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産業 追求質量 三産融合
——看貴州鄉村特色産業邁向“三變”
立秋前後,從黔東門戶到烏蒙高原,從苗嶺侗寨到黔中腹地,黔貴大地廣袤田野愈加忙碌,鄉村特色産業加速推進的火熱實踐,折射出令人欣喜的一系列變化——
一片“金葉子”飄香海內外,“遵義紅”與“湄潭翠芽”茶葉品牌轉型升級,助力湄潭縣成為聞名國內外的“中國茶鄉”。
一粒“小珍珠”閃耀大市場,興仁薏仁米全産業鏈領跑業內,興仁市成為實至名歸的全國最大的薏仁米種植、加工和産品集散地。
…………
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強化産業振興助農增收,聚焦品種品質品牌,做足‘土特産’文章,推動農業‘接二連三’,加快建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強省。”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從發展産品向發展産業轉變,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從發展一産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轉變的“三變”……逐步告別多年前的“提籃小賣”、賣“農字號”“原字號”産品,現在,貴州鄉村特色産業全鏈條、新業態呈現加速發展新態勢。
産業培育新風景
8月10日上午,凱里市舟溪鎮大塘村村委會副主任王如錦蹲在“稻魚共生”水稻田邊察看水稻長勢。伴隨着稻田裏魚兒吐出的水泡聲,王如錦喜滋滋地説,準備繼續“大幹一場”。
看著眼前“稻在水中長、魚在稻下游”的田園景色,凱里市委常委、副市長、大塘村第一書記夏誠俊談起這段大塘村稻漁綜合種養産業的發展歷程,繪聲繪色講述踐行大食物觀,用一粒米、一條魚帶火一個村的産業發展故事。
大塘村是舟溪鎮一個較為偏遠的行政村,當地山環水繞、光照充足,盛産優質稻米。夏誠俊介紹,2022年,由村集體經濟公司流轉20畝土地,示範開展現代稻漁綜合種養,發展訂單農業。經測算,一畝水稻田的産魚量達到200多斤,是傳統模式的3倍以上。今年,全村繼續擴大面積至50多畝,預計為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以上。下一步,村裏打算發展農旅融合項目,把更多産業增加值留在大塘村。
作為貴州稻田魚的主産區之一,凱里市的稻田魚産業從傳統農業“一品”變身現代農業“一業”背後,是當地探索形成現代鄉村産業體系的鮮活實踐。如何破解困擾不少鄉村面臨的布局散、鏈條短、效益低、銷路窄等難題?凱里稻田魚出圈帶來的啟示是,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産業體系,將一個個産業特色村、特色項目培育成鄉村産業新風景,實現鄉村産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當前,貴州鄉村特色産業正從發展産品向發展産業轉變,産品和産業字面看來一字之差,內裏文章則蘊藏着鄉村特色産業發展的密碼。
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生産穩定、特色種植業做優做精、生態畜牧業打響品牌……隨着貴州鄉村特色産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變身“強磁場”,吸引初加工、倉儲保鮮、包裝運輸、電商銷售等産業向産區聚集,廣大農民不僅在家門口從事熟悉的産品生産,還紛紛投身加工、分選、倉儲、包裝、運輸、電商銷售等新産業新業態,在希望的田野上奏響産業“振興曲”。
量質齊飛新理念
前不久,玉屏自治縣在朱家場鎮混寨村舉辦2023年黃桃展銷推介會,全縣“搶鮮”上市的1.8萬畝鮮美甘甜的黃桃掀起新的銷售熱潮。“中國黃桃之鄉”玉屏,是貴州著名的黃桃産區,躋身國家現代農業(桃)産業技術體系示範縣,“玉屏皇桃”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成為當地果農穩定增收的“黃金果”。
8月初,一大早,朱家場鎮混寨村楊德仙家庭農場的種植基地裏,該家庭農場負責人楊德仙就帶領村民忙碌起來。“目前,每天發貨的黃桃在3000斤以上,主要銷往縣內外的商超和水果批發市場。”看著才下枝頭又要打包發貨的一筐筐黃桃,喜迎大豐收的老楊一臉笑意。
端穩“果盤子”,立足當地特色,玉屏自治縣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特色産業優勢,千方百計助力黃桃産業穩産增效、提升品質、打造品牌,培育黃桃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帶動小農戶銜接大市場,全力做好黃桃“土特産”大文章。
順應鄉村特色産業從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的趨勢,貴州各地積極探索從數量增長邁向質量提升的轉化路徑,讓更多優質特色農産品熱銷國內外。茶葉作為貴州第一大出口農産品,出口額連續3年同比增長超100%,全省700萬畝茶園成為“綠色銀行”,茶産業轉型升級勢頭強勁;今年,22萬畝質優價高的鎮寧蜂糖李實現産值近30億元,當地成千上萬農民圓了家門口就業和增收的願望。
貴州各地鄉村特色産業發展勢頭強勁,數量和質量並舉的新理念蔚然成風,聚焦政策支持、科技扶持和項目保障發力,推動特色産業提檔升級,培育出一個個特色産業樣板,“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覆蓋的農戶越來越多。
三産融合新天地
8月清晨的陽光照耀下,放眼惠水縣好花紅鎮弄苑村萬畝佛手瓜産業園基地,滿目綠意涌動宛如山水畫卷,瓜藤上一個個成熟的佛手瓜等待採摘,村民們忙着采收、分揀、裝車。在不遠之處的弄苑村佛手瓜交易中心,這一原生態美味通過物流運輸便捷走向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市民的餐桌,實現山裏種、海邊賣。
“曾經弄苑村沒有特色産業,如今以佛手瓜種植産業為特色,目前可採摘面積超過2600畝,全村家家戶戶從事佛手瓜種植、銷售等相關産業。”弄苑村村委會主任汪昌説,這幾年,廣州市荔灣區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在弄苑村建成冷庫、交易&&等基礎設施,帶動全縣佛手瓜種植面積超過5萬畝。同時,還引進廣州企業協助銷售,在廣州開設5家直營店,並與省外59家批發檔口達成代銷合作,佛手瓜銷路更加寬廣。
佛手瓜全産業鏈不斷延長,是惠水縣推動鄉村特色産業發展的生動見證。巧借粵黔協作東風,當地積極引入龍頭企業,發展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研製出佛手瓜護肝飲品等廣受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歡迎的産品;同時,還聯合廣州科研團隊開展科研攻關,為惠水佛手瓜産業提質升級插上“科技翅膀”。
黔貴大地廣大鄉村,奮筆描繪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新篇章,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賣産品升級為賣體驗、賣風景的案例數不勝數,一舉帶動了鄉村旅游、餐飲、民宿、康養等産業大踏步發展。
地處鎮寧自治縣扁擔山鎮小抵拱村的鎮寧花果山農旅融合示範園,眼下,大批游客蜂擁而至,置身一個花果飄香的童話世界,體驗山居生活樂趣。示範園負責人胡正明介紹,不少周邊村民接受技能培訓後,在家門口的示範園就業,目前總共實現務工收益上百萬元。
類似的産業融合故事在貴州各地精彩演繹。築牢“一産”根基,推動“二産”升級,壯大“三産”規模,貴州正推動發展一産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轉變,打造高品質、有口碑的鄉村特色産業,融出一片農業增效、農村增美、農民增收的新天地。(記者 向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