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瞄準新賽道 跑出“加速度”——廣西推動縣域經濟成為發展強勁動力
2023-01-28 10:18:37 來源: 經濟參考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記者 覃星星 黃慶剛 農冠斌 南寧報道

  北流陶瓷開足馬力趕制春節訂單、武鳴沃柑作為年貨熱銷海內外、鍾山電子信息企業開足馬力搶工期……新年伊始,行走八桂大地,各地緊張生産的工業園、繁忙的城鄉貨運令人振奮。不少縣(市、區)的“名片”産業按下“加速鍵”,衝擊新年“開門紅”。

  近年來,廣西許多縣域立足自身實際,緊抓特色産業發展,勇於開闢新領域、制勝新賽道,加快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着力推動改革開放,推動縣域經濟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在廣西華銳電器有限公司的廠房內,工人正在組裝出口的家庭廚具設備。新華社發

  咬定特色産業不放鬆 壯大縣域“産業林”

  蓄勢爭先、穩舵奮進是廣西多個縣(市、區)緊抓特色産業發展的生動寫照,也是如今呈現的“開年狀態”。

  南國冬日,在賓陽縣黎塘鎮的廣西三維鐵路軌道製造有限公司車間內,是一片火熱的生産場景。廠區堆場上,整齊碼放着一摞摞即將運往各地的鐵路(預應力)混凝土軌枕。這裡生産的鐵路軌枕,廣泛應用於我國大江南北的高鐵幹線和地鐵線路。

  在黎塘工業園區,各類企業機器轟鳴,挂着各地牌照的貨車來往頻繁,呈現一片繁忙景象。多年來,當地以電子信息、新型高端建材、先進裝備製造等産業為重點,做優傳統産業,做大新興産業,做強特色産業。如今,僅黎塘鎮就有多家上市公司、10個以上廣西著名商標,“工業樹”枝繁葉茂,“産業林”生機盎然。

這是廣西(北流)輕工産業園民樂片區。新華社發

  縣域經濟是區域發展的基石。多年來,廣西依託既有産業基礎,在實體經濟尤其是特色産業上積極發力,以鏈式發展帶動産業集聚,奮力跑出産業經濟發展“加速度”。

  欽州市靈山縣是廣西荔枝生産第一大縣,荔枝保鮮和物流運輸問題曾制約着靈山荔枝走得更遠、銷得更好。當地圍繞這一短板努力破解難題,在品種改良、産業配套等方面下足功夫,積極開發荔枝深加工産品,提高附加價值。“目前我們已開發出荔枝蜜、荔枝罐頭、荔枝醋、荔枝餅等産品,走俏國內外市場。”靈山縣縣長張海兵説,在新一代冷鏈運輸技術的加持下,荔枝鮮果及其製品將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進一步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在合浦縣的鐵山東港産業園,雖臨近春節,但項目建設依然紅火。當地重點推進的千億元綠色光伏、百億元健康食品兩大特色優勢産業逐步發展壯大。依託優質石英砂資源優勢,當地打造綠色光伏全産業鏈,大力引進硅材料上下游企業,新福興、長利、南玻等自治區統籌推進重大項目落戶園區。在貴港市覃塘區,新能源、新材料兩個新興産業逐漸壯大,綠色家居全産業鏈産值超過700億元。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黃汝焜介紹,“十三五”期間,廣西縣域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6.5%,總量佔全自治區GDP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一批“排頭兵”縣(市、區)競爭力不斷攀升,縣域經濟呈現欣欣向榮景象。

在賀州市黃金珠寶産業園的一一一珠寶首飾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對黃金進行加工處理。新華社發

  提升科技含量 積極培育新動能

  科技引領發展,創新贏得未來。廣西多個縣域以科技創新為牽引,加大政策供給,進一步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澆水施肥、育種壯苗,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加速崛起,讓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作為一家生産鋁鎂合金絲的企業,位於百色平果市的博導鋁鎂線纜有限公司熱衷於技術創新,已取得幾十項專利,産品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高鐵等領域。

  在南寧市邕寧區,廣西建工集團建築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強化科技支撐,在産品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方面發力,建築起重機械在東盟、歐洲等地市場廣受歡迎。“基礎設施、金融扶持等方面利好不斷,讓企業創新活力噴涌。”公司董事長梁發深介紹,近年來公司在塔式起重機、施工升降機等領域累計推出43款智能化新産品。今年以來,共獲得國家專利超過20項,産品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廣西浦北大力發展陳皮産業,打造浦北陳皮産業園推進倉儲服務,同時孵化和扶持陳皮中小企業,延長大紅柑種植産業鏈。新華社發

  圍繞一些縣域科技實力不強的短板,廣西靶向精準作為,以科技重大專項為牽引,集中攻關,加強創新平台建設、創新主體培育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創新鏈和産業鏈緊密銜接。自2017年以來,百色市新增專利授權1879件,增幅排廣西第一;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廣西“瞪羚企業”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7家,有力推動當地縣域經濟發展。

  近年來,廣西持續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扶持。目前,廣西共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6家,自治區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69家,帶動市級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200家,初步構建了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積極融入大灣區

  走進廣西(北流)輕工産業園,記者看到不少企業開足馬力忙生産。在廣西瑞捷金富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忙碌着生産各類汽車配件。“從深圳到北流設廠,我們租用了園區標準廠房,投資壓力減輕不少,加快了項目落地,從簽約到投産僅用時5個月。”廣西瑞捷金富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羅世昭説,公司主要生産新能源汽車配件,目前訂單已經排到3年後。

  北流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滕夏説,通過持續深化改革,主動對標粵港澳大灣區推動營商環境優化,當地98%的行政審批事項、97%的公共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同時,創建“零工市場”網絡平台和返鄉回流人員數據庫,實現勞動力資源與企業崗位“雲上”配對,累計為當地企業招工2.73萬人。

在廣西北流泰宏達電子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忙着生産各類電子設備。新華社發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落戶和創新發展的沃土。廣西不少縣域堅持改革創新,完善要素保障機制,借力“東融”,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及時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用地、融資、用工等難題,讓企業進得來、留得住、能發展。

  與此同時,廣西不少縣域強化開放引領,積極融入大灣區發展,築巢引鳳,積極有序承載發達地區産業轉移,不斷厚植投資發展沃土,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地處桂東北的賀州市啟動實施規劃、交通、産業、金融、人才、服務“六個東融”,探索試點科研孵化在大灣區、産業生産轉化在賀州的“雙飛地”經濟模式,在産業發展、綠色發展上邁出新步伐。“我們積極從大灣區引入電子信息産業,強化産業配套和金融扶持,如今電子信息特色産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已成本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鍾山縣縣長程釗説。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15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