“漢語橋”選手李施門:中國是我的另一個故鄉

“漢語橋”李施門接受紅網專訪

舞&上的李施門
還沒見到李施門,“漢語橋”亞洲組的選手們就開始向記者“投訴”:李施門作弊,他根本不是韓國人,他就是中國人。説話帶着東北口音,無論是外表還是言行,十足就是一個中國小夥兒。8月6日,第十五屆“漢語橋”選手李施門接受了紅網專訪,講述他在中國生活8年期間的點點滴滴。李施門説:“中國是我的另一個故鄉,我願意為促進中韓兩國的交流貢獻力量。”
在中國生活8年 父母是領路人
“他們都説我是假韓國人,我們全家真的都是純韓國人。”11年前,因為父親工作調動,李施門跟隨父母來到中國瀋陽。“我的父母都特別喜歡中國,不僅爸爸會説中文,媽媽還是中文專業的學生,是專業的中韓翻譯。”
剛到中國時,李施門只會説一句中文:廁所在哪兒。除了語言問題,只有小學三年級的李施門擔心起自己在中國生活的方方面面,新的地方能不能適應,新的同學會不會接納自己,飲食方面能不能接受。在中國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李施門發現擔心都是多餘的。
“剛來的時候,很擔心校園暴力,因為我是外地人排擠我,結果發現完全沒有。對我這個老外照顧的特別好。我有困難的時候,大家都真心地給予幫助。”在瀋陽鐵路第四小學,李施門開啟了愉快地學習之旅。
學中文、交朋友、做間操、穿校服、戴紅領巾。李施門回憶:“那時候都不知道紅領巾是什麼含義,每天都跟着帶,也沒穿過這麼肥大的校服,中國的校服真的好實用啊,又便宜,怎麼運動都很方便,班服也很有特色特別漂亮,中國的教育模式也很好,課本上教的英語單詞都特別實用,老師也很注重和學生的互動。”
現在李施門的手機裏還保存着當年拍下的珍貴照片。“當時還暗戀了一個中國女孩,老漂亮了,那時候都沒意識到自己暗戀她。”李施門指着照片説。
在瀋陽,李施門也迎來了飲食上的新天地。“在韓國就是辣,沒有麻,來到中國後體驗了麻辣,感覺到了新世界,太好吃了,比韓國菜還好吃!”
之後,李施門還跟隨父母輾轉到了煙&和南京,在中國從小學三年級一直讀到高中二年級。在南京的新東方,李施門交了個日本女朋友,兩個人用中文談戀愛。
“在中國我有很多美好的回憶,在中國的經歷不僅把我變成了純正的東北小夥,也改變了我對中國的觀點,讓我愛上了這個國家。”
韓國也有中國熱 立志促進兩國交流
李施門高二回到韓國,他發現中國和韓國之間存在很多誤解。“中國朋友會問我,韓國為什麼説孔子、李白是韓國人,真的不是這樣的。韓國的課本上都明確地指出這些人物都是中國人,我通過網絡還特別搜了韓國説這些話的教授,結果根本不存在這個人。”
“韓國的朋友都很關心中國到底是什麼樣的,我發現他們對中國也有誤解,很多人沒有到過中國,只是表面上判斷,我告訴他們一定要到中國去看,親身感受一下中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李施門説,自己很幸運很早就到了中國,認識到中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所以也有責任促進兩國溝通,為此他還專門寫文章發表在網絡上,糾正一些偏見。“我必須跟他們宣傳啊,這也是我現在努力的一個方面。好的方面是,韓國現在也有中國熱,很多人學習中文,漢語教材也越來越多,很多人參加漢語水平等級考試,對中國的了解肯定會越來越多。”
李施門説,離開中國才三年多的時間,但感覺像過了三十年。這次回到中國參加‘漢語橋’,在比賽中慢慢意識到在中國歷史、文化方面學習的還不夠深入。學習中文不能只靠嘴皮子,積累更多的學識和文化才能做一個真正的“中國通”。
“我在中國就是中國人,在韓國就是韓國人。韓國是我的故鄉,中國是我的另一個故鄉。將來,我肯定也要讓我的孩子和中國&&在一起,把中文作為家族傳承傳遞下去。30年後,希望我的子女能來參加第四十五屆漢語橋。”李施門笑着説。(記者 陳美淇 實習生 趙毅旻 盧欣 報道)
推薦閱讀:
















![[리우올림픽] 다이빙 남자 싱크로나이즈드 10m 플랫폼: 린웨이&천아이선 금메달](http://big5.news.cn/gate/big5/korea.xinhuanet.com/titlepic/135577442_1470700883865_title1n.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