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産力

新質生産力,重慶如何培育

編者按: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也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從全面部署到縱深推進的重要之年,是改革攻堅突破的奮鬥之年。2024重慶“兩會”期間,新華網邀請學者專家組成 “兩會觀察團”,解讀代表委員高頻詞、人民群眾關心事,解碼新重慶改革攻堅開新局的新亮點。

編者按: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也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從全面部署到縱深推進的重要之年,是改革攻堅突破的奮鬥之年。2024重慶“兩會”期間,新華網邀請學者專家組成 “兩會觀察團”,解讀代表委員高頻詞、人民群眾關心事,解碼新重慶改革攻堅開新局的新亮點。

今年的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大力培育新質生産力”,這是築牢現代化新重慶物質技術基礎,推動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建設的重要舉措。

新質生産力是技術、人才、科技等要素在新的生産條件下優化組合而形成的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生態,是質量更好、效率更高、可持續性發展更強的先進生産力。

過去一年,重慶謀劃以“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為支撐,壯大製造業集群、深化科技賦能,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取得明顯成效。

立足發展實際,重慶需要進一步加大新質生産力的培育發展力度:

一是提升發展新産業。大力推進人工智能、網絡通信、半導體與集成電路、軟體與信息服務、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逐步發展壯大,搶佔發展新賽道,構建可接替、可持續的産業新動能。

二是要培育集聚新要素。加大推進國家明確賦予重慶西部金融中心、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等定位建設,積極引入金融、貿易、結算、物流、研發等國家級、區域性總部功能機構入駐,提升重慶對高端資源要素的集聚吸附及決策配置能力。

三是提升數字新基建。加快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和千兆光網建設,建成高質量廣應用5G網絡;謀劃新一代數字集群專網、高可靠低時延車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建設,迭代升級“産業大腦+未來工廠”。

四是優化發展新布局。以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作為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的戰略平台,引進一批高層次戰略科學家和企業家,圍繞數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綠色低碳等領域,以原始創新、基礎創新支撐推動産業創新。同時,以渝西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為重點,打造國家級産業備份基地、資源儲備基地,支撐國家戰略腹地建設,打造重慶都市圈新的戰略增長極。

彭勁松

重慶社會科學院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