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早知愁滋味 青少年“心病”多發為哪般?
2021-10-10 19:14:14 來源: 新華社
圖集

    新華社蘭州10月10日電(記者梁軍)10日是世界精神衞生日,今年我國的衞生日主題為“青春之心靈、青春之少年”。記者近日在甘肅蘭州採訪發現,面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增多,當地學校、家庭與醫療機構攜手,為青少年的“美麗心靈”構築起防護屏障。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青少年心理健康門診,每年接診量近5000人,其中六成是初中生,三成是高中生。“孩子們的心理疾病以抑鬱症為主,還有焦慮症、強迫症以及學習障礙、人際關係障礙問題。”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何蕊芳説。

    她介紹,青少年面臨學業、升學與交友等方面的壓力,但是正值青春期的他們,身心都處在不穩定狀態,時常感到徬徨和迷茫,而父母對這一變化沒有充足準備,難免無意識地打壓孩子的負面情緒,導致青少年心理壓力增加。

    2020年起,甘肅省精神衞生中心與蘭州市教育局合作,在蘭州市中小學構建心理危機預防、預警、干預體系,組建心理危機專家團隊,幫助青少年及時化解心理危機。蘭州市多家學校還加入甘肅省精神衞生專科校園聯盟,讓遇到心理障礙的學生,享受專業醫療機構綠色就醫通道,同時心理醫生通過舉辦專題培訓,促使更多家長、教師掌握心理危機應對策略。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是蘭州市許多中小學開展的常態化課程。蘭州市外國語學校每年通過心理普查,為每個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心理教師借助教育部門雲平台數據,對孩子們的心理問題進行鑒別,出現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進入專業醫療機構接受干預。

    蘭州市外國語學校專職心理教師張文靚説,隨着社會各界的努力,人們對精神衞生疾病的認識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社會大眾對心理疾病的認知度、接受度和包容度均有提高,“許多人從遮遮掩掩,轉為主動尋求就醫,同時對心理健康疾病的病恥感開始下降。”

    心理專家認為,幫助青少年塑造“美麗心靈”正迎來更多良好外部環境。其中,“三孩政策”的放開,會讓更多獨生子女有家庭玩伴,這有助於鍛煉孩子的綜合能力;而“雙減”政策的&&,能夠減輕青少年負擔,更有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儘管我國精神衞生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但良好的家庭關係仍然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基礎。”何蕊芳説,父母首先應該擁有健全的人格、穩定的情緒,並注重與子女構建健康的親子關係,隨時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為其構造良好的療傷環境。(完)

責任編輯: 宋燕
01007016001000000000000001111054112794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