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雙減"百日:學生説周末很開心 學習變成自己的事

兩江新區星湖學校校長張先彬和學生們。

程麒涵在整理自己的衣物。

雙減之後,學生有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2021年7月《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公開發布。

  今年秋季開學以來,教育“雙減”一直是熱門話題。開學兩個月了,孩子們對於“雙減”有何感受?家長的“教育焦慮”是否得到緩解?學校怎樣利用課堂和課後輔導時間提升教學質量?非學科類培訓市場如今怎麼樣?

  帶着這些問題,近日,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探訪重慶市中小學、培訓機構,採訪學生、家長、老師和專家,感受教育“雙減”落地帶來的變化。

  校內

  ○學生:有了更多自主時間,周末基本沒有作業,學習變得更加主動

  ○家長: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的學習壓力減輕很多,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老師:與家長真誠溝通,宣講雙減的意義,提高工作質量,希望讓家長和學生看到效果

  作業減少、培訓班取消、業餘時間增加……教育“雙減”後,學生們的課餘生活發生“巨變”。面對新的學習狀態,不同學齡段的學生有怎樣的感受?家長們買賬嗎?今天,讓我們首先一起走進校園,聽聽學生、家長、老師都有些什麼想説的。

  孩子眼中的“雙減”:

  就是很開心

  新學期,兩江新區禮嘉實驗小學開展“書包不回家”,全校學生除周五外,周一到周四均不揹書包回家。學校通過開展精心作業輔導、個性社團組建、精品課程選修三大舉措,以期達到“減少一個書包,增加一個書架,增加一項鍛煉,增加一門興趣,增加一次陪伴”的效果。

  兩個月過去了,記者在禮嘉實驗小學隨機採訪幾名學生,聽聽他們眼中的教育“雙減”,到底是什麼。

  對於8歲的夏影桐來説,“雙減”就是“作業少了,周末也不用補課了。”過去,夏影桐的周末都是安排得滿滿當當,周六一天有三門課:英語、舞蹈和聲樂,周日上下午,各有一門數學和語文。而從今年9月份開始,夏影桐欣喜地感受到明顯的變化:周末再沒有語數外的培訓,周末練練藝術體操和聲樂,還可以有自己安排的休息時間。

  “學校的作業基本上周五就完成了,周六上午,我就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附近的公園或者游樂園玩玩。”3年級2班的趙威廉眼中的“雙減”,就是“很開心,平時有更多時間幹自己喜歡的事情了,比如騎車。”

  雖然親身經歷兩個月的教育“雙減”,7歲的程麒涵其實還有些懵懂,可現在在學校又快又好地完成作業,就能得到老師的表揚,讓她很開心。不僅如此,回家之後,她還能帶着妹妹,一起玩自己想出來的各種好玩的小游戲,爸爸媽媽也會陪着姐妹倆玩拼圖或樂高。

  孩子回到家沒有作業,面對這樣的變化,肖雅心的家長坦言,一開始也難免有些擔憂。不過很快,肖爸爸看到,作業量雖然減少了,但孩子的注意力卻更加專注了,作業完成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最重要的是,孩子有了更多時間可以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肖爸爸説,學習之餘,肖雅心不僅可以練琴、下國際象棋,做自己喜歡的事,更重要的是,她有了更多時間可以跟家人在一起享受快樂時光。“一家人相處的時間變多,家庭關係也會變得更融洽。”

  “雙減”收穫:

  半個月製作出校園立體模型

  教育“雙減”以來,大渡口區實驗小學六年級7班的李禹錚展現出超強的動手能力,讓媽媽吳成琳很是驚喜。最近,他花了半個月時間,和同學一起設計製作出了校園立體模型。“他以前做手工比較笨拙、動手能力比較差,沒想到他竟然自己設計做出來了,還做得不錯。”吳成琳開心地説。

  “製作校園模型”是半個月前數學老師劉鳳在班級特色課上佈置的一項任務。原來,每週一是學校的無作業日,老師們根據自己的特長,給班裏的孩子們開展特色活動。當天的活動課上,劉老師讓同學們分小組合作,製作出整個學校的校園立體模型,並附上對學校的介紹,作為禮物送給明年入學的新生。

  小城在渝中區某中學讀初二,從小學開始,父母就給他報了多個學科輔導班,一直以來,他的成績也還算穩定,在班級能進到前十名。

進入初二,正是初中階段關鍵的一年,剛好碰到教育“雙減”,父母雖然把小城的輔導班都退掉了,但心裏多少有些打鼓。直到近幾次測試成績出爐,告別了輔導班的小城,依然沒有讓父母失望。“我們特地跟小城聊了聊,其實,他自己也知道現在的學習任務重,不能掉以輕心。所以,輔導班停掉之後,他反而有更多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安排,感覺不像以前那樣被趕着學。學習態度也比以前積極多了。”

  現在,小城父母覺得,學習上張弛有度或許才是孩子健康發展的關鍵,他們也會逐漸放手,讓孩子嘗試着安排自己的所有空閒時間,家長在一旁“補缺”就好了。

  家長:

  我們的壓力也減輕了不少

  小朱在沙坪壩某小學讀5年級,從小學習舞蹈,教育“雙減”之後,朱媽媽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的學習壓力減輕很多,每天的睡眠時間,也增加1個小時左右。

  “説實話,他們學校的課業是比較緊張的。”朱媽媽説,以前,小朱每天帶回家的作業不少,如果加上舞蹈練習時間,每天平均上床時間都超過22:00,有時候還會延遲到23:00左右。臨近期末的時候,每天還要做1—2張卷子,睡覺時間更晚,不得已,只能壓縮舞蹈練習的時間。“作為家長,其實我們也挺心疼小孩,從孩子生長的角度來説,我們也知道,這個作息時間很不科學。但又有什麼辦法?”

  小朱很喜歡跳舞,但當她的興趣愛好與學校的課業發生矛盾的時候,只能選擇犧牲掉自己的愛好。

  “現在好了,教育‘雙減’之後,學校作業明顯減少,每天練功的時間增加,孩子可自由支配時間多了,而且9點半左右就能上床睡覺。”與此同時,小朱的校外課程減少,告別了以前一週7天隨時都在上課的情形。

  朱媽媽説,教育“雙減”讓教育回歸本質,這是對家庭和孩子有好處的事,堅信這一點,才能家庭和睦,孩子未來健康幸福。雙減是讓每個家庭和孩子走適合自己的路,獲得真正的幸福。

  “雙減後,學生輕鬆了,家長放心了!”這是新學期開學兩個月來,家住沙坪壩區聯芳花園的章霞最大的感受。

  章霞的兒子陳珈宏是沙坪壩區聯芳小學三年級3班的學生,她説,以往,兒子每天放學回家要做一個小時左右的作業,雙減之後,作業都在學校完成了,回家主要是根據老師的建議進行課外閱讀,輕鬆了不少。

  同樣感到輕鬆的還有章霞。“以往我每天也急急忙忙趕着下班,要回家輔導、管他的作業,現在他的作業都在學校完成,還有老師檢查,我完全不擔心了。”雙減之後,她果斷地把兒子的校外培訓班都停了。“現在學校的延時服務開設了跆拳道社團,他自己很喜歡就報名參加了,不僅培養了興趣,還鍛煉了孩子體質。”

  章霞坦言,自從減掉了周末的培訓班,一家人的節假日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我們周末兩天基本上都是帶出去玩,這段時間去了璧山兒童公園、長壽湖、渝北親戚家,過得非常充實,也很有意義。”

  “孩子應該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侯女士的孩子讀三年級,秉持着這一個理念,侯女士從未給孩子報過校外的學科培訓班,一直以來,每天晚上9點,孩子準時上床睡覺。“我更希望孩子可以在分數之外,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熱愛的事情。”

  教育“雙減”之後,孩子的學科作業基本都在學校完成,每天回家除了練習揚琴,還要練字、閱讀,但更多的時候,“都是在愉快玩耍。”但這種沒有作業的狀態,也讓侯女士有一些迷茫,“孩子的未來會不會變成‘開盲盒’?現在不讓排名,不能客觀的知道孩子的水平和升學的實力。有時候,我還是有點迷茫和焦慮——不知道孩子選擇的、我們選擇的對不對。”

  還好,學校會在每週五,讓孩子把作業和課本帶回家,老師也會跟家長一對一交流孩子本週的學習作業情況。這讓迷茫中的侯女士,感覺到了稍許的一些安心。

  學校:

  加強家校溝通

  孩子們的作業減少,甚至連書包都不用帶回家,家長們從一開始的焦慮,到慢慢接受,這個過程,其實也考驗着家校溝通的效率和智慧。

  兩江新區星湖學校校長張先彬&&,學校利用微信公眾號、家校&&群、座談、大屏宣傳等形式,與家長真誠溝通,宣講雙減的意義。同時,老師也加強和家長、學生的&&,進行現場家訪或電話家訪,消除家長的焦慮。

  向課堂要質量是教育“雙減”的內核。學校開設豐富多彩的社團,提高工作質量,希望讓家長和學生看到效果。

  禮嘉實驗小學校長江均斌&&,根據調查,學校實施“書包不回家”兩月以來,家長的滿意率達到94.7%,在學校每個孩子都有一本《家校共育手冊》,孩子們每天在“我的學習軌跡”上記錄下當天的作業,並通過星星數量進行自我評價和老師評價。孩子在家如何養成一個好習慣?家長們一看指南就能一目了然,而且操作性很強。

  江均斌説,我們不能短視,只顧眼前;孩子也不是紙片人,只有成績一個維度,其他方面,例如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興趣愛好、求知欲、好奇心、對生活的熱情、對美的感知等等皆不可輕視。

  小學階段所要學習的知識並不太多、太難,不必要太看重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品格形成和習慣養成。孩子愛上讀書學習,形成優良品格,養成良好習慣,就不用犯愁成績上不去,而且今後的學習更具潛力。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熊遠樹 林祺 秦健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