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由重慶市古跡遺址保護協會主辦的“山城尋蹤”系列活動正式啟動,第一站走進位於渝中區下半城的老鼓樓衙署遺址。活動中,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市古跡遺址保護協會會長袁東山透露,重慶首個城市遺址公園——老鼓樓衙署遺址公園目前正在籌備建設之中,預計將於兩年後正式面向廣大市民開放。
老鼓樓衙署遺址位於渝中區解放東路巴縣衙門片區,處在城市中心位置。穿過熱鬧喧囂的街市,在已修繕好的朱紅色柱子、懸山屋頂的巴縣衙門對面,便可看見正在建設中的老鼓樓衙署遺址公園,一個高達10余米的夯土高&,已完整地呈現出來。
老鼓樓衙署遺址興建於宋元戰爭的歷史背景之下,是南宋川渝地區的軍政中心——四川制置使司及重慶府治所。目前可見的夯土高&建築遺跡,是當時衙署建築前部的“譙樓”,為南宋四川制置使余玠在重慶主持軍政時期衙署遺址組成部分,由高&和城樓兩部分組成,高&長68.67米,寬24.7米,高約10米。
除了高&建築,遺址內還有宋元至明清時期為主的房址、道路、水井、灰坑、灰溝及礌石堆等各類遺跡,其中明代遺跡100個,清代遺跡103個,這些遺跡將與巴縣衙門一起,呈現在遺址公園中。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多年的考古研究證明,老鼓樓衙署遺址是重慶主城區已發現規模最大、價值最高的衙署遺址,它是宋元城市考古的典範,是重慶城市歷史的重要支撐,也是整個長江流域城市考古的光輝典範。”袁東山指出,“老鼓樓衙署遺址見證了重慶定名以來近千年的沿革變遷。它的發現,填補了重慶城市考古的重要空白,對於豐富中國宋元時期都城以外的城市考古資料具有重要意義。”
正因為有着重要歷史價值,除了對其進行修復、保存、考古研究,遺址的利用與展示也十分重要,而遺址公園的建設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袁東山認為,“依託老鼓樓衙署遺址在城市中間建成一個小型遺址公園,這將是重慶城市文化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重慶古跡遺址活化的一件大事,我相信它將來一定會成為重慶一個新的文化地標。”
重慶設計集團董事長、教授級高工徐千里&&,“遺址公園將在尊重遺址的歷史原貌和歷史價值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展示,充分融入周邊城市生態,呈現不同歷史時期的城市變遷,將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更好了解重慶城市發展歷史的場所。”(文/徐雲卿)
(圖片由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