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現最美鐵路·公益慢火車”系列採訪
載滿鄉情慢慢走 開出百姓“致富路”——記7504/3次公益慢火車
乘客乘坐7504/3次列車
隴西至青林的7504/3次列車開行於2000年,於2015年升級打造為“城鄉文化列車”品牌列車。列車運行於隴海線天蘭段隴西至天水段,天華線天水至青林段,全程248公里,共有7節車廂,最低票價1元,最高票價14.5元。
7504/3次列車的前身是蘭州至天水的256/5次旅客列車。這是西北鐵路最早的旅客列車。2017年,列車運行區段延長至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境內,結束了少數民族地區不通火車的歷史。列車每天6:28從隴西火車站發車,11:42到達青林車站;13:18從青林車站折返,18:42返回隴西車站。
滿載幸福的慢火車
“水果不同於其他貨物,對運輸時效和運輸過程要求很高,選擇小慢車運輸,既節約了運輸成本,也方便我的客戶到站提貨。”家住新陽鎮的張成才是當地的水果種植大戶,家裏種植着櫻桃、杏子、葡萄等水果,他家的自産水果有百分之八十是通過7504/3次列車運送到天水和隴西售賣的。
2015年,隴西車務段對列車設施進行服務升級,精心挑選18名乘務員優化完善列車服務品質,以全新的服務形象,完善的服務標準,規範的服務流程,推動列車服務質量上檔次、創一流。
“7504/3次公益慢火車是蘭州局集團公司精心打造的黨內品牌列車,也是全國‘青年文明號’掛牌列車。我們始終秉持着‘讓旅客享受高鐵般的出行待遇’,主打價格親民、環境優美、優質服務‘三張牌’,有效發揮鐵路運輸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使慢火車真正成為老百姓的‘致富車’和‘便民車’。”列車長劉秋梅説道。近年來,隴西車務段黨委充分發揮“城鄉文化列車”優勢,持續打造、升級“富民號”列車,服務天蘭線、天華線沿線的人民群眾。
為了將列車打造為傳播文明、文化扶貧,展示、宣傳當地特色文化的一個“窗口”、一張“名片”。隴西車務段深入沿線各縣文化館、旅游局,拜訪民間藝人,尋找民間文化遺産,從近5000多幅文化作品中精心挑選了140幅作品,按照“一車一主題”、“一車一特色”,運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在車廂兩窗間、兩側端墻懸掛曆史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戲曲文化、絲路文化、特産文化、鐵路文化7大板塊圖片,讓老百姓在乘車的過程中感受文化的熏陶,享受文化的大餐、品味文化的魅力。
山林深處的守站人
乘坐7504/3次慢火車從天水出發,向平涼方向行駛約2小時後,火車會在一座長長的隧道裏緩緩停下,從隧道穿出,穿過一段長長的斜井,再翻過幾段山坡,才能看到車站站房,這裡就是麻庵河站。
麻庵河站是天水至華亭鐵路上的一座五等小站,車站的站房和站場相聚2公里之遙,站場在六盤山隧道和關山隧道裏,站房卻掩蓋在小隴山麻庵林場深處。麻庵河站是一座會讓越行站,並不辦理客運業務,所以形成了“火車站裏沒火車”的奇特景觀。
小站的生活單調又枯燥,車站職工將院內的一塊空地,平整成“小菜園”,種上了韭菜、玉米、豆角、西紅柿等蔬菜。小站沿線的偏遠,造就了鐵路人的自給自足,生活雖平淡,但心裏卻十分充實與滿足。在麻庵林場時常會有野豬、豹子等野生動物出沒,車站職工夜間想出去散步,也會被當地居民“勸返”。麻庵河車站的職工,常年與寂寞為伴,舍“小家”顧“大家”,立足崗位職責,克服重重困難堅守在鐵路一線,把飽滿的熱情融入每一滴奮鬥的汗水裏。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何怡璇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