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靖遠:做好土地“加減法” 種瓜得瓜惠民生
2022-06-27 15:55:10 來源: 新華社
圖集

    新華社蘭州6月27日電 題:甘肅靖遠:做好土地“加減法” 種瓜得瓜惠民生

    新華社記者王植櫻、張玉潔

    清晨6點多,60歲的韋性武戴着草帽、身着迷彩服,從8公里以外的家騎摩托車前往瓜田。伴隨着轟隆隆的引擎聲,鄉間小道留下一路飛揚的塵土。

    韋性武是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靖安鄉開龍村的村民。4年前,他腳下的這片瓜田,還是曾經居住過的老宅子。

    “這座老宅子不住人已經20多年了,2018年老宅子被拆後,復墾出1畝多耕地。我不僅收到3000元的補助,還能在這片地種瓜掙錢。”韋性武説。

    6月23日,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靖安鄉開龍村村民韋性武在瓜田查看硒砂瓜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張玉潔 攝

    拆舊復墾源自一項國家政策。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管理辦法》。根據辦法,深度貧困地區拆舊復墾土地,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節余指標由國家統籌跨省域調劑使用。韋性武的家鄉就享受到了這一政策。

    “一開始動員的時候,我也有過猶豫,捨不得祖祖輩輩生活的老莊院,也擔心復墾後能不能種活莊稼。”韋性武説。但深入了解政策之後,他和其他村民一樣也慢慢改變了看法。

    靖遠縣自然資源局一級主任科員張海岩介紹,根據相關規定,對積極主動配合拆除舊房並進行復墾的搬遷群眾,結合舊房質量結構、復墾價值等因素,每戶給予數額不等的補助。

    大量空置的宅基地在徵得群眾同意後被拆除。拆除宅基地後的土地,群眾可優先承包耕種。此外,這些土地還可流轉給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進行規模化種植。

    6月23日,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的硒砂瓜瓜田。新華社記者王植櫻 攝

    曾經的宅基地恢復為耕地,需要時間的“釀造”。“拆除原有宅基地後,要先平整土地,反復曬、反復犁之後才能進行耕種,一般需要3年多才能達到周邊耕地的同等地力條件。”張海岩説。

    靖遠縣的特色農産品硒砂瓜,正是適合在這一過渡期種植的品種。當地百姓在富硒土壤上覆蓋砂石種瓜,能達到節水、保墑等效果。高海拔、強日照讓這裡的硒砂瓜個大味甜,每年七八月錯峰上市時很受市場歡迎。

    “我在老宅子和原來的地裏種硒砂瓜,一共種了80多畝,去年地頭價一斤6角錢,毛收入能有十六七萬元。”韋性武説。

    靖安鄉鄉長張春梅介紹,靖安鄉拆舊復墾土地3000余畝,耕地面積得到有效補充。“全鄉種瓜5萬多畝,去年人均純收入一萬多元。一些外出務工的年輕人看到效益後,也開始回家務農。”

    6月23日,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靖安鄉瓜田裏的硒砂瓜。新華社記者王植櫻 攝

    “這項政策不僅為群眾增加了收入,也給地方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張海岩説。2018年至2020年,靖遠縣共實施完成拆舊復墾土地1.11萬畝,完成跨省域流轉面積2481.14畝,共爭取跨省域流轉資金7.38億元,加速了脫貧攻堅進程。目前,靖遠縣已經儲備約2000畝土地用於跨省域流轉,資金將助力當地鄉村振興。

    據了解,2018年至2020年,甘肅省通過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復墾新增耕地3.64萬畝,新增林地、草地2.04萬畝,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甘肅省自然資源廳廳長丁巨勝説,未來幾年,甘肅省還將有計劃組織涉及12.98萬戶、51.14萬人的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騰退出大量農村宅基地。此舉在助力甘肅鄉村振興的同時,也為發達省份彌補建設用地缺口、促進發展提供新路徑。(完)

責任編輯: 王生元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2916112878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