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雪道“美容師”
2022-02-05 14:45:56 來源: 新華社
圖集

     新華社蘭州2月5日電 題:午夜雪道“美容師” 

     新華社記者程楠

     隨著北京冬奧會盛大開幕,冬殘奧會的腳步也越來越近。

     最近,在甘肅白銀國家雪上項目訓練基地,參加北京冬殘奧會的國家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集訓隊的隊員正在緊張備賽中。白天,運動員們在雪道上你追我趕;後半夜,一群雪道“美容師”不眠不休,只為運動員第二天能再次登上整潔的雪道。

     經過一個白天的訓練,基地的越野滑雪賽道已出現雪面塌陷、雪槽中斷等部分損毀。因此,每晚的造雪和壓雪工作必不可少。運動員成績顯著提升的背後,不只是他們日復一日的刻苦訓練,還有許多工作人員的汗水和堅持。

     當地白天氣溫大約不到10攝氏度,運動員穿件單衣就能訓練。太陽剛“下班”,訓練基地就開啟了“速凍模式”。入夜,這裏的氣溫會驟降至零下15攝氏度左右,即便裹著羽絨服也會凍得讓人牙齒打顫。

     後半夜,當小雪花變成冰碴子,賽道負責人王興龍和他的團隊就開始了對雪道的“美容”。這種特殊的“美容術”,他們已經做了兩個多月。

深夜,團隊在造雪。受訪者供圖

     “後半夜氣溫低,造出的雪質地細密,適合訓練和比賽。”王興龍説。

     一般情況下,通電鋪管,開動機器,就可以正常造雪。可是,夜晚零下十幾攝氏度的低溫,把主水管凍了個結結實實。王興龍似乎是見慣了這種場面,順手拎起烤燈,小心翼翼對著水管烤了起來。

     “烤足十分鐘,解凍了,才能造雪。”他説。

     嚴寒裏,烤水管的動作幅度不能太大。王興龍和團隊成員凍得連手指也不太聽使喚了。隨著汩汩水聲,管道逐漸解凍,他們絲毫不敢停歇。因為,要造雪了。

     如果説夜晚天寒地凍,是讓“美容師們”遭罪。那麼突變的風向,則是壓在團隊成員心上的一塊巨石。最近兩個月,有一半的時間,造雪團隊都要和驟起的狂風“掰腕子”。

     “後半夜造雪,最怕山風亂吹。大風突然衝著造雪機出雪的方向刮,把雪刮到造雪機裏,容易損壞機器。這時候就要趕緊停機,調整方向重新開機。”王興龍説。

     停機,開機;再停機,再開機。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嚴寒中的造雪工作結束,又恰恰是雪道巡查工作開始。顧不上耳畔刀子一樣刮在臉上的風,基地經理陸文一個人騎著雪地摩托,沿著3.5公里長的雪道緩慢行進。經過約1小時的巡查後,陸文跳下雪地摩托,覺得自己像一根凍透的冰棍。

     “巡查就是看雪道的厚度、寬度是否達標。寬度至少8米,厚度大約半米,雪道走的次數多了,冷是真冷,不過也習慣了。”陸文笑笑説。

     陸文結束巡查後,時鐘指向淩晨4點30分。這時候,王興龍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裏,登上壓雪車,開始整理雪道。

深夜,團隊在壓雪。受訪者供圖

     王興龍表示,壓雪工作不能進行太早,這會導致雪質變硬,不利于運動員訓練。他一般都在淩晨4點多開車在賽道上來回壓4次,大約要用3小時的時間。“我每天清早大概七點半結束壓雪,為的就是在早上9點的訓練時間,運動員能在賽道上感覺最好。”

     “基地的場地條件非常好,針對這條雪道,我們對運動員訓練做了具體安排。在這裏全隊會有40多天的冬殘奧備戰期。”國家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集訓隊教練付春山説。

     過去,王興龍、陸文等人是基地附近的普通農民。2019年底,甘肅白銀國家雪上項目訓練基地建成投用後,王興龍等人開始在基地打工。幾年下來,這群曾對冰雪運動一無所知的農民,已磨合成了一支專業的造雪、壓雪團隊。

     春節期間,運動員們訓練如常,王興龍和團隊成員也選擇在基地過年。他們在後半夜的雪道上默默守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冰雪運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在咱們國家舉辦,能為運動員備戰貢獻一份力量,我們都很自豪。”王興龍説。(完)

責任編輯: 王小華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4112833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