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18塊“綠地”成重慶珍稀野生動物的家園

黑葉猴正在樹上休憩。

  幾只黑葉猴趴在峭壁上舔舐崖縫間流出的“岩液”,全身金黃的猴寶寶躲在媽媽懷裏曬太陽,表情憨態可掬……這是南川金佛山自然保護區內,由紅外相機捕捉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葉猴的活動畫面。5月20日,金佛山管理中心副主任申玲打開電腦,向記者展示這些珍貴的資料。

  重慶是中國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也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不只是黑葉猴,居住在我市的珍稀野生動物還有大靈貓、小靈貓、林麝、黑熊等110余種。

  如何讓野生動物擁有良好的生存環境,進一步維護生物多樣性?在5月22日第29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天空地”一體化,摸清野生動物家底

  隱藏在山林間的黑葉猴是申玲精心呵護的寶貝。近年來,金佛山自然保護區內的黑葉猴數量顯著提升,已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70余只,增加到現在的150余只。

  棲息地是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空間,而自然保護區又是野生動物最接近自然形態的家園。“黑葉猴種群數量的增長,與我們加大以自然保護區為代表的自然保護地建設力度分不開。”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近年來,我市組織開展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珍稀瀕危物種專項調查,以及生物多樣性調查評估,將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集中分布區納入自然保護地等重點保護區域。目前,全市共設立了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218個,其中自然保護區58個,佔全市幅員面積的15.4%。

  近年來,圍繞“天空地”一體化的智能生態監測網絡建設,我市在自然保護地等重點保護區域內布設了紅外監測設備、落實巡護巡查人員、試點電子圍欄建設等,通過構建“平臺發現—現場核查—監督執法”的主動發現監管體係,係統提升了自然保護地治理能力,為野生動物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園。

  今年,我市還將落實5200萬元中央林業改革發展資金,支援重點區縣、自然保護區、科研院所等開展對野生動物的動態監測,進一步摸清珍稀野生動物的“家底”。

  整合優化,促進棲息地連通性

  目前,我市市域內共分布有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112種,其中一級保護動物14種、二級保護動物98種。經過多年努力,野生動物棲息地不斷擴大,有效保護了90%以上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但記者在走訪中也了解到,受地形地貌及人類活動影響,我市野生動物棲息地大多呈塊狀分布,“碎片化”明顯。譬如,除金佛山自然保護區外,在鄰近的武隆芙蓉江一帶也記錄到黑葉猴的蹤跡,但兩地黑葉猴相互獨立,沒有“往來”。

  “棲息地‘碎片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彼此間形同孤島,長此以往,生活在‘島’上的動物就會因缺乏基因交流或外來個體補充,種群發展受到影響。”市林業局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工作人員王剛告訴記者。

  因此,近年來,我市圍繞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以合並同類項的思路不斷打破地域、行政壁壘,統籌協調跨省、跨地區自然保護區優化調整,在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上進行了有益探索。

  去年,重慶五裏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功申遺,通過邊界細微調整的方式,五裏坡成為神農架世界自然遺産地的一部分。

  “五裏坡與神農架自然遺産地同屬大巴山弧,接壤邊界約9公里,兩者的連接處是眾多物種繁衍的重要通道。”五裏坡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説。以申遺為契機,他們與毗鄰的神農架、巴東成立了自然保護地聯盟,建立起聯動、聯保、聯防的大保護機制,有效暢通了大巴山的物種走廊。

  我市還計劃與湖北聯手,將巫山五裏坡、巫溪陰條嶺與湖北神農架整合起來,統一打造國家公園,助推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係。

  合理利用,青山、民生兩相宜

  “剛裝好的閣樓就要拆掉,説實話,最初我還真有點不理解。”説起幾年前縉雲山拆違整治的情況,北碚區澄江鎮縉雲村民宿老板孫德紅深有感觸。

  地處嘉陵江畔的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類型生態係統保持最完好的區域之一,不僅有著“植物物種基因庫”的美譽,也是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

  過去,保護區裏遍布大大小小的農家樂,粗放無序的發展不斷“蠶食”生態。2018年,我市啟動縉雲山保護區環境綜合整治,孫德紅的農家樂因超面積違建,被要求拆除一部分。“好不容易將閣樓改造為客房,卻要拆掉重來,我損失不小。”孫德紅坦言。

  不僅是縉雲山,在我市,許多自然保護區都還保留著大量原住居民。如何兼顧生態保護與周邊發展的矛盾,實現青山、民生兩相宜?這是自然保護區繞不開的難題。

  “這幾年,我們按照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三大類,在對自然保護地實行功能區分的基礎上,又重點對自然保護區進行了差別化管控,將其劃分了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在核心區、緩衝區禁止人為活動,實驗區在不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可合理開展生態旅遊、科研監測、教學實習等,並設立了專門的機構進行管理,厘清權責職能,提高保護效能。”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説。

  孫德紅的農家樂便位于縉雲山自然保護區實驗區范圍,在拆除違建部分後,農家樂從50多個房間縮減到13個,她順勢將農家樂升級為生態民宿。節假日,民宿幾乎天天爆滿,好生態讓她嘗到了甜頭。

  與此同時,縉雲山生物多樣性也得到恢復。去年5月,保護區內首次採集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哈氏脆蛇蜥”活體。目前,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有野生動物1071種,其中,爬行動物21種,列入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的珍稀動物13種。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我市還將在嚴守生態紅線的基礎上,通過增設公益性崗位,發展生態産業,構建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態産品體係,探索全民共用的自然保護地建設機制,進一步維護生物多樣性,提升周邊原住民生活水準。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67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