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初心璀璨 文明花開
——平涼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綜述
靜寧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
創城宣傳景觀。
崇信縣鳥瞰圖。 本版圖片均由平涼市委宣傳部提供
一路春色滿目新,滿城文明處處景。
文明,一個城市的精氣神,一個時代的價值觀。全國文明城市是目前國內城市綜合類評比的最高榮譽,也是含金量最高、創建難度最大的城市品牌。
2021年10月,平涼市委、市政府順應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作出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全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通過三年努力,力爭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平涼市把其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目標,深入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初心理念,主要負責同志親自部署推動,黨委政府齊抓共管,黨員幹部帶頭推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通過優化城市空間布局、重塑城市産業結構、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實打實解決群眾關心期盼的熱點難點問題, 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得到了實惠,看到了變化,感到了溫度。
高位推動 匯聚創城向心力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就平涼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一次大考,比拼的是勇氣,考驗的是擔當。
“抓創城就是促發展、抓質量,是最大的民生實事,也是推動各級黨組織、各級幹部轉變作風的重要途徑。要消除模糊認識,丟掉觀望心態,突破常規思維,把創建要求落實落細到各行業各領域,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平涼市委、市政府下定決心,決意一鼓作氣、一氣呵成,全力打好“創城”攻堅戰。
平涼市把創城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
——構建了領導小組組織協調、黨政部門各負其責、人大政協視察指導、群團組織密切配合、新聞媒體宣傳引導、廣大群眾深度參與的創城大格局;
——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提出“2021年部署啟動、2022年整體推進,2023年鞏固提升”的總體目標,制定印發《平涼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施方案(2021—2023年)》,確定每年一個主題實施,一步一個腳印落實;
——建立並落實四大班子領導“周上街”、機關單位“包街包路包小區”、周五衞生集中清掃、店舖門前“五包”責任制,通過制度進一步推動形成了幹部群眾共同參與創城工作的良好局面;
——印發《平涼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責任分解表》《平涼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責任分解表》,構建了市(縣、區)、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形成了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負總責,定期深入一線督導巡察、現場辦公,其他負責同志帶頭包抓,一線指導推進,合力高效推動的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
去年以來,平涼市委書記周偉,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旭多次組織全體黨員幹部,深入公園、背街小巷、道路沿線,撿拾垃圾、清除雜草、清理雜物、整理花壇,以實際行動打造乾淨、整潔的市容環境,極大鼓舞了全民創城的信心和決心。
在全體黨員幹部的帶動下,一時間,從機關單位到街道社區,從志願者到群眾,大家團結一心、積極參與,都將創城當做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全市上下掀起全民創城的熱潮。
良藥除疴 塑造城市新面孔
2021年底,位於平涼中心城區北極巷北極小區5號樓西側空地上的一違法建築被依法拆除,騰出公用土地1100平方米,周邊群眾拍手稱快。
“現在環境美了,心情也更舒暢!”看到整潔一新的城市環境,市民馬偉良老人感嘆道。
由於歷史原因,平涼城市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城市管理難度相對較大,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成了創城工作的“頭等大事”。
查短板、出舉措、高標準、嚴落實……創城之始,平涼就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與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統一謀劃,一體推進。一個個看得見、摸得着的進步和變化,讓曾經城市管理的“堵點痛點”成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支點”。
平涼中心城區解放北路社區隴翠園平房區人員流動大、周邊環境臟亂差。群眾搭木棚、堆柴火、亂堆建築垃圾甚至私搭亂建……這些行為讓周邊群眾出行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也存在安全隱患。
乘着文明城市創建的東風,市、區多部門聯合社區對這裡進行了整治,眼看著居住環境一天天變整潔、變清爽,居住在這裡的楊英老人一臉幸福地説:“多年的臟亂差問題終於解決了,我們也要帶頭維護好環境衞生。”
民生改善的濃濃暖意,幸福指數的步步提升,是平涼創城路上最貼心、最實在的收穫。
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暨城市更新行動開展以來,全市上下集中開展了交通秩序綜合整治、市容市貌、戶外廣告和環境衞生集中整治、架空線纜專項整治等一批亂象治理行動,城市環境面貌和秩序大幅提升:
——針對“一難兩亂”交通秩序問題,大力推進城區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施劃機動車停車泊位18872個,增設交通監控、信號設施34處,強化路面交通秩序管控,查處各類道路交通違法行為14.6萬起;
——持續加強城區市容環境衞生管理,對違規設置、陳舊破損、存在安全隱患的門頭牌匾和戶外廣告開展全面排查整治,累計清理規範各類門頭牌匾和戶外廣告1342余處2.4萬平方米;
——加強街區和背街小巷衞生死角的清掃保潔力度,加大環衛設施更換升級,加強公廁保潔管理,加強夜市經營管理和馬路市場整治規範,實現了市容環境衞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
——全面整治“五線五箱”,嚴格落實“五線五箱”入地進房、多箱合一、噴塗美化等措施,全市累計整治住宅小區624個,拆除整理線纜102萬米,粉刷美化分接箱155座;
——依法依規出重拳、下狠手、大力度、快節奏解決各類歷史遺留問題,先後分三批調查處理涉及房地産開發、消防人防、閒置土地、違反規劃、“登記難”等各類歷史遺留問題47項,有力維護了群眾的合法權益和公共利益,通過立案調查更好地規範行業秩序和相關企業從業行為,以案警示、以案立規的效果初步顯現。
新風蕩漾 文明花開別樣紅
“單位衞生間對外開放”“道德的分量有多重,人生留下的腳印就有多深”“粒米雖小猶不易,莫把辛苦當兒戲”“樹立道德新風,弘揚社會正氣”……
如今,行走在平涼大地上,隨處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公益廣告,從城市到鄉村、從部門到行業,文明新風撲面而來,讓人時時能夠體味到人文關懷,事事感覺到方便有序,處處感受到踏實溫暖。
要創文明城,先育文明人,“道德模範”用榜樣示範市民向善向美。
“在公共文化場所都能看到平涼‘好人’的事跡,每次閱讀‘好人’故事,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市民楊宇閒暇時常逛公園,公園裏的好人榜讓他在游園的同時也能汲取正能量,“好人”文化奏響了城市的美德樂章,如漣漪般蕩漾在整座城市。
“您好,請您朝這條路一直往前走,到下一個路口再往右走大概50米就到了。”如今,在平涼城區的街道、路口,總能看到一群群“小紅帽”“紅馬甲”在清掃街道、勸導交通……
平涼市組織各鄉鎮、廣大黨員、幹部職工、青少年、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登錄中國志願服務網登記註冊志願者,利用元旦、春節、學雷鋒日等重要節日節點,深入開展“創城有我”志願服務活動。志願服務,在平涼大地蔚然成風。
高頻證照共享應用、高頻事項“網上辦”、一般事項“預約辦”、涉企事項“幫代辦”、緊急事項“現場辦”……在平涼市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置了“跨省通辦”和“省內通辦”窗口,實現就業、社保、養老、企業開辦等與企業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的“跨省通辦”事項100多項,群眾辦事越來越方便。
平涼市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線上線下,多角度全方位加大文明城市創建宣傳,全體市民都把創城作為自覺意識和積極行動:窗口行業大力推行文明禮儀、優質服務,人人爭當文明使者;企事業單位員工積極參與爭創文明單位,爭做文明職工;小區居民積極爭創文明社區,爭做文明市民;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到“全域創城正當時 青春助力我先行”活動中來……“我參與,我奉獻,我幸福”,成為每一位市民內心的真實寫照。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場沒有終點的“幸福接力”,是一段永無止境的“自我提升”。在永不停歇的文明創建之路上,每一位平涼兒女自我加壓、砥礪奮進,不斷豐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與內涵,加速攀登着一個又一個文明新高地。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麗媛
通訊員 呂婭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