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奏響工業發展最強音
    2010-01-13    作者:王勁松 李林峰    來源:經濟參考報

山水園林城市江津城區全景。

    2009年1月,江津雙福工業園19家企業集體開工,總投資17億元;3月,江津德感工業園20家企業集體開工,總投資20億元;5月,江津珞璜工業園30家企業集體開工,總投資25億元;11月10日,東方光大集團光纖産業園在江津開工,投資26億元……
  雖然是寒冬季節走進重慶市江津區,但一組令人欣慰的數據卻讓人感受到的是撲面而來的撩人熱浪,聽到的是工地建設現場機聲隆隆,看到的是工業園區煥發勃勃生機。
  “2009年前10個月,江津工業園區新開工企業80多戶,新投産企業55戶,工業總産值315億元,工業增長速度高達36.2%。”雖有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江津工業經濟仍保持了高位運作態勢,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半小時經濟”搶佔先機

  展開重慶地圖,江津區宛如一只振翅高飛的雄鷹。
    江津是重慶市的傳統老工業基地。抗戰時期,一批以輕紡、食品工業為代表的內遷企業落戶江津,江津工業開始發端。20世紀60年代,9個兵工廠進駐江津,成就重慶老工業基地的地位。1992年江津撤縣設市後,全區開始重視工業經濟的發展,加大對工業的投入。2002年,“工業強市”戰略加速工業發展,幾年下來,為如今的工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真正讓江津工業經濟煥發青春的活力,進入工業經濟“井噴”時代還得從江津撤市設區這一“裏程碑”説起。天時、地利,是江津工業經濟保持高位運作的重要元素。
  “天時”:江津區踏上“撤市設區”的新征程,“314”總體部署等把重慶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加上國家普惠政策、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和三峽庫區投資優惠政策等多項政策的疊加,為江津加快發展迎來了歷史性機遇。“地利”:江津距重慶主城40余公里,約半小時車程,是重慶重點打造的離主城區最近的區域中心城市;成渝高速、渝黔高速、渝滇高速、重慶外環高速和正在建設的瀘渝高速交匯于此;成渝鐵路、渝黔和擬建的瀘渝鐵路在轄區內交匯,目前境內鐵路通車總裏程135公里,火車站15個;127公里的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擁有5個國家級深水良港,規劃中的重慶城市交通軌道五號線、七號線直達江津……
  天時、地利僅僅是可能,將之變成現實,真正讓江津工業經濟“提速”前進的還是“人和”——科學謀劃“半小時經濟”。
  站在撤市設區的新起點上,江津區委、區政府適時調整了江津與重慶的關係,把加快建設區域中心大城市的發展融入重慶“加快”和“率先”發展的大格局中認真謀劃,全面融入重慶主城,提出“半小時江津”,並著力打造重慶——江津“半小時經濟”。
  一個概念激活一地區。江津“半小時經濟”的打造,在激烈的競爭中搶佔了先機,工業經濟人氣猛增,很快就在規模工業上顯出威力。該區統計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1997年時,江津工業初具規模,規劃以上工業企業為42家,到2006年增加到124家,10年間平均每年增加不到10家。然而,2007年、2008年引資落戶規模企業達88家,新增數量相當于前10年增長總量的總和。今年預計新增規模企業高達70家以上。
  隨著“半小時經濟”深入人心,人們開始期待全方位地對江津工業進行重新定位。2008年8月,江津區適時確定了“千億工業強區”的宏偉目標:到2012年,江津工業産值達1000億元。立足重慶研究江津産業布局和發展的方向:全力打造汽車及零部件、摩托車及零部件、電力能源、涂料化工、機械裝備、新型建材、包裝印刷、現代物流等10大百億級産業集群,著力培育一批100億級、50億級和10億級重點企業。

  招商引資是“核動力”

  “千億工業強區”集結號吹響不久,江津人迎來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考”。在此形勢影響之下,江津靠什麼來圓自己“千億工業強區”之夢?
  強區憑工業,工業要做大,關鍵靠招商引資。沒有項目,打造“千億工業強區”就是一句空話。
  錯位發展,圍繞主導産業“招大、招優、招強”,發揮産業聚集效應,形成産業鏈條,從而促進一批新企業落地。在國際金融危機形勢影響下,江津工業經濟保持高位運作態勢給人的最大啟迪。
  江津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推動力”,以開放的胸懷放眼全國乃至全球配置工業經濟發展項目,鎖定重點區域、主導産業,突出大企業、大財團、大項目和優質項目開展招商工作。去年以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帶隊,先後在德國、意大利、法國和上海、北京、廣東等發達國家或地區,開展了40余次招商推介活動,拜訪企業近萬家。
  “招商過程好比打籃球。”愛好體育鍛煉的江津區委書記王銀峰把“招商”與“打籃球”聯繫在了一起。“招商的人都想‘招大、招優、招強’,打籃球的人都想扣籃。我們現在還沒有完全達到‘扣籃’的階段,就得踏踏實實地練‘三步上籃’。只要我們堅持練,天天練,就一定能夠‘扣籃’!”王銀峰的話語詼諧而鏗鏘有力。
  “第一大步”著力營造濃厚招商引資氛圍。江津區創新地舉行了招商引資典型事跡巡回報告會,“招商明星”現身説法講解招商中的酸甜苦辣。這不僅讓人體會到引資的不易,促進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環境,還能不斷激發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激情,培養招商引資新生力量。“第二大步”是用心打造對外招商網絡和資訊平臺。從2007年開始,江津派出招商小分隊蹲點駐外招商,建立對外招商全方位網絡,不斷拓展捕捉招商資訊的渠道。“第三大步”是探索專業化招商的新路子,提高招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行産業鏈招商。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變長期駐外地招商為有針對性的走出去招商,加強産業的分析研究,為投資企業量身定制項目。
  在江津這片投資熱土上,演繹出了一幕幕“好戲”:招來一個,留住一個,引來一片,從項目的引進開始,到項目的落地、項目的開工、項目的投産,到最後的産生效益,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抓落實。
  瑞士ABB、韓國SK、法國拉法基等世界500強企業和香港玖龍紙業、潤通動力等一批具有重要帶動作用的項目落戶扎根。衝著這些“巨頭”,一大批中小企業主動進入江津,為其提供上游、下遊配套服務,僅重齒公司就引進配套企業10多家。2009年1至10月,全區就新引進各類投資項目151個,同比增長63.2%,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的項目12個,佔全部引資額的74.2%。

  工業園區是根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江津工業經濟發展的利器是什麼?就是堅持集中發展,把江津工業園區作為打造千億工業強區的“主戰場”。立足重慶的發展大局研究江津産業布局,江津區把由雙福、德感和珞璜三大工業園組成的江津工業園區,布局在重慶——江津“半小時經濟帶”上。
  3個工業園在産業布局上,堅持突出特色,錯位發展,以便盡快培養支柱産業和産業集群。雙福工業園重點發展汽摩和高新技術産業;德感工業園重點發展機械裝備、涂料化工、食品加工産業,珞璜工業園重點發展包裝印制、新型建材和能源産業。
  走好工業園區這個“棋子”,激活全區經濟騰飛這盤棋,江津工業園區像一塊磁鐵吸引著外地客商紛紛搶灘登陸,産生了強烈的“磁場效應”。
  據統計,江津工業園區已累計入駐企業394家,投資額在1億元以上的達128家,10億以上的企業26家。在園區已形成機械、建材、包裝、能源、食品、輕紡、化工等特色支柱産業,成為江津工業發展的強大後勁。
  “我們的目標,是把園區建設成規模總量大、産業結構優、經濟效益好、産業集聚度高、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功能齊全、環境保護好的經濟增長極。”江津區區長關海祥説,“從發展態勢看,到2012年,我區打造千億工業強區的宏偉目標完全能夠實現。”

  相關稿件
吉林省飼料工業發展漸成體係 2009-12-31
中電聯倡議:加快轉變電力工業發展方式 2009-12-28
錫林郭勒盟工業發展與草原生態保護矛盾凸顯 2009-11-05
《2009中國工業發展報告》 2009-09-28
德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七大戰略特徵 200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