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北京市:集租房建設將盤活農村資産
2018-08-21 作者: 陳雪檸 來源: 北京日報

  利用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是北京市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近日,由北京農村産權交易所主辦的首都農村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專題論壇召開。相關主管部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各類市場運營機構、金融機構、房地産開發企業等共同參與,聚焦集租房建設工作,尋求有效規范和盤活農村集體資源、資産的具體途徑,進一步促進集體租賃住房市場的健康和創新發展。

  集體租賃住房,就是指農民集體持有的租賃産業、租賃物業,可依法出租獲取收益,不得對外出售或以租代售。作為全國13個試點城市之一,北京市明確提出在2017年至2021年間,計劃供應1000公頃集體土地,用于建設集體租賃住房。

  “2017年北京實現集體土地租賃住房用地供應203.9公頃,完成率102%,超額完成2017年度供應任務。”市規土委集體土地管理處處長關愛軍介紹,已供應的用地主要位于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平原地區新城范圍內,有利于促進區域職住平衡。據了解,目前北京市正加緊推進2018年度計劃,涉及相關項目的選址、手續的報批等工作。

  豐臺區花鄉草橋村地塊是2017年北京市利用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的第二批項目。在草橋村資産辦公室主任井濤看來,這個項目把農民的利益長遠化,與過去的一次性補償有明顯區別,租金是長期的,收益也是長期的,將成為村裏的良性資産。門頭溝區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合同科科長周菲菲也表示,從2012年底開始,門頭溝區農村産業交易已初步形成一套規范運作的工作體係,項目簽約率較高。

  “建設集體租賃住房,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維護農民的權益,使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集體土地租賃住房項目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北京農交所總經理劉峰介紹,為了實現規范交易,北京農交所推出了綜合評議的服務。與傳統的招投標方式不同,綜合評議是在充分尊重農村集體村民自治權利的基礎上,使用係統、規范的流程,以評議專家組打分評選的方法,多指標考量入選單位的集體資産交易方式。值得關注的是,劉峰強調,北京農交所對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繼續免收交易服務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企業“過橋”貸款存“落水”隱憂

企業“過橋”貸款存“落水”隱憂

“每年‘過橋’期間,企業都會損失10%-20%的營業額,”瀋陽一家從事調味品等商品批發的經銷商對記者説。

·涉假紅頭文件“奪走”千億礦權

央企重組布局漸浮水面

央企重組布局漸浮水面

今年央企領導層的調整力度和密度都是空前的。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至少42家央企進行了176位領導人員職位調整。

·地方國企混改擴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