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洮 “黨建+”模式助跑鄉村振興
2022-07-01 09:25:08 來源: 甘肅日報
圖集

    原標題:臨洮 “黨建+”模式助跑鄉村振興

    仲夏時節,行進在臨洮縣玉井鎮的鄉村小路上,兩旁的花叢在陽光下鮮艷而明亮,小村莊乾淨而整潔。

    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環節。實施鄉村振興以來,玉井鎮各村開啟了“黨建+人居環境治理”模式。村幹部帶頭走進村前巷尾,村上配置了保潔員,鼓勵群眾參與清掃,開展了一場“上下聯動、齊抓共管、人人參與”的人居環境保衛戰。

    村容村貌的蛻變,是近幾年玉井鎮産業興旺、群眾富裕的表象特徵。

    在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産業上,玉井鎮積極推行“黨建+”融合發展模式,在地域相鄰、産業相近區域組建黨組織,形成了産業發展新格局。目前,已規劃打造了白塔村、楊家&村“黨建+馬鈴薯復種蔬菜”和中營村、白塔村“黨建+玉米”等五個産業片帶。

    同時,玉井鎮堅持以“書記黨建項目”為依託,以項目建設推動産業興旺,構建“示範領路、片帶輻射、全局聯動”的基層黨建引領格局,高標準打造了店子村“黨建+經濟林果”和楊家&村、嵐觀坪村“黨建+設施農業”等一批農村産業示範項目,採取定期調度、實地調研、跟蹤督查和互學互比等方式,推動“書記黨建項目”有序推進。

    産業發展,産業鏈穩定是關鍵。在形成産業片區的基礎上,玉井鎮全面推行數字化服務,依託農業農村“三位一體”服務平台,推進農資直供、電商直播和金融授信,全面發展訂單農業。

    “家裏通過金融授信,從銀行貸了5萬元準備用來搞養殖,羊棚基本上搭好了,這日子是越來越有奔頭了!”作為政策的受益者,曹家嶺村老黨員胡廷榮高興地説。

    同樣受益的還有白塔村農戶賈南。去年把家裏15畝耕地流轉給村裏的種植合作社後,由合作社統一組織耕種。如今,這塊地不但被打造成了小麥良種繁育基地,而且,整個過程中的農資調運,病蟲害防治和産品銷售全部由合作社負責,既省了心,又賺了錢。

    據統計,在黨建示範片區帶動下,玉井鎮通過“黨建+”模式,打造早熟馬鈴薯復種蔬菜基地3500余畝,連片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8000余畝,各類農業産業基地可帶動9000餘人就業,人均年增收達7000余元,推進了全鎮特色産業提面擴繁,促進群眾增收。

    玉井鎮堅持把生態和耕地保護與産業發展結合起來,積極開展“我為村莊披綠裝”活動,建立“全村總動員”義務植樹機制。並把保護耕地作為産業發展的基準線和生命線,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嚴格落實“長牙齒”耕地保護硬措施,通過綠化移栽、商業銷售和清理騰退等手段,引導土地復種流轉和統一經營管理,大力推進産業發展“連片化”“集約化”,清退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目前,全鎮綠化300余畝,栽植行道樹15公里,清理和整治了2000余畝撂荒地。

    玉井鎮黨委書記段誠介紹,全鎮聚焦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和農民富裕富足,把黨建引領産業振興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統籌布局設施農業、採摘農業和全域旅游,打造南部綜合交通樞紐基地、農産品供應加工基地、生態體驗基地和休閒旅游基地,全鎮6.6萬畝耕地上的“菜籃子”“果園子”,鼓了群眾的“錢袋子”。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煜宇

責任編輯: 劉欣瑜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29161128794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