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民營銀行成長記:步入發展關鍵年 差異化將成突破口
2018-07-03 作者: 實習記者 向家瑩/北京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隨著近期業績的陸續發布,民營銀行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公開數據顯示,民營銀行整體在2017年保持了超高速的增長勢頭,無論是資産規模還是營收、利潤都迅速擴張。

  業內人士表示,民營銀行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已經出現分化態勢,民營銀行亟待找準差異化定位,借助金融科技手段,“補位”金融短板。同時,當前民營銀行經營時間還比較短,其經營能力仍需時日印證。

  “互聯網係”駛入發展“快車道”

  自2014年7月25日,原銀監會正式批準微眾銀行、民商銀行、金城銀行3家民營銀行籌建申請至今,已經獲批開業的民營銀行共有17家,大體可分為互聯網銀行和非互聯網銀行兩類。

  整體來看,民營銀行多項績效優于傳統銀行,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民營銀行總資産3381.4億元,同比增長85.22%;總計實現凈利潤19.67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09倍;不良貸款率0.53%,低于商業銀行平均水準1.22個百分點。

  尤為引人關注的是,依托互聯網巨頭流量和技術優勢,網商銀行、微眾銀行、新網銀行等互聯網民營銀行業績及發展勢頭令人矚目。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稱,互聯網民營銀行在當下“場景為王”的時代,可以獲得上下遊資訊優勢,有助于深耕客戶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微眾銀行6月22日披露的2017年年度報告顯示,其應收、凈利潤等指標繼續快速增長,實現營收67.48億元,同比增長176%,凈利潤14.48億元,同比增長261%。截至2017年底,微眾銀行的資産總額達到817.04億元,較2016年增長57%,較2015年則大幅增長了749%。開業一年半的新網銀行截至2018年5月底,已服務了超過1400萬用戶,在管資産突破300億元,累計放款超700億元。網商銀行資産規模2017年底已超700億元,根據該行2016年年報數據顯示,該行總資産為615億元。

  在業績增長的同時,民營銀行的風控也保持在行業較高水準。比如,微眾銀行不良率從去年的0.32%升至今年的0.64%,但仍遠低于行業平均水準,撥備覆蓋率超過900%。網商銀行不但讓小微企業和經營者不用擔保和抵押,憑借信用就能貸款,且將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博士後原曉惠認為,民營銀行還處于起步階段,最早試點的5家銀行僅成立3年多,成立初期的規模快速增長是可以預見的,且現在幾家比較大的民營銀行仍在衝規模。從經營情況來看,民營銀行凈息差高、不良率低等可能是因為業務還在探索期,放貸周期不完整,壞賬還未大規模出現。

  小微金融成發展招牌

  對于民營銀行快速發展的原因,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得益于選擇與現有商業銀行實現互補發展,定位于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三農”和社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領域,而近年來國家政策對此類領域的持續推動無疑也為民營銀行發展注入了動力。

  以網商銀行為例,其線下小微經營者貸款服務已覆蓋全國342個城市,從行業來看,網商銀行服務的“碼商”主要以服務業經營者為主,其中服裝店、超市便利店等零售商家佔19%,餐飲、教育、美容、維修、家政等純服務性商家達81%。

  “網商銀行依靠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來驅動業務運營,專注服務小微企業和經營者,依托于實體經濟和真實的交易場景,解決小微用戶的融資難、貴、慢問題,為小微用戶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網商銀行行長黃浩表示,網商銀行已提前兩年完成開業時提出的“服務1000萬小微經營者”目標,未來3年,將與1000家各類金融機構攜手,共同為3000萬小微經營者提供金融服務。

  同樣作為全國3家獲得互聯網貸款業務的民營銀行之一,新網銀行一方面通過自有服務端口向廣大用戶提供金融服務,另一方面則通過平臺金融模式,連接大型互聯網平臺,比如中國移動、中國銀聯、滴滴、美團、今日頭條等合作夥伴,通過更多場景端口服務更多用戶。

  不難發現,在已經成立的17家民營銀行中,各家銀行關于自己的業務定位幾乎均為 “普惠金融”“小微金融”“三農服務”“雙創服務”,同時輔以“科技金融”“互聯網銀行”等概念,盡管與商業銀行有所區分,但也使各民營銀行陷入同質化困局。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建議,民營銀行應確立科學發展方向,明確差異化發展戰略,發揮比較優勢,堅持特色經營,與現有商業銀行實現互補發展,錯位競爭。“在經濟金融和行業環境快速變革的時代,民營銀行應一方面堅持對金融科技前沿技術的投入,以保持互聯網渠道經營模式的持續領先,另一方面則要專注特色領域的發展,以優勢業務為基點構築合作生態圈,方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他説。

  經營能力仍待觀察

  在經過3年試水後,民營銀行發展顯著提速,業內人士認為,2018年或成民營銀行發展“分水嶺”。事實上,除少數擁有強大股東背景的“領頭羊”外,多數民營銀行仍存發展隱憂。

  業內人士表示,尚處發展初期的民營銀行,自身資産結構、獲客能力、風控能力是否能隨著規模擴大而保持優勢,有待觀察。資金來源上,民營銀行能否突破同業負債的限制,開拓吸收存款渠道,存在較大的困難;獲客能力上,民營銀行多利用股東優勢獲取客戶資源,但如果沒有較強的股東資源,隨著進一步的發展和擴大,未來如何多元化提高獲客能力有待考量;風控能力上,大數據平臺等創新風控模式的有效性和成熟度,有待市場檢驗。

  此外,民營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也有待進一步完善,頻頻更換的組織架構和高管人員,以及大股東直接幹預,都影響了其作為銀行法人的獨立性。

  據統計,目前已開業的17家民營銀行中,至少有4家銀行的行長發生了變動,包括微眾銀行、網商銀行、華通銀行和中關村銀行。除管理層變動外,不少民營銀行出現股東退出現象,包括福建華通銀行、安徽新安銀行、遼寧振興銀行、威海藍海銀行等。

  中商産業研究院民營銀行輔導專家袁健教授認為,就民營銀行的定位而言,民營銀行至少要在初期跟現有大的商業銀行形成差異化經營,以彌補現有金融體係的不足,因此不能保證各項業務指標都經營得很好。

  原曉惠建議,政策環境方面,一要加入退出機制,強化準入審批監管,避免過度競爭、企業財團操縱銀行董事會等情況;二是監管機制創新,注意民營銀行創新産品和新型風控體係,確保監管與銀行創新相匹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數字智慧長三角正在崛起

數字智慧長三角正在崛起

從“互聯網”到“智聯網”,數據互動和共用正不斷深化,一個長三角智慧矩陣正呼之欲出。

·商業航太風口漸近 民營企業“掘金”太空

以改革引領汾酒復興之路

以改革引領汾酒復興之路

一紙“軍令狀”拉開了汾酒集團改革的序幕,也讓李秋喜成了山西國企改革的“紅人”。

·吳忠儀表:敗而不餒 絕處終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