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原標題:通渭 撂荒地變“金土地”
今年以來,通渭縣將撂荒地整治作為穩定糧食面積、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抓手,通過黨建引領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積極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方式,推動耕地撂荒整治工作。
在通渭縣平襄鎮曹坡村的一片閒置田中,旋耕機、鋪膜機正在作業,村民們忙着覆膜,這片撂荒地將成為種植大豆、玉米、小雜糧的“産業田”。
在華家嶺鎮,鎮政府通過免費發放種子、化肥等方式,動員有條件種植小麥的農戶和合作社,搶抓農時種植小麥。
油府村是通渭縣新景鄉西北部的一個村子,今年以來,油府村“兩委”自籌資金購買了大型農機,並與農戶協商,將撂荒土地流轉給村級合作社進行集中整治、經營。
為有效解決缺勞力、散戶復墾種植效益低導致的撂荒問題,通渭縣加大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着力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確保撂荒地整治成效。
通渭縣農經服務站站長楊天水介紹,通過社會化服務,特別是村集體創辦的社會化服務隊伍的大面積作業,有效解決了全縣3.5萬畝撂荒地的復墾問題。
為做好土地文章,通渭縣積極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及致富能人、種植大戶投身鄉村振興,提供託管服務、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創新土地託管新機制,帶動農戶發展特色富民産業,有效解決土地撂荒問題。
撂荒地整治工作開展以來,通渭縣共排摸出7.9萬餘畝撂荒地,通過實效措施,全縣90%以上的撂荒地得到了有效整治。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楊唯偉 通訊員 劉祥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