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鄉村振興在行動|博白“指尖”上的非遺編織致富路
2022-09-27 11:26:5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南寧9月27日電  近年來,廣西博白縣將非遺保護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建立傳承基地,建設編織産業園區,通過“大眾化”傳承、産業化保護,推動這項具有地方特色指尖非遺實現産業化發展,2021年,博白縣編織工藝品産業總産值達31.35億元。

  新華網“鄉村振興在行動”調研團隊走進博白,解讀這個“指尖”上的非遺如何賦能鄉村振興。

  在傳承中保護 在保護中發展

  玉林市博白縣位于廣西東南部,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豐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適合丹竹、芒萁草、芒竹柳藤等生長。當地人不僅以種竹為習慣,還把竹和芒作為原材料,經刮青、剖篾及去皮、剝芯、晾曬等工序,用交、壓、纏繞等技法,編織成各種生活用品和藝術品,它們的制作技藝成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博白縣成為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都。

在博白芒竹編織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莫承振的工作室裏,各式各樣的芒竹編織品琳瑯滿目。牙舉成 攝

  在博白芒竹編織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莫承振的工作室裏,各式各樣的芒竹編織品琳瑯滿目,有古樸的吊燈、精美的籃子、別致的箱包……還有許多被編織成動物形狀的藝術品,這些具有鄉土特色的産品受到海外市場的歡迎。

  編織傳承人莫承振的父親和爺爺都是當地的編織能手,他從小耳濡目染,喜歡上了這項“指尖”藝術。

  1976年,技藝精湛的莫承振成為博白鎮城東村莫屋東隊成立的編織工藝廠廠長;1980年,他獨立承包經營城東村莫屋東隊成立的編織工藝廠,並命名為“莫屋編織廠”,十年後更名為“廣西博白縣民族編織工藝廠”;1997年,他的工藝廠榮獲自營出口貿易資格;2002年以來,莫承振榮獲國家授予的産品專利權30多個……他繼承了編織工藝的技術,開創了編織工藝新天地。

農民正在編織。博白縣委宣傳部供圖

  為更好傳承創新芒竹編織技藝,博白縣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認定博白芒竹編織技藝代表性傳承人4人。加大對青年傳承人和創新設計人才培養;將博白芒竹編織技藝等非遺項目納入玉林市中小學校內課後服務藝術類課程;定期舉行工藝品編織比賽;支援編織企業建立傳承基地、文化産業示范基地,並予以資金扶持。

  同時,博白大力推進編織工業園區建設,加速編織産業化和集群發展。總投資約8900萬元、總建築面積16800多平方米的博白縣客家編織産業文化展示中心建設(一期)已開工,總投資6500萬元、佔地50畝的博白編織展貿城正在建設。與廣西藝術學院、玉林師范學院等高校合作,建立芒竹編織技藝工作站,以科研院所為依托,不斷提升産品文化內涵,提高産品的附加值。

  “我們將加快編織工藝品特色産業發展,引導編織産業集約化,推動博白編織産業園入園的31家編織及配套企業全部投産。”博白縣二輕工業聯合社副主任劉景生説。

  “博白編織歷史悠久,是博白人在獨特的生産和生活環境中形成的民間工藝。”莫承振説,要想在編織行業裏站穩腳跟,就得不斷地進行改革創新。

  創新産業模式 讓編織“回歸”民間

  走進廣西博白縣凰圖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道路兩旁堆滿了芒和竹等編織原料和半成品,工人們正在打包、裝車,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産景象。

在廣西博白縣凰圖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工人們正在打包編織品。牙舉成 攝

廣西博白縣凰圖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産的編織品。牙舉成 攝

  10年前,“人工成本高、訂單少”的困境困擾著廣西博白縣凰圖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連將。她下定決心為公司尋找新路子。

  10年間,黃連將充分利用當地“人人都能編織”的優勢,創新發展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産業結構模式,匯集農村零散勞動力進行生産,降低了生産成本,實現了農民在家中就業增收。她還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通過直播、開通跨境電商等,利用博白毗鄰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讓編織品“跨境出國”。同時借助阿里巴巴國際站等平臺的數據,了解市場最新動態,為後續産品研發提供方向。

  目前,凰圖工藝公司有86個集散基地、2000多人的編織農戶,其新廠房一期建設已投資2000多萬元,預計十月份建成投産。

黃連將正在直播銷售芒竹編工藝品。博白縣委宣傳部供圖

  非遺來自民間,日常生活才是非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沃土。推動非遺融入人們的生産生活,讓非遺服務當代、造福人民的作用更加明顯。博白縣把發展編織工藝産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促進企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創新編織工藝産業發展模式,推動編織工藝産業向鄉村延伸。

  為做好編織工藝品的品牌保護,博白建立企業基礎資訊檔案,開展産品標準執行、標識標注、體係認證等工作。目前,全縣有58家編織工藝品企業獲得ISO9000品質體係認證,有82家編織工藝品企業獲得編織工藝品安全品質認證證書。擁有“廣西知名商標”6個、“中國知名産品”2件、“廣西名牌産品”10件。

  博白編織産品已由傳統的單一性、實用性向融實用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轉變,形成10大係列5萬多個品種,廣泛用于家庭、賓館、辦公、旅遊、節慶和藝術裝飾等,遠銷歐美、中東、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2022年5月,博白縣共有編織企業425家,固定從業人員2.8萬人,季節性從業人員20萬人左右,每年帶來十多億的外貿收入,有效拓寬農民增收路子,助力鄉村振興。

  強政策保服務 推動編織産業行穩致遠

  博白芒竹編織品歷史悠久,早在宋代,當地的民間編織就已聞名。如今,博白編織産業發展迅速,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産業之一。

  博白加大扶持力度,健全發展機制,先後出臺《博白縣加強財源建設扶持編織工藝品出口企業財政獎勵相關規定》《博白縣支援廣西博白新生態紡織産業園發展若幹措施》等文件,對編織企業給予獎勵,加大對編織工藝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引導編織企業大膽創新,大力開拓市場,推動編織工藝品産業行穩致遠。

博白縣組織編織企業參加“廣交會”。博白縣委宣傳部供圖

  為拓寬宣傳平臺,博白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全國工藝品交易會”等國內外會展,展銷優秀編織工藝品,提升博白編織工藝影響力。

  “近年來,博白編織外貿出口需求增加,但因受到疫情影響,經常要延期發貨,堆積了不少訂單。”博白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龐劍説,針對這個難題,博白積極引導企業改進防腐技術,玉林海關採用“預約查驗”“集中查驗”的現場查驗監管模式,盡量縮短貨物放行時間。

  2014年,博白芒竹編織技藝被列入第五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7年,博白縣獲評為“國家級出口竹木草制品品質安全示范區”;2019年,被認定為“竹木草制品外貿出口轉型升級基地”,博白縣已經成為編織工藝品産、供、銷集散地。

  家裏編,廠裏編,早上編,晚上編……這個“全民參與”的“鄉村手工”正在沿著鄉村振興之路“出圈”,實現傳承和發展兩不誤。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34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