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搭架、松土……秋分,榕江縣車江壩區粵港澳大灣區蔬菜基地一派繁忙,每次豐收時,這裡的綠色蔬菜將借助廈蓉高速、貴廣高鐵兩條大動脈,送往粵港澳大灣區。
“以前,耕地分散,各自為政,種植成本高,收益卻很低。”榕江縣陽光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石珍告訴記者,縣裏提出産業發展“三個尊重”模式後,經過整合規範、統一管理、技術服務及拓展市場,産業産值成倍提高,“畝産值保持在1.5萬元以上。”
所謂“三個尊重”,即尊重自然規律科學定好調子、尊重市場規律找對路子、尊重群眾意願幹出樣子。榕江縣圍繞産業發展“三個尊重”模式,鎖定“精品果蔬·兩茶一藥”主導産業,通過優化布局建基地、強化管理促效益、招商引資延鏈條、培育主體促帶動等,激活産業發展“一池春水”。
“目前,車江壩區共有26家市場主體入駐,種植規模從100畝到2000畝不等,每畝土地每年的流轉費用為1625元,政府補貼625元,土地的續租率為90%。”榕江縣農業農村局經濟作物發展中心主任羅宗雪告訴記者。
據悉,2020年至今,榕江車江壩區已建成4.74萬平方米智能育苗中心、共有7家高標準蔬菜生産企業,建成農産品加工生産線3條、保鮮庫13個。自打造供大灣區蔬菜基地以來,車江壩區年銷5000噸蔬菜到大灣區;2023年,全縣預計種植蔬菜18萬畝,預計産值10億元。
尊重自然規律。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條件,榕江提出打造“一果一藥”産業。
打造“四季水果之鄉”,利用“産業管家定點服務”和“創新創業基礎性示範服務”工作機制,組織農技專家蹲點指導,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重點抓好百香果、西瓜、柑橘等精品水果産業發展,全縣累計種植水果14.2萬畝,涉及農戶2.5萬餘戶10余萬人。
打造榕江中草藥産業園,引進深加工項目和上下游産業鏈企業,推進大健康産品研發及加工應用,推動中草藥從種植到初加工再到精加工一體化轉變,全縣中藥材産業種植面積達20.88萬畝,預計2023年産量3.9萬噸,綜合産值2.11億元。
尊重市場規律。榕江&&中藥材、百香果、茶葉、油茶、羅漢果等5個産業6個特色單品獎補方案,選派高級農藝師、高級畜牧師等技術骨幹18名産業管家,深入36家經營主體傳經送寶、把脈開方。
三江鄉是榕江縣種植羅漢果的主要鄉鎮之一。據三江鄉鄉長潘凱介紹,該鄉尊重市場主體,最大限度發揮土地潛能,鼓勵群眾通過産業創造更大效益。2023年,全鄉種植羅漢果2200余畝,年總産值將達2000余萬元,帶動全鄉400余戶農戶參與産業發展。
“有專家指導,加上有專門公司保底收購,對發展産業很有信心。”三江鄉有路村老支書潘義光不但自己種植30畝種羅漢果掙了20余萬元,還帶領其他12戶群眾擴大種植面積,年産值超過200萬元。
尊重群眾意願。榕江縣打造榕江新媒體助力鄉村振興電商産業園,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大力吸引、挖掘和培育以榕江籍青年為主的傳播人才,走直播帶貨等新媒體路線,培育直播帶貨團隊共2200余個,建成直播點30余個,帶動8000余名群眾就業增收。
今年夏天,因為“村超”,榕江火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奔赴榕江感受“村超”魅力,當地的百香果、西瓜、卷粉等産品銷量倍增,成千上萬的主播也借助直播托起致富之夢。今年上半年,全縣線上線下銷售産品額超3億元。
同時,榕江依託“榕易談”“院壩協商”“壩壩會”等載體,與群眾共享“精品果蔬·兩茶一藥”主導産業成果,榕江33家州級以上農業重點龍頭企業、62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55個家庭農場與當地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激活其內生動力,鼓勵其自主選擇有意向、有能力發展的産業,共同推進産業轉型升級。
“三個尊重”釋放動能,讓榕江縣實現了“接二連三”全産業鏈發展,為鄉村振興積蓄新動能、增添新活力,更讓當地群眾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甜。(記者 熊誠 陳詩宗 石含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