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多彩貴州蒼翠蔥蘢,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美麗圖景,正是貴州充分發揮林長制示範引領作用,將林長制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健全完善“林長+”工作機制,一體化推進資源管護、基礎建設、林業産業發展等工作的成效展示。
“林”字上深耕
在貴州,每一片林地都有增長點,每一位林農都有自己的資源庫。
近年來,貴州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徑。各級林長積極發揮帶頭引領作用,將林業産業發展與精深加工、品牌創建及觀光、休閒生態旅游相結合,大力發展竹、油茶、山桐子,林間套種珍貴用材,林下發展食用菌、中草藥等特色林業産業,打出林業經濟組合拳,同頻實現鄉村産業振興。
在遵義,赤水市2023年竹産業産值達81.3億元,竹産業綜合收入超GDP總量一半。在各級林長的積極推動下,赤水掀起了“以竹代塑”的生活風潮,推出竹質文具、竹質洗護品、竹質傢具、一次性竹質餐具、酒盒內托及酒盒、竹質建材等3大類12小類100余個單品。坐擁132.8萬畝竹林的赤水人民,愛竹、種竹、護竹、用竹,竹産業已成為當地18萬竹農持續增收的“綠色銀行”。
在黔東南,該州以本地及粵港澳等東部市場需求為導向,各級林長科學謀劃産業布局,從注重産業規模擴大到注重産業效益提升轉變,着力發展以林菌、林雞、林蜂、林藥四大産業為重點的林下經濟産業。數據顯示,黔東南州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林地面積累計達743.14萬畝,種植面積上萬畝的有天麻、茯苓、黃精、淫羊藿等14個林藥單品,經營主體達1.9萬個,全産業鏈産值累計達139.33億元,數萬畝林地成為當地群眾的“聚寶盆”。
在黔西南,冊亨油茶産業為鄉村經濟發展增添動力。該縣依託35.5萬畝油茶林資源,圍繞産業鏈做強油茶産業,各級林長從政策、資金、科技、服務等方面當好油茶精深加工企業的“店小二”和農戶的“知心人”。據統計,冊亨油茶産業從選種、育苗、種植、管護,到採摘、榨油、市場銷售等多個環節,用工量每年都在2萬人以上。冊亨縣林業局等政府部門積極開展相關培訓,每年培訓油茶技工3500人以上。油茶産業碩果纍纍,當地農戶信心倍增。
推深做實林長制,貴州精心哺育的林草資源正持續轉化為生態紅利,富饒一方百姓。
“長”字上盡責
在貴州,每一片森林都有責任人,每一位林長都有自己的責任山。
全面推行林長制以來,貴州構築起責任更加明確、協調更加有序、監管更加嚴格、保護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明顯、人民更加滿意的林草資源保護管理長效機制。持續推進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紮緊生態藩籬,真正實現樹有人種、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
全省組建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隊伍,按照全省行政區域、自然保護地等重點區域設置相應的總林長、副總林長,對應各級林長責任區域及時更新巡林手冊。2024年上半年,各級林長巡林37.9萬人次。
在黔南,該地創新“林長制+大數據+村規民約”一體化管理模式,推行“一令一函兩報告三清單”,將林草資源保護管理納入村規民約,全州將林草資源保護納入村規民約的村組達100%。自然村寨為單元,結合生態區位劃分2.8萬個管理網格,實現林草資源保護信息化、管理網格化、巡護全域化。
在貴陽,當地率先建立落實“林長+警長+檢察長+庭長”工作協作機制,常態化開展案件會商、聯合巡查等。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在長坡嶺國家森林公園內設立司法保護基地。通過有效行刑銜接,涉林違法案件大幅減少,國家森林督察案件從2022年的137起下降到2023年的80起。
在銅仁,江口縣依託大數據技術,不僅整合重點林區視頻監測點實時查看警情,解決人工巡查的“盲點”,還把全縣800多名護林員連成一張防護網,精確定位護林員工作區域。一旦發現火情可及時通知正在巡邏的護林員,大幅提升防火工作效率。該縣以林長制為抓手,依託“林長+護林員”模式,全方位提升林業體系管理、巡護以及宣傳等工作。
推深做實林長制,貴州林業重點目標任務高質量完成,林草資源管理效能逐步提升。
“制”字上創新
在貴州,每一項制度都有探索者,每一片森林都有自己的排頭兵。
貴州各級各部門積極推行林長制工作落實,每年制定《市縣推動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落實林長制責任指標監測實施方案》,充分發揮林長制的牽引作用,堅持林上發力,長上盡責,制上創新,以排頭兵的姿態和先行者的擔當推動林長制改革發展。
在畢節,該市於2023年率先在全省啟動林長制改革,開發上線“畢節林長”微信小程序,推進林長巡林信息化,促進林長巡林由虛向實,提高林長制工作的實體化、系統化、現代化水平,為生態安全守住防線和底線。該市連續開展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清風行動”、打擊毀林毀草的“清違行動”和森林火災隱患排查整治的“清源行動”,讓森林資源得到有力保護。
在六盤水,當地持續推進林長制工作,不斷深化國有林場機制改革。在國有林場全額撥款方式基礎上,推行“一場兩制”管理制度,將林場所有森林轉為生態林,把林場作為林木種苗繁育基地,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旅游等項目,促進林場綠色發展。據介紹,六盤水市4個國有林場,發展林木種苗400余萬株,建成生態旅游項目13個。
在安順,該地持續創新探索林長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強化對森林、草原、濕地和自然保護地等資源的保護管理,構建林草濕資源管護網格,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全力推動打擊毀林毀草專項行動、自然保護地“綠盾”專項行動、野生動植物“清風行動”等取得實效,經濟社會發展的“含綠量”持續增多。
推深做實林長制,全省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在守護我省“高顏值”的同時,激活了生態資源,為地方經濟發展加碼賦能。
對此,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胡洪成&&,將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契機,進一步推深做實林長制治理體系,全面壓實森林資源保護髮展責任,構建起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全域覆蓋、源頭治理的長效責任體系,實現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游正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