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為中心 為隴原高質量發展貢獻檢察力量
2021-10-13 08:42:25 來源: 甘肅日報
圖集

    原標題:以人民為中心 為隴原高質量發展貢獻檢察力量

  省檢察院第十檢察部就一起故意傷害不起訴刑事申訴案件召開公開聽證會。

  甘南州合作市檢察院檢察官在海康行政村為農牧民作普法宣傳。

  慶陽市檢察幹警在公益訴訟生態修復基地內查看苗木長勢情況。

  玉門市檢察院到工地為司法救助申請人發放國家司法救助金。

  定西市臨洮縣檢察院聯合教育、公安、執法、市場監管、煙草等部門對城區學校及周邊環境集中開展聯合治理行動,護航開學季。

  金秋的隴原,色彩斑斕。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站在“十四五”規劃新征程開局的新起點上,在實幹中破解難題、實現願景的奮鬥身影中,我們看得見那一抹檢察藍。

  在黨史學習教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過程中,全省檢察機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的總體要求和“兩聚焦一結合”的工作思路,緊盯“進入全國中偏上”奮鬥目標,持續落實周調度、月點評、季度分析、半年小結、年終述職“五步工作法”,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事實、數據和案例説話,踐行着平安甘肅、法治甘肅的檢察擔當和作為。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助推鄉村振興

  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是檢察機關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

  今年年初,蘭州新區檢察院接待了康樂縣檢察院幹警帶來反映問題的2名農民工。一起拖欠14名農民工工資的案件由此開始辦理。

  據了解,2014年3月,王某承包了一項工程,並雇傭吳某等14名康樂籍的農民工施工。2017年工程竣工後,王某分兩次結算了農民工部分工資,剩餘的82480元工資再未支付。截至農民工向當地檢察院反映,工資已拖欠四年有餘。

  在工資拖欠一直未得到解決的情況下,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吳某等農民工向康樂縣檢察院在八松鄉烈洼村對口幫扶的駐村檢察幹警反映了情況。收到線索後,駐村檢察幹警按照法律規定,將案件移送到蘭州新區檢察院。

  “我們快速審查後,認為該起案件符合民事支持起訴條件,立即向法院送達了民事支持起訴書。”辦案檢察官介紹。

  最終,經過檢察院、法院、法律援助律師等多方的協調配合,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吳某等14名農民工拿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資。這場歷時多年的追討薪資“持久戰”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這是甘肅檢察機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當好農民工“護薪人”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2021年,省檢察院聯合省人社廳持續開展打擊欠薪專項行動,幫助農民工追回欠新4958.5萬元。全省檢察機關把服務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隴原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服務保障大局的“六項重點工作”之一,專門制定了《甘肅省檢察機關充分履行檢察職能服務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實施意見》。通過15條具體舉措持續深化定點幫扶,確保服務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朱玉&&,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

  全省檢察機關通過依法打擊影響農村穩定發展的嚴重刑事犯罪,依法嚴懲涉農領域職務犯罪,依法提前介入涉農領域刑事案件440件,監督立案27件,全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積極參與鄉村矛盾糾紛化解;全面加強國家司法救助,向222人發放救助金681.46萬元,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營造了良好法治環境。

  同時,聚焦影響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網絡安全的突出問題,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參與治理影響群眾安全感的突出問題;依法懲治和預防經濟金融領域犯罪,積極參與“斷卡”、懲治洗錢犯罪等專項行動;圍繞消防、公共衞生等八個公共安全領域,深入推進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守護好人民群眾“錢袋子”的安全,助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全力服務保障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寓監督於服務之中 優化營商法治環境

  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良好的法治環境是重要保證。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市場主體壓力驟增。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全省檢察機關圍繞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和最高檢要求,全面貫徹政法系統服務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十項措施”,將“維護民企權益、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納入全省總體規劃中設計、部署、推進。持續深入抓好專項行動“提升年”各項工作,營造更加濃厚的興商、護商、重商、親商氛圍。通過強化組織協調、嚴懲違法犯罪、規範執法司法、加強風險防控、優化服務水平等,努力匯聚法治保障力量,着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護航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省列重大建設項目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善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檢察機關要充分履行法律監督職能,持續深入開展‘維護民企權益、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盡心傾力幫助項目建設單位解決權益維護等涉法涉訴問題。”2021年8月,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朱玉一行調研包抓的慶陽宏大化工20萬噸雙氧水和2萬噸嗎啉、平涼華亭至天水高速公路、莊浪至天水高速公路三個省列重大建設項目後提出要求。

  不論是重大建設項目,還是涉小微企業案件,都能感受到貼心的“檢察服務”。

  “在涉民企案件的執行中,在保護申請人合法權益的情況下,也應當兼顧被執行人的合法權益。我們在辦理案件時充分考慮便利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時,兼顧被保全人的合法權益,優先選擇對民營企業生産經營活動影響較小的財産進行保全,以保障債務企業的正常生産經營。”山丹縣檢察院辦案檢察官介紹了一起涉民營企業案件的辦理情況。

  今年初,山丹縣一建築公司與構建公司、煤業公司建設工程因施工合同發生糾紛,導致正常經營和發放農民工工資的賬戶被法院凍結,企業無法正常生産經營,農民工也陸續向勞動監察部門反映工資未支付問題。辦案檢察官了解到,雖然該公司提供了同等數額現金的擔保,但賬戶仍未解封。3月26日,山丹縣檢察院向縣法院發出檢察建議書,建議法院兼顧被保全人的合法權益,妥善採用保全措施,以保障債務企業的正常生産經營。縣法院積極採納檢察建議,將該建築公司的基本賬戶解除凍結,變更為該公司提供的其他擔保財産,既維護了司法公信,又保障了雙方當事人權益。

  “民營經濟發展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業、增加就業等方面的作用舉足輕重。”省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白芙蓉介紹,全省檢察機關持續深化“維護民企權益、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開展“千人進萬企”大走訪大調研活動,面對面、零距離了解企業所盼所需。

  該活動開展以來,全省12214名檢察幹警走進30671家商會和民營企業,面對面了解企業需求,收集涉企問題線索3044件,已辦結1678件,幫助民營企業挽回經濟損失2500萬餘元。同時,研發服務保障民營企業權益信息平台,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收集民營企業反映的問題線索94件,通過快速分流、依法受理,已辦結並反饋企業78件。

  “辦案中檢察院不僅傾聽企業的訴求,還充分評估案件辦理對企業的影響,真正是我們企業的‘老娘舅’。” 1月11日,在甘谷縣檢察院召開的一場民營企業涉嫌假冒註冊商標案公開聽證會上,涉案企業清遠鞋業公司負責人王濤(化名)頗有感觸。

  創業初期,清遠公司與國內某品牌簽訂了合作協議,獲得貼牌生産作訓鞋的授權。但因銷售不景氣,兩家公司終止了合作。之後一客戶求購該品牌棉鞋,清遠公司利用庫存中印有該品牌商標的鞋底等原料生産了一批棉鞋,並在市場上銷售,後被查獲。

  公安機關以涉嫌假冒註冊商標罪對清遠公司和王濤移送審查起訴後,辦案檢察官李小可和同事積極展開調查、走訪、評估和釋法説理。王濤&&真誠悔罪,積極賠償被害公司20萬元,得到對方公司的諒解,並在值班律師的見證下簽署了認罪認罰具結書。

  “我們在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産權犯罪的同時,充分考慮涉案企業在當地經濟發展、解決就業等方面的作用。辦案時是否把影響企業正常生産經營作為重要因素進行研判,寬嚴相濟審慎作出不起訴決定,並公開聽證。”李小可介紹,聽證會上,大家一致認可檢察機關的處理意見。

  3月25日,甘谷縣檢察院檢察官對清遠公司進行回訪,對企業負責人開展法治教育,向企業員工宣傳知識産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為企業答惑釋疑。

  這只是全省檢察機關服務保障市場主體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全省檢察機關着力落實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少捕慎訴”的司法政策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依法減少羈押性強制措施適用,慎重適用財産強制措施,最大限度減少涉企案件辦理對企業正常生産經營的影響。

  同時,全省檢察機關注重寓監督於服務之中,不斷延伸服務觸角,廣泛知民情、充分保民權、傾力解民憂,為民營經濟更好發展提供優質檢察服務。

  守護綠水青山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護甘肅的綠水青山,築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是新時代每一個檢察官應當肩負的使命與擔當。全省檢察機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發揮懲治、監督、保護等職能作用,服務和保障生態文明建設這一底線任務。

  “補栽的苗木成活率較好,老人的新家明亮舒適。”看到這一幕,對一起涉生態案件進行回訪的會寧縣檢察院辦案檢察官也很開心。

  當事人路大爺原來的住宅位於山洪易發地段,房屋破舊不堪,居住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為此,路大爺佔用退耕還林地修建了住宅。

  “2019年9月,路大爺擅自在退耕還林地上建設住宅,行政機關作出恢復被改變用途林地原狀,並處罰款的處罰決定後,當事人僅繳納了罰款,但未恢復林地原狀。”白銀市會寧縣辦案檢察官介紹。

  2020年8月25日,該院以檢察建議形式監督會寧縣林草局履職督促恢復林地原狀,保護公共利益。

  “路大爺身患重疾,兒子也因意外事故於2019年去世。”辦案檢察官介紹,路大爺也深刻認識到在退耕還林地私建住宅是違法行為,並且願意通過異地補植方式履行義務。考慮到路大爺的實際情況,檢察機關認為不宜強制拆除違建房。

  2020年9月28日,會寧縣檢察院提出以異地補植方式履行恢復林地原狀義務的擬處理建議。路大爺誠懇接受了批評教育,承諾願意拆除舊住宅,在舊住宅地上補種面積相當的樹苗。縣林草局、鄉政府均&&會為路大爺新住宅辦理合法的宅基地手續。

  “在化解糾紛矛盾的同時,我們還與相關行政單位會簽文件,就檢察監督的方式、建立信息共享、調查核實協助、檢察建議落實反饋、協作&&等機制等達成了共識。”辦案檢察官介紹。

  一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立足刑事、公益訴訟等檢察職能,堅持打擊與修復並重,探索建立破壞環境資源刑事案件優先辦理、提前介入、一案雙查等工作機制,實現了刑事制裁、民事賠償、生態補償有機銜接。

  據介紹,全省檢察機關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和最高檢重大決策部署,把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作為重中之重,堅持系統觀念,主動融入河湖生態保護大局,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聯合省河長辦持續開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建立“河(湖)長+檢察長”工作機制,着力推動解決河湖“四亂”問題。

  近三年來,全省檢察機關緊盯“一山一河”,持續深入推進“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和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環境問題專項監督,促進全面、綜合、源頭治理,提起公益訴訟28件。蘭州、慶陽、天水、平涼、白銀、酒泉、林區7個市級院建立了公益訴訟生態環境修復基地;圍繞黃河、祁連山等重要山川河流、生態屏障的跨區域環境保護,先後與四川、西藏、青海等六省區建立檢察協作機制。

  辦好為民實事 提供更好、更優、更實的檢察服務

  辦好為民實事,檢察機關要從點滴小事、每一個辦案細節做起,拿出“繡花功夫”織好為民辦實事的“一針一線”。

  受疫情影響,玉門市的一名司法救助申請人不能及時趕往當地辦理救助金髮放手續。8月26日,在主辦檢察官的帶領下,玉門市檢察院辦案人員驅車300公里,前往産業園找到正在工地打工的申請人何某某,為他現場發放司法救助金2.5萬元。

  窨井蓋雖小,但問題井蓋卻會侵害社會公共利益。今年以來,崇信縣檢察院紮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協調權屬單位對破損、丟失的排洪渠水泥蓋板、鐵質柵欄和窨井蓋及時更換、補充,對安裝不平整的窨井蓋及時維修,消除公共安全隱患,守護群眾“腳底下的安全”,受到群眾的稱讚。

  4月13日,華亭市檢察院以公開宣告送達的方式,分別向7個存在限高限寬路障設置不合理的鄉鎮政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對鄉村公共道路路障進行全面排查整改,並在保障應急救援車輛通行需要的情況下,依法合理規劃、靈活設置。截至目前,有2個鄉鎮及時拆除了路障;2個鄉鎮將限寬範圍增加至4米;2個鄉鎮在完成路障整改後還排查整改了其他影響救援的路障;1個鄉鎮政府為避免大型貨運車輛對路面損壞,沿河道重新修建了一條寬4.5米、長5100米的便道,以供大型車輛及應急救援車輛通行。

  在為民辦實事中,既抓好“六項重點工作”,又辦好“守護好人民群眾‘腳底下的安全’、保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維護好農民工合法權益、積極履行未成年人司法保護主導責任、落實好群眾來信件件有回復制度、開展好困難群眾司法救助工作”等這些發生在群眾身邊,涉及群眾直接、具體利益的小事。

  2021年,全省檢察機關圍繞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優化促進法治營商環境、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實事、辦好群眾身邊小案小事、積極參與反腐敗鬥爭和社會治理六大方面提出了25項具體舉措。截至目前,共&&相關政策機制56項,幫辦實事962項。其中,領導班子成員幫辦實事183項,黨員幫辦實事478項。

  一組組數字,體現了全省檢察機關持續辦好檢察為民實事的“繡花”功夫和實效。

  一系列舉措,進一步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需要新作為。全省檢察機關將肩負起助力保障隴原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食品更安全、交通更順暢、社會更和諧有序的新使命,為人民群眾、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好、更優、更實的檢察服務。(南茂林 程喬娜)

責任編輯: 王小華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4112795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