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平涼:生活垃圾成為“城市礦藏”
2022-02-07 08:53:03 來源: 甘肅日報
圖集

    原標題:【新春走基層】平涼:生活垃圾成為“城市礦藏”

    隆冬時節,平涼市崆峒區氣溫驟降,然而平涼海創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內卻溫暖如春,近日,成功並網發電的日處理能力500噸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係統運轉如常。

    走進海創公司生産區,一根高大的煙囪格外引人注目,雖是垃圾處理企業,卻聞不到一點異味,整體環境幹凈整潔。

    “垃圾通過轉運車進入專用通道來到卸料大廳,被傾倒至垃圾池進行發酵,發酵好的垃圾才能進入焚燒爐,焚燒産生的熱能使鍋爐內的水變成水蒸氣,帶動汽輪機進行發電。”生産處處長助理曹輝明介紹。

    在中控室監控大屏上方,實時顯示各種數據:鍋爐溫度1030攝氏度,主蒸汽壓力5.4兆帕……曹輝明介紹,焚燒是目前生活垃圾處理實現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比較有效的方法,但是焚燒過程需要良好的控制,如果溫度低于800攝氏度就極易生成二噁英,因此,溫度保持在1000攝氏度是比較理想的狀況。“垃圾焚燒産生的殘渣會作為原料出售給建材企業,滲濾液處理後的中水繼續迴圈利用,煙氣經過脫硫脫硝達標排放,基本做到了零污染。”曹輝明説。

    記者注意到,生産區所有生産環節都是全封閉處理,杜絕了垃圾拋灑滴漏和臭味外溢。

    “我的職責是負責垃圾的堆存、轉運、喂料,垃圾堆存的時候要盡量堆成垛狀,以便增加庫存量,也易于發酵,發酵好之後就通過喂料口投到爐膛裏去燒。”操作員周丹丹眼睛盯著垃圾池上方的抓鬥,手上熟練地移動著操作桿調整方向和力度。

    據了解,隨著平涼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多,原有處置設施已不能滿足城市增量的需求。為此,崆峒區政府與海螺創業簽訂項目投資協議,投資3億元在崆峒區峽門鄉建設生活垃圾處理焚燒發電和餐廚垃圾處理項目,于1月8日實現並網發電。

    “中心城區和各鄉鎮的垃圾進場量每天在260噸左右,夏季預計會達到450噸,我們滿負荷運轉之後每天的處理量可達550噸。”曹輝明介紹,項目年可處理生活垃圾18.25萬噸,發電量7800萬千瓦時,減少標煤2.4萬噸,實現年發電收入5070余萬元。

    平涼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的投用可有效解決平涼市中心城區及周邊地區垃圾綜合利用問題,讓生活垃圾真正成為“城市礦藏”,同時提升全市生態環境水準,延伸生態環保産業鏈條,助推綠色低碳發展。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麗媛 通訊員 劉英娜

責任編輯: 王小華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41128337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