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色彩統籌

    這裏進行著最大的一場統籌城鄉的改革試驗,為全國探路。試驗的初期目標是,到2020年,重慶市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由4:1降到2.5:1,上千萬農民進城變成新市民。
  開放、色彩、統籌,6個關鍵字對應的是胡錦濤總書記2007年為重慶“量身定做”的“314總體部署”中的三個定位,即“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城鄉統籌的直轄市”。[詳情]

“西三角”經濟區從構想走進現實

    打造連接西南、西北,溝通西部與中部的大“西三角”經濟區,無疑具有更強的操作性和現實意義。據統計,新的“西三角”經濟區以成渝經濟區、關中經濟區為主體,包括重慶、四川、陜西三省市的61個城市,幅員面積37.7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億,2008年G D P總量21504.64億元,佔全國的7.1%,佔西部地區的36.9%。[詳情]
      重慶,位于川鄂兩省之間的長江三峽西段嘉陵江與長江匯流處,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簡稱渝。重慶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曾為江洲、巴郡、楚州、渝州、恭州。“重慶”取“雙重喜慶”之意,得名于西元1189年。1986年,國務院確定重慶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6月18日,重慶市挂牌成為我國第四個直轄市,它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城市和水陸交通樞紐,面積8.24萬平方公里,人口3130萬,轄40個區縣(市)。  

江津:奏響工業發展最強音

  雖然是寒冬季節,走進重慶市江津區,但一組令人欣慰的數據卻讓人感受到的是撲面而來的撩人熱浪。“2009年前10個月,江津工業園區新開工企業80多戶,新投産企業55戶,工業總産值315億元,工業增長速度高達36.2%。”雖有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江津工業經濟仍保持了高位運作態勢,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詳情]

璧山:演繹新一輪城市蝶變

  在當城市競爭力愈發取決于生態環境的優劣時,立足自身優勢,建設“重慶綠島新區”,璧山搶佔了先機。2009年9月16日,璧山縣與重慶市地産集團共同簽署了重慶綠島新區核心區項目土地聯合整治協議,將璧山從“環城時代”引向“環綠時代”,開啟了璧山人“生態城市”的夢想。[詳情]

榮昌:承載現代畜牧業發展新希望

  榮昌為國家現代畜牧業示范區核心區。2008年8月13日,農業部與重慶市政府共同簽署《共建統籌城鄉現代農業示范區合作備忘錄》,現代畜牧業示范區建設是其重點內容。2009年1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幹意見》中明確,支援重慶建設現代畜牧業示范區,為全國畜牧業發展示范引路。[詳情]

九龍坡:打造最宜居之城

  在重慶建設“宜居重慶”的戰略部署下,九龍坡區利用自身歷史、地域、創意文化等資源特點,凸顯自己的特性,從城市環境、公共空間、文化品位等方面全面提升宜居品質,全力打造城鄉融合、環境優美、産業發達的新型宜居城區。九龍坡的宜居建設中,楊家坪商圈的“整容”,無疑是一個“標誌性”工程。[詳情]

 版權所有:經濟參考報《新經濟地理專刊》  責任編輯:張炎   網站美編:張小潔

 更多“新經濟地理”主題閱讀
甘肅:絲路重譜求變圖強協奏曲 廣西:使命夢想 滑鼠指點太原
全球金融危機下的浙江經濟新觀察 內蒙古:奇跡軌跡 黃河三角洲
觸摸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義烏 解讀新重慶:開放色彩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