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春華秋實 爭朝夕破浪前行
2022-04-23 09:24:57 來源: 甘肅日報
圖集

    原標題:新征程春華秋實 爭朝夕破浪前行——隴南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康縣長壩鎮花橋村。

    橄欖油通過電商直播銷往全國各地。

    蘭渝鐵路為隴南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本版圖片均由隴南市委宣傳部、隴南日報社提供

    甘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隴南上下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經受住了一場場大戰大考,攻克了一道道難題難關,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激情譜寫了擔當有為、昂揚向上的時代新歌!

    篤行致遠,隴南實力越來越強勁

    回首來時路,過去五年,註定是隴南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五年。

    五年來,隴南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一盤棋做謀劃,一張圖幹到底,全市生産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和城鄉居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五年保持在甘肅省前三位。

    特別是在2021年,隴南市地區生産總值突破500億元。不僅有數量的積累,更有質量的提升。經過不斷努力,隴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不斷夯實、動能逐步增強、勢頭更加強勁!

    五年來,隴南縱深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積極與國家戰略經濟帶城市加強對接,深化與毗鄰地區和重點城市交流合作。

    一批行業優秀代表和單位榮獲國省級表彰,一批特色農産品享譽全國,“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全球減貧夥伴研討會、全國電商扶貧現場會等多個高規格會議在隴南召開,隴南的關注度、知名度、美譽度持續提升。

    在巨大的變遷中,隴南在脫貧攻堅取得的成績和榮譽尤為突出。

    決戰脫貧一聲號令,隴南萬名幹部扎根鄉村,踐諾為民情懷,踏遍千山萬水,走進千家萬戶,想盡千方百計,把對群眾的責任扛在肩上,戰貧鬥困,不勝不休,奮力演奏出氣壯山河的勝利凱歌。

    作為甘肅省乃至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隴南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探索出了片區扶貧、産業扶貧、電商扶貧、旅游扶貧、金融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條路子,8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707個貧困村全部出列、9個縣區全部摘帽,歷史性地解決了整體絕對貧困問題。

    在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和經濟發展必答題的同時,隴南還高水平答好疫情防控“加試題”,在歷史性大戰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

    惟實勵新,隴南名片越來越亮麗

    五年來,隴南經濟社會飛速發展。但是,隴南卻沒有為經濟增長犧牲掉寶貴的生態環境,而是讓生態成為最突出的優勢和戰略資源。特別是近年來,隴南緊緊圍繞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探索實踐了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新路子。

    隴南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嚴格落實河湖長制,統籌推進“兩江一水”綜合治理,空氣質量、水環境指數穩居甘肅省前列。

    隴南堅決整改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深入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有效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

    生態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美。有數據佐證:隴南市積極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全面完成,建成國家森林鄉村25個、國家濕地公園2個,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5.27%。

    好生態不僅帶來了好環境,也帶來了好“錢”景。隴南緊扣“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産業發展方向,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質增效為核心,全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油橄欖、花椒、核桃、中藥材、養蜂、養雞等農業特色産業不斷壯大。

    隴南堅持淘汰落後産能,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推動傳統主導産業轉型升級,工業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金徽礦業等多家企業入選全國綠色工廠、綠色礦山。

    得天獨厚的優勢,讓隴南近年來成為旅游的熱門地。目前,全市4A級景區達到16家,官鵝溝通過國家5A級景區景觀質量評審。隴南立足市情實際,加快推進全域旅游發展,旅游接待人數、旅游綜合收入呈現逐年遞增的態勢,旅游産業成為助推隴南發展的“強引擎”。

    初心不改,隴南人民越來越幸福

    從交通的“死角地帶”到開放的“前沿陣地”。現在的隴南,飛機飛起來了,火車跑起來了,高速公路網四通八達,“汽車喇叭響,財富到農家”,“鐵公機”立體交通網絡雛形已經顯現。

    隴南成縣機場建成通航,開通8條航線、通達北上廣等11座重點城市,提前6年達到2025年的設計吞吐量。蘭渝鐵路建成並開通動車組,兩徽高速、渭武高速建成通車,武九高速、景禮高速、康略高速開工建設,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573公里,位居甘肅省第三。

    交通條件翻天覆地的變化,是隴南着力改善基礎條件的縮影。

    長期以來,隴南注重用發展的戰略眼光定位城鄉建設,緊緊圍繞打造“宜居宜游宜業山水園林城市”目標,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高品位提升。

    五年來,隴南城市“雙修”和綠化亮化成效明顯,打造白龍江風情線,實施濱江濕地公園等重點市政工程,東江新區基本建成,全市城市建成區面積擴大到66.7平方公里,城區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69公頃。

    巨變的何止城鎮,隴南廣大農村也實現了美麗蛻變。隴南全面完成了農村危房改造,“拆危治亂”取得顯著成效,一大批貧困山村變身美麗鄉村。鄉村公路建設快速推進,所有建制村通了硬化路。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水利基礎設施保障更加有力。

    城市車水馬龍,鄉村阡陌交通。行走其間,如今的隴南處處展露新“顏值”,現代城市與美麗鄉村交相輝映,城市更新與鄉村振興相輔相成。

    乍一看,這是隴南發力城鄉建設的鮮活寫照;細琢磨,這恰是隴南“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生動實踐。

    隴南特別注重改善民生事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加快民生事業發展,努力讓孩子們在隴南都能上好學,讓老百姓在隴南就能看好病,讓年輕人在隴南都能事業有發展。

    同時,隴南的防災減災體系不斷健全,各類重大自然災害得到成功應對和有效處置,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階段性成效。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安全生産形勢總體平穩,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大家在高質量發展中感受到了更多的隴南“溫度”和幸福“質感”。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陳多

責任編輯: 王生元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6112858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