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前,他們回家了:韓國歸還36具中國志願軍遺骸
綜合報道,3月31日,又一批中國志願軍遺骸在清明節前“踏上”回家路。
當天,韓國仁川國際機場將舉行遺骸交接儀式,把36具中國志願軍遺骸和遺物歸還中方。負責接迎烈士遺骸的中國空軍一架伊爾-76飛機已經抵達仁川。
像前幾次一樣,這一批志願軍遺骸也將被安葬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歷史上數次歸還】

2015年3月,韓方向中方移交68具志願軍遺骸。
韓方向中方“歸還遺骸”一事的契機,發生在2013年6月。韓國總統樸槿惠在訪華期間表明了相關想法。兩國政府隨後迅速展開協商。
根據最終達成的協議,韓國在挖掘出朝鮮戰爭中犧牲的中國軍人遺骸後應予以歸還,時間定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對此,韓國國防部用“兩國友好關係發展的里程碑”形容這一協議的重要性。
2014年和2015年,韓國分別歸還了437具和68具志願軍遺骸。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韓國就曾通過朝鮮向中國歸還過42具軍人遺骸,並於1997年再次歸還1具。但在這之後,朝鮮拒絕了韓方的後續移送要求。
【如何確定遺骸國籍?】

韓方人員在收集中國志願軍遺骸。
這些遺骸是在朝鮮戰爭最為激烈的地區挖掘的,集中在韓國北部與朝鮮接壤的地方,包括江原道橫城、鐵原、洪川地區以及京畿道漣川、加平等地。
韓國對新一批歸還的36具遺骸進行了DNA鑒定,發現其基因均不與韓軍陣亡者家屬一致。在經過肉眼辨識、DNA比對和綜合鑒定等三個步驟後,最終判定遺骸的國籍為中國。
在遺骸的處理和保管方面,中韓兩國做得十分細緻。
韓國國防部負責了發掘遺骸前的開土儀式、遺骸的乾燥化、清洗和精密鑒定、對遺骸和遺物記錄的整理,及收殮入棺等程序。
在2014年歸還首批遺骸時,兩國用韓國傳統紙張和棉花包裹好遺骸,放置在由中國提供的棺木中。鋼筆、印章、水壺、衣物等烈士遺物也被單獨包裹,與遺骸一同返回祖國。
【特殊的“跨國”公墓】

韓國坡州市的“朝鮮·中國軍人墓地”。
這些志願軍遺骸原本被韓國安葬在坡州市的“朝鮮·中國軍人墓地”中。
坡州市是一個只有42萬人口的小城,位於“三八線”附近,北邊緊鄰著名的韓朝共同警備區域(DMZ)。墓地建立於1996年,佔地6009平方米,比一個足球場略小一些。
據悉,墓地在剛建成時非常簡陋,墳頭很小,立的是木制墓碑,有段時間還因為疏於管理而雜草叢生。後來,韓國民間團體向政府建議“好好管理墓地,可以起到改善與朝鮮和中國關係的橋梁作用”。韓國於是將墓碑改為大理石,並進行了大力修繕。
中國軍人墓地坐南朝北,墓碑上用中文和韓文寫着“中國無名軍人墓”。韓國國防部稱,在過去幾年中,中國旅游團常會到此悼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