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要推進跨區域合作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合力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打造陸海互濟、四向拓展、綜合立體的國際大通道,加快建設內陸開放樞紐。聚焦“一帶一路”陸海聯動發展,打通中歐班列和西部陸海新通道關鍵環節,深化沿線國家和地區跨區域合作,拓展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有效挖掘重慶作為中歐班列集結中心、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組織中心的優勢,聯動周邊地區合力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為重慶勾畫出創新、開放發展的新願景,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戰略合作框架下,以重慶為運營中心,廣西、甘肅、貴州等西部省份共同參與,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欽州港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新加坡及東盟等世界各地,有機銜接“一帶一路”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提出至今,沿線國家和地區互助互信、貿易互補、産業融合,形成了一條貿易潛力無限、經濟規模巨大的通道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以重慶為運營中心,有關省區市為重要節點,按照“三統一”原則,形成了跨區域多式聯運統一平臺。對內加強區域協調,優勢互補,提升整體凝聚力、競爭力;對外集中採購,資源整合,聯動海外。通道服務將傳統物流服務延伸到“物流、貿易、産業、金融、數據”五位一體的服務,沿線國家和地區國際供應鏈綜合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供應價值鏈向高端延伸,多方相互帶動共贏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在“十四五”期間,要更好地統籌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細化任務、落實舉措、壓實責任,將區域合作落實到産業、商貿合作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

  加強頂層設計,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加強與中央有關部門對接聯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相關規范性文件制定,提供政策支撐。深化西部省區市協作,支援發揮重慶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成都國家重要商貿物流中心作用,共同建設跨區域平臺。積極發揮重慶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牽頭作用,加強各地區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等諸多方面對接和集聚,消除區域壁壘,形成合力,進而打造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主的通道物流經濟圈。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助推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強統籌協調配合,將物流通道升級為經濟走廊,提升對外開放能級,優化産業結構、完善支撐體係,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推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加快沿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智能化資訊服務平臺。重慶要加快建設國際物流和貿易大通道,聚焦鐵公水空等物流運輸方式,圍繞通道建設從國家平臺層面上爭取布局更多功能性項目。國家相關部門要支援各地推進通道沿線地區開發建設,給予資金投入、政策支援,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在通道沿線布局更多産業配套項目。集多方合力,盤活項目資源,加快推進內陸開放高地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運營組織機制,統籌推進區域協商合作,提升重慶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組織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建設“三統一”的智能化綜合資訊服務平臺,支撐供應鏈金融發展。圍繞區域和沿線需求,加強樞紐、口岸、通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物流通道資訊互聯互通,提升物流服務效能。

  優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分工,加強跨區域産城貿易互動。重慶作為行業門類齊全的城市,要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將部分産能轉移到沿線重點東盟地區,推動重慶企業走出國門,同時承接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向西部轉移,實現經濟共同增長。東盟地區人力成本、自然資源優勢巨大,可以優化産業分工,協助東盟地區利用自身優勢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在重慶、廣西等地建立食品、礦産深加工基地,聯動中歐班列輻射歐洲,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增強比較優勢、擴大規模效應。依托RCEP、西部陸海新通道等,推動重慶成為東盟地區與歐洲地區重要貿易轉机地,以大宗貿易、汽車貿易、電子制造等為重點打造轉口貿易集群,以産促城、以城興産,推進産城融合發展。支援沿線國家和地區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核心,以重慶為運營組織中心,創新“物流+貿易+産業”運作模式,推進現代物流、國際貿易與經濟深度融合,構築通道經濟圈。

  (作者分別係沙坪壩區物流辦公室黨組書記,沙坪壩區物流辦公室幹部)

編輯: 王龍博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51128029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