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韓國政企合作扶持創新的縮影
“創造經濟”是韓國總統樸槿惠上任後最着力推行的經濟政策,與中國政府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不謀而合,有異曲同工之妙。
記者日前探訪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韓期間造訪過的韓國京畿道“創造經濟革新中心”,一窺這個由韓國中央、地方兩級政府與大企業聯手為青年創新創業搭建的合作平台。
該中心國際事業部科長盧姬珍説,自2014年9月起,韓國在全國陸續成立了18個創造經濟革新中心,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平台和成果轉化平台。京畿道的創造經濟革新中心是其中第八家,於今年3月30日成立,坐落在有“韓國硅谷”之稱的盆唐區板橋“科技谷産業園區”。
據介紹,韓國各地的創造經濟革新中心都是由中央政府未來創造科學部主導,同時協調大企業集團,採取大企業集團和地方政府共同運營的模式。但是,每個中心的核心發展業務各不相同,基本上都是根據各地特點,結合參與建設的企業專長,為創新型企業提供支持和幫扶,鼓勵“創客”經濟發展。
例如最早建成的“大邱創造經濟革新中心”,是以促進化纖、汽配、機械等當地優勢産業的發展和提升為目標,同時依託三星集團的參與,提升當地軟體業和信息通信産業的份額。“首爾創造經濟革新中心”依託CJ集團,主打創意和文化産業。
“京畿道創造經濟革新中心”則是聯合中央、地方政府和韓國最大的電信公司KT集團優勢,發揮該地區進軍國際市場的樞紐作用,促進培育物聯網創新企業示範項目、促進互聯網金融科技、發展全球熱門游戲風險企業創業、支持開發第五代移動通訊方式。
對於處於起步階段、缺錢缺地缺設備的初創企業來説,創造經濟革新中心是將夢想轉化為現實的“圓夢工廠”。京畿道創造經濟革新中心對外宣傳組組長白世鉉説,從提供創業點子、商業化機會和創業支援,到商業化開發、融資分銷、進軍國際市場和提供並購機會,中心主要發揮孵化器和加速器的作用。
據白世鉉介紹,由地方政府和KT集團分別出資50%建立一個基金,在未來創造科學部的支援下,幫助新生企業成長。初創企業通過“自主項目申請”和“中心募集競標”兩種模式入駐中心,以6個月為期(必要時可延長一次),不但可以免費享有使用中心提供的辦公空間以及實驗室等硬體服務,還能享受金融、專利、法律等方面的支持。目前已有34家企業獲准入駐,行業領域覆蓋物聯網、金融科技以及游戲軟體開發等。
白世鉉説,物聯網實驗室、3D打印實驗室、移動通信實驗室、金融科技支援中心等設施的使用全部免費。公共辦公區也是全天24小時開放。此外,金融監督院、專利局等政府機構派員常駐於此,“創客”們在構思轉化成商品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
官方數據顯示,韓國各地創造經濟革新中心設立至今,已經提供支持或諮詢服務9500多次,支援生産製造的新産品2600多種,孵化企業515家。而根據韓國政府的規劃,到2017年,將培養10萬家中小型出口企業和400家年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
李克強總理訪韓期間釋放出中國對創新的重視和對中韓開展創新合作的期待,李克強同樸槿惠舉行會談時也宣布將在中國成都設立中韓創新創業園,創新合作有望成為中韓合作的新亮點。
盧姬珍和白世鉉接受採訪時都&&,中心目前和中國深圳等地的孵化器基地正開展合作,希望抓住機會,加強與中方的合作。同時,韓國的初創企業大部分都想以後能夠進入中國市場,對未來中韓合作、投資前景十分有信心。(姬新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