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至23日,由北京工業大學和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聯合主辦、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承辦的“2025年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與研究國際學術會議”舉辦。13個國家、106所高校及行業機構的近280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索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英語教學新範式。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委副主任魏旭斌,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秘書長安延,北京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張輝,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中國國際學院院長、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教務長Paul Fanning教授,愛爾蘭教育推廣署中國區負責人楊傑參加開幕式並致辭。大會開幕式由教務處負責人主持。

魏旭斌在致辭中&&,要緊密圍繞科技創新、産業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堅定不移推動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教育對外開放,一是堅定不移深化教育國際交流合作。依託首都高等教育資源優勢,堅持開放辦學,開展高層級國際學術會議、推動高水平聯合科研、聯合培養等,不斷擴大首都教育國際朋友圈,增強首都教育國際影響力。二是堅定不移引進世界一流教育資源。有序推進在地國際化教育,鼓勵在京高校與境外高水平大學開展中外合作辦學、共建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等,不斷強化集聚和引領效應,打造更多中國特色國際教育品牌。三是堅定不移完善涉外教育治理體系。希望大家將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與研究作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議題,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智慧火花。在語言教學中彰顯中國特色,落實課程思政,牢牢把握育人方向,將其作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安延在致辭中&&,語言教學不僅承載着知識傳遞的功能,更肩負着跨文化溝通、價值共識凝聚的時代責任。面向未來,要聚焦三個核心方向:一是以“提質增效”為根本,緊扣人才培養核心素養,優化課程體系與跨文化能力培養鏈路,讓語言教學真正服務於辦學質量升級。二是以“數字賦能”為支撐,依託中外教育數字資源&&,推動AI與語言教學深度融合,打破時空限制,讓優質資源惠及更多師生。三是以“雙向互鑒”為靈魂,既要吸收國際先進教學理念與方法,更要融入中國元素與學科特色,構建兼具國際視野與中國底色的語言教學新範式。

張輝&&,中外合作辦學作為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在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外語教學,作為中外合作辦學中的基礎性、先導性環節,不僅關乎學生語言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更是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能否成功的奠基石。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的管理者、一線英語教師要不遺餘力,大膽創新,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和實踐,重構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底層邏輯,探索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新範式、新路徑。

Paul Fanning&&,都柏林大學和北工大合作歷史悠久,共同創辦的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培養了許多傑出人才,見證了中愛兩國在教育合作領域的不斷發展。今後雙方將不斷探索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新模式,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國際人才。

楊傑&&,愛爾蘭開始實施新的教育質量監控標準,要求前往愛爾蘭的國際留學生以及海外合作辦學在讀學生必須滿足入讀該項目的語言條件。希望辦學者們以大會為契機,集思廣益,更好應對英語教學這一合作辦學的歷史性難題。
大會主旨報告環節由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英語與全球語言中心負責人Anna Nunan主持,6位專家學者進行主旨分享。其中,寧波諾丁漢大學Douglas Bell教授在分享中剖析了技術革新時代學術英語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電子科技大學邸愛英教授、格拉斯哥學院英語課程質量負責人Jennifer Macdougall以“中英合作辦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基於話語與參與式空間的學術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為題,分享了師資建設創新經驗;上海紐約大學梁建松教授以“以目標為導向的課程設計:基於逆向設計的EAP課程內容與體驗式學習創新”為主題,分享了基於逆向設計的EAP課程與體驗式學習創新模式;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吳文英教授、愛爾蘭國立都柏林大學Alex Runchman以“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新範式:學術英語、合作與社群的作用”為題,分享了學院英語教學經驗成果。
大會舉辦了三場平行分論壇,與會學者圍繞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環節全流程進行了熱烈研討。分論壇一聚焦中外合作辦學EAP教學模式與跨文化能力培養,圍繞“EAP教學中的語言能力與跨文化能力培養策略”“‘一帶一路’外語教學實踐”“超越語言教學的EAP育人、學術優勢開啟全球機遇”等內容,全方位解鎖EAP育人新路徑。分論壇二直面技術前沿,圍繞“生成式AI在學術寫作教學中的應用”“AI語音工具對聽説能力的影響”“AI賦能階梯式英語智適應學習”等內容,深入探討人工智能賦能英語教學新前景。分論壇三圍繞中外合作辦學教師發展與合作主題,從“聚焦終身學習導向的教師培養”“中外合作辦學師資支持體系建設”“‘四維賦能’EAP教師可持續發展”“英語與學習技能教學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等方面提供了打造高素質可持續師資隊伍的多元解決方案。
北京工業大學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成立於2012年,經過13年的建設發展,現設物聯網工程、軟體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金融學4個本科專業,在校生超1400人。截至目前,累計培養畢業生近2500人,其中,雙學位畢業生99.5%,平均就業率近94%,深造率超過77%,一半以上畢業生進入世界排名前50高校、近80%進入世界排名前100高校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學院榮獲“2021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24年全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優秀案例TOP20”“2025年傑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等榮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