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長王遠偉(右)和現任校長李忠良在交流。記者 陳國棟 攝\視覺重慶
人物名片
王遠偉:重慶市北碚區王樸中學校第六任校長。出生於1945年,北碚區靜觀鎮人。1977年2月參加工作;198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80年9月任靜觀區中學(現王樸中學)教導處主任。1983年9月任該校校長。2005年退休。
李忠良:重慶市北碚區王樸中學校第九任校長。出生於1969年,北碚區靜觀鎮人。1991年6月參加工作,199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産黨。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任王樸中學副校長、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2020年2月至今,任王樸中學校長、黨委書記。
北碚靜觀,人文厚重,人才輩出。75年前,為適應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王樸(原名王蘭駿)在母親金永華的支持下,變賣萬貫家産,接辦志達中學,方便安排更多的黨員幹部到農村參加革命工作。後因叛徒出賣,王樸被捕,在解放前夕壯烈犧牲,時年28歲。
解放後,志達中學幾經合併、更名。2003年,為紀念王樸這位紅岩先烈,學校更名為重慶市北碚區王樸中學校。
12月20日上午,王樸中學。學校第六任、第九任校長坐到了一起。老校長自小追求進步,愛黨愛國,矢志不渝,在改革開放初期,他和團隊為國家培養了大量棟樑之才,奠定了王樸中學如今的模樣;現任校長努力繼承烈士遺志,傳承紅色基因,每天“像打了雞血般”地工作,讓王樸中學越辦越好。
“讓革命薪火代代相傳,是我們的使命。”兩位校長説,王樸犧牲前,希望把這個學校一直辦下去。“如今,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盛,人民越來越幸福,學校越來越好,這盛世已如他所願。”
談信仰
王遠偉:心中有信仰,就會始終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事業
李忠良:受革命精神熏陶,工作第一年就寫入黨申請書。入黨,是自己人生的正確抉擇
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學校,不算太多。王樸中學就是其中之一。
莊嚴的王樸雕塑,展現王樸生平的大型浮雕墻,火焰般的鋼雕,以蘭駿、志達、傲梅等命名的樓棟……走進王樸中學,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革命氣息。
今年76歲的王遠偉動情地説,一位目睹了王樸烈士就義過程的同鄉告訴他,王樸被捕後,堅貞不屈,視死如歸,被綁在囚車上還一直高呼“共産黨萬歲”,讓他深感震撼。
“共産黨是為人民謀幸福的,為了人民,他們可以犧牲一切。”革命火種從小就在王遠偉的心中紮下了根。
1977年2月,身處農村的王遠偉參加工作。他從代課教師幹起,然後當民辦教師,再到擔任靜觀區中學(現王樸中學前身)教導處主任、校長,一步一個腳印。至今,王樸中學的很多師生都感謝他當年櫛風沐雨,克服重重困難,為學校發展奔忙不停。
“那些年,學校辦學條件很艱苦,很多事情都需要您親力親為。您一直負重前行,努力開拓,從不退縮。我很想知道,讓您一直堅持下去的原動力是什麼?”李忠良問老校長。
“是信仰!”王遠偉説,心中有信仰,就會始終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事業,就像王樸烈士那樣。
在王遠偉看來,王樸的家庭在當時是江北縣、巴縣一帶的巨富,作為一個公子哥兒,他完全可以養尊處優地過一生。“但是,他為了信仰,放棄優渥的生活,加入共産黨幹革命。又變賣萬貫家産,支持革命,最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讓後世永遠銘記。”
不僅僅是老校長,作為土生土長的靜觀人,李忠良也是從小聽着王樸烈士的英雄故事長大的。
李忠良在村裏讀小學期間,一個清明節,八九歲的李忠良跟老師和同學們到王樸烈士紀念館祭掃。他清楚記得,當時,自己打着光腳丫,當着幾十個同學的面談自己的感受,並表達了為祖國繁榮富強努力學習的志向。
當然,誰也沒料到,當年那個小毛孩,後來成為了王樸中學的第九任校長。
“從小受革命精神的熏陶,我從參加工作第一年起,就開始寫入黨申請書,連續寫了六年,最終被吸收入黨。”李忠良説,入黨,是自己人生的正確抉擇。
“烈士當年不怕死,今人更應不服輸!”兩位校長認為,王樸烈士身上體現出的紅岩精神,已植入王樸中學每位師生的基因,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讓學校師生永不服輸、勇毅前行。
講情懷
王遠偉:作為校長,要把責任扛在肩上,凡事應當帶頭幹,作好表率
李忠良:幾乎每天都很早到學校,很晚才下班,周末大部分時間也在學校忙
“王校長,是您當年奠定了學校現在的模樣,給我們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在談到學校的發展時,李忠良對老校長&&感謝。
王遠偉忘不了昔日篳路藍縷的歲月。那時,改革開放不久,物資匱乏,學校辦學條件極差。遇到教師工資發放困難,他就四處“化緣”;聽説城裏哪有中學要淘汰舊桌椅,他就“厚起臉皮”去要;學校搞建設,為節約錢,勞力就靠他帶着老師和學生熱火朝天地幹……
王遠偉當校長時,還兼任物理老師。當時,學校有棟老木樓,二三十年不曾翻修,裏面的電線老化,有火災隱患。為保護校園和師生安全,一個夏天,王遠偉自當電工,花了一週多時間對線路進行清理、維護。“每天下來,全身都是灰,累得話都説不出。”
王遠偉認為,作為校長,要把責任扛在肩上,凡事應當帶頭幹,作好表率。
老校長身上的無私奉獻精神,在李忠良身上同樣體現得淋漓盡致——幾乎每天,李忠良都很早來到學校,很晚才下班。周末的大部分時間,李忠良也幾乎都在學校,忙着處理教學、管理方面的事情。
為了幫助師生解決急難愁盼的事情,李忠良在學校設立校長信箱,收集大家意見和建議。“最開始的時候,每週收到100多封信,對信中提到的事情,我都一一回復。”他説。
王遠偉邊聽邊點頭,讚賞這一做法。
目前,該校有2000多名學生。為讓同學們快樂、健康成長,李忠良把他們視作自己的孩子,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幫助,讓每個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高2020級學生小劉,家住北碚區靜觀鎮九堰村,屬建卡貧困戶。李忠良對這個孩子特別關注,多次帶着學校的黨員幹部、班主任入戶家訪。
原來,小劉跟着養父母生活,養父不幸患癌症去世,家裏就只剩她與養母相依為命。小劉家房屋年久失修,屋內水電線路出問題,昏暗無光,地面潮濕。李忠良帶上水電工,現場解決問題。他還與村裏、鎮上協調,幫助小劉家解決生活實際困難。
在校期間,李忠良時常去看小劉,鼓勵她努力學習,用知識改變命運。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劉學習成績不斷進步,考上了師範院校。小劉説,今後,她會將愛心傳遞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讓他們的生命中多一些光明和溫暖。
“這是革命烈士創辦的學校。在王樸中學當校長,本身就肩負着很重的責任。”採訪中,老師們告訴記者,從學校的第一任校長王樸算起,繼任的每一位校長,在工作崗位上無不是兢兢業業,舍小家顧大家。“這跟我們學校的優良傳統分不開。”
話使命
王遠偉:提升學校教學水平,為祖國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李忠良:不把學校辦好,對不起組織,對不起烈士
“萬一我被捕了,要放出和平空氣,掩護學校,保護同志。學校一定要辦下去,這是命根子……”王樸被捕前,唸唸不忘對母親金永華説。
這番話,讓接任的王樸中學每一位校長,深感使命重大。“辦好王樸中學”成為大家的共識和努力方向。
在王遠偉當校長那些年,鄉鎮中學的教學質量非常薄弱,初中畢業要考上中專、中師,高中畢業要考上大學,都不容易。
為改變現狀,王遠偉在優化課程設置、加強對教師的培訓的同時,還想了不少辦法。
“當時,我四處籌款,東拼西湊,給每個班上買了一台電視機,好讓同學們每晚能夠收看新聞聯播。”王遠偉回憶。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就是老校長買電視的初衷。
這讓同學們在掌握書本知識的同時,每天都了解國家的進步、國家的需求,進而培養愛國愛家的情感。
不僅如此,王遠偉還放棄周末休息時間,為學生義務補課,提高學習成績。
通過努力,學校的教學水平迅速上了一個&階,不僅在北碚有影響力,在全市也小有名氣。
而自李忠良主持學校工作以來,通過勵精圖治,加強硬體、軟體建設,學校得到新的提升:被教育部命名為“首批全國鄉村溫馨校園”“第三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擁軍優屬模範單位”,學校黨委被市教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學校代管的王樸烈士陵園被評為重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烈士精神的感召下,王樸中學的師生追求進步、向上向善的風氣日益濃厚。最近二三十年,學校走出了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重慶市見義勇為好少年”潘先登、“全國美德好少年”談莉、“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周茂嬌、“重慶市科技創新市長獎”獲得者黃巧玲等傑出學子,以及優秀教師——“重慶向上向善好青年”盧秋玲。
“校長不辱使命、老師不辱使命、學生不辱使命,王樸中學成為一所正氣充盈、紅心向黨的學校。我們為她感到驕傲!”李忠良説。
對話結束前,兩位校長去了一趟王樸烈士陵園,瞻仰先烈。臨行前,王遠偉拜託李忠良:“希望繼續努力,把家鄉的學校越辦越好,讓鄉親們受到良好的教育,為祖國多培養人才。”
“那肯定是義不容辭的事。不把學校辦好,對不起組織,對不起烈士。”李忠良答道。
初心>>>
王遠偉:
黨給了我這麼多
沒有理由不好好工作
王遠偉的年齡比李忠良大兩輪。談及往事,這位謙遜的老人不勝唏噓。
他的經歷,甚至可以用坎坷來形容。
最初,王遠偉和父母生活在靜觀農村,後來隨做生意的父母到市中區(今渝中區)朝天門生活。上世紀50年代,王遠偉全家又回到靜觀農村當農民。
王遠偉從小聰穎好學,在初中時數學、物理成績特別優秀,人稱“王博士”。後來,他報考清華大學,因家庭出身原因,未被錄取。
但他並沒有因此沉淪。
王遠偉説,自己從小就看《岳飛傳》《楊家將》這些書籍,受到濃厚的愛國情感的熏陶。兒時聽到王樸烈士舍生取義、殺身成仁的故事,更讓他感受到了共産黨人的錚錚鐵骨。
王樸母親的事跡,也深深打動了他:解放後,金永華拒絕接受共産黨歸還當年支持革命的鉅額財産,並説“我把兒子交給黨是應該的,現在要享受特殊待遇是不應該的;我變賣財産奉獻給革命是應該的,接受黨組織歸還的財産是不應該的;作為家屬和子女,繼承烈士遺志是應該的,把王樸烈士的光環罩在頭上作為資本向組織伸手是不應該的。”金永華在84歲高齡加入中國共産黨,更是讓王遠偉看到了信仰的光芒。
“那時看電影,凡是看到很英勇、不怕犧牲、為老百姓全心全意服務的,我想他(她)一定是一名共産黨員。”
他説,自己從小就相信共産黨。從農村出來,自己一步步成長,都是黨給的機會,黨培育的結果。參加工作後,他主動向黨組織靠攏,成為了一名共産黨員。
“黨給了我這麼多,我心存感恩,沒有理由不好好工作。”他説,“共産黨,讓我走對了路。”
傳承>>>
李忠良:
注入時代元素
讓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
“大力弘揚紅岩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能夠為培育時代新人提供力量源泉,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李忠良認為,這是弘揚紅岩精神的現實意義。
事實上,當年,學校將靜觀區中學改為王樸中學,也有深意——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讓師生明白學校的根和魂,讓學生進校成為好學生,回家成為好孩子,進入社會成為好公民。
然而,在傳揚紅岩精神的過程中,也曾出現過困惑。
“奮鬥是為了過上好生活。當年,王樸已是富家子弟,他為什麼還要加入共産黨,去浴血奮鬥?”“當時,那麼多人營救他,他為啥不改志向,而是選擇了英勇赴死?”
李忠良任王樸中學校長不久,一位同學問了這樣兩個問題。
思索了一陣,他告訴這位同學:“他個人很幸福,但為了讓天下窮苦老百姓過上幸福日子,他選擇了去奮鬥;他不怕死,是因為心中有信仰。”
事後,他覺得這種回答還不夠。“應當融入新的時代元素,以鮮活生動的方式,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教育。”
隨後,他組織老師,對王樸烈士的英雄事跡進行話劇創作。
不久,學校自編自演的話劇《信仰的力量》在學校公演,引發廣大師生共鳴。老師和同學們流着熱淚看演出,內心深受教育。
李忠良説,為了繼承革命遺志,每位教師黨員志願者、每個班“小紅人”團隊中的學生,每學期都有兩天在王樸烈士陵園開展接待、講解等志願服務。老師入職、入黨,初一新生、高一新生入校,都會在烈士陵園舉行儀式,接受精神洗禮。12月16日,高一家長會也在陵園舉行,學生和家長代表還發了言。
李忠良説,今年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學校前後接待了數萬名前來接受黨性教育的黨員幹部。
目前,王樸中學正着力打造以“紅色鑄魂、綠色築夢、金色成長”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按照規劃,王樸中學和校園圍墻外的烈士陵園將連成一片,以打造愛國主義教育的校園樣板。下一步,學校將深入挖掘王樸烈士的精神內涵及其蘊含的家國情懷,把紅色資源更好地轉化為立德樹人的課程資源。
“接力棒已傳到我們這一代人手上,我們將不辱使命,努力讓王樸中學越來越好。”李忠良説。
本版稿件均由記者陳國棟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