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他放棄高薪返鄉帶領鄉親致富

  10月9日,身着鮮艷的土家族服飾,站在重慶市第六屆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領獎&上,向學明感慨萬千。這位來自重慶石柱縣大歇鎮的土家族漢子,2016年放棄月薪過萬的高管工作回鄉創業,成為電商“新農人”,利用拼多多等平台把家鄉農副土特産,賣向全國各地,造福鄉鄰。

  向學明2017年入選國家農業部“益農信息社”百家案例之一;2019年榮獲“重慶市農村電商扶貧帶頭人”稱號;2020年榮獲“重慶市百名新型職業農民”稱號。2020年9月,他還登上央視聯合拼多多共同舉辦的“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 金秋消費季”直播活動,為家鄉代言。

  向學明&&,能獲評重慶勞模是莫大的鼓舞,接下來將在黨和政府鄉村振興大戰略的感召下,持續利用好拼多多等電商平台的扶農助農優勢,為鄉親們增收創富。

  放棄高薪舉家返鄉創業

  向學明介紹説,十多年前,家裏條件比較困難,他就跟村裏大部分年輕人一樣,南下打工。由於頭腦靈活,勤奮刻苦,他從一名普工做到了一家台資企業人力資源部經理,月薪過萬。

  雖然拿着高薪,但向學明卻從來沒忘記家鄉,心裏一直有回鄉創業的想法,但將想法提出後,就遭妻子拒絕:“孩子上學怎麼辦?農村的教育能跟城裏比?你自己回去吧,我是不會回去的。”

  直至2015年9月,向學明攜妻子返鄉探親,這是他們時隔十二年後再次回到家鄉。

  家鄉變了,不再舊時模樣。重慶主城到石柱通了動車,縣城裏修了很多高樓。通往村子裏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但家鄉沒變,依舊貧窮。梯田還在,但大面積荒蕪,村裏留守的老人和小孩,缺失青壯年的照顧。家鄉土地出産的農産品賣不掉,人吃、喂豬,實在吃不完,就任其爛在地裏。向學明看著都揪心。他覺得自己必須做點什麼,幫助村民們改變現狀,過上好日子。妻子也轉變了態度,支持他。

  2016年,帶着妻子和兩個孩子,向學明舉家返鄉。

  如何讓家鄉走上致富路?如何讓鄉親增收?那段時間,向學明糾結於這些問題。一日,向學明在村鄰家做客。香噴噴的花生、脆生生的胡豆……村鄰把自家種的農作物都拿出來招待他,“那麼好的土特産變不了錢,着實可惜”。向學明突然萌生一個想法,原生態、無污染、無公害的農産品便是當下最熱門的綠色食品,為何不擁抱電商潮流,讓田間地頭的好貨行銷全國?

  第一次創業,並不容易。村民沒有統一的培訓和學習,所種的農作物質量達不到標準。物流不便,也沒有一個專門給農産品進行包裝、加工的基地,線上銷售和線下體驗的效果並不理想。

  2017年初,向學明拿出15萬元積蓄,在政府和縣商務委的幫助下,成立了大歇鎮第一個農村電商綜合服務站——一個集農産品倉儲加工、線上交易、線下體驗、物流配送、培訓孵化、便民服務於一體的雙會村電商綜合服務站,並組織全村農戶開展産業發展溝通會,查看網上熱銷農産品,結合銷售數據“以銷定産”,引導他們發展黑花生、小米花生、糯玉米等特色經濟作物,電商服務站則輔助收購、分裝、銷售。通過有計劃的種植、收購,簽訂“一對一”幫扶協議,村民增收逐顯成效。

  上央視直播為家鄉代言

  “從2018年開始,我的4家店舖主要訂單都來自拼多多。”向學明説,最早就入駐拼多多是多方考察的結果。在眾多與重慶合作的頭部電商企業中,拼多多側重市場消費需求領域,通過分佈式AI的技術沉澱,與重慶在政企合作直播助農、雲農業、新製造等方面緊密合作,取得較好示範作用。拼多多讓廣大地處大山裏的農民,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市場需求、參與市場競爭。向學明説,這正是地處山區的家鄉急需的。

  當年,他在拼多多上的店舖每月銷售額在30萬到40萬元,其中“渝人家鄉味道”這個店舖銷量最高。

  2020年,他登上央視聯合拼多多共同舉辦的“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 金秋消費季”“慶豐收,為老鄉拼一單”活動,作為拼多多新農人西南地區兩位代言人之一,他身穿土家族民族服裝,為家鄉代言。在央視直播和拼多多對優質農産品“雙保險”的推動下,當天“慶豐收 為老鄉拼一單”活動共吸引400萬網友圍觀,成交額達1.97億元。

  向學明介紹,他在拼多多的店舖主要以豆干、炒花生、蘿蔔等農産品為主,自開店以來,一直保持着較高的增長,他估計,今年拼多多單店的銷售額將增長30%左右,到年底全年銷售額將達到近600萬元。

  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戶、商家慕名找來,希望能通過向學明的電商銷售渠道,把農産品賣出去。他的家鄉雙會村,正從一個傳統的農業小山村不斷向電商村蝶變,村裏的炒花生、土雞蛋、紅薯澱粉等傳統産品,不斷飛向全國消費者的餐桌。

  向學明持續看好直播電商在農村的發展。去年參加完央視直播後,他聘請了村裏一名年輕主播,每天堅持在拼多多做直播。“現在我想招收五六個員工,將直播團隊固定下來,有專業的直播帶貨人,時間允許,我也會出鏡直播帶貨。”向學明計劃依託拼多多,將家鄉搞成電商直播村,帶動更多年輕人回鄉創業。

  鄉村振興戰略感召新項目上馬

  向學明&&,今年在鄉村振興大戰略的感召下,自己的事業也將迎來豐收。

  他的水果示範基地由原來的500畝擴大到650畝左右,目前已召開了農戶溝通會,除原有青脆李、百香果外,他新增了四季香椿、八月瓜等品種,新品一上市就成為爆品,供不應求。

  同時,他還將水果種植基地升級做鄉村旅游。為此,他花15萬元請來專業團隊操刀設計。向學明認為,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突破口,能帶來穩定客源,在吃上旅游飯的同時,同樣能帶動農産品線下銷售,一舉兩得。

  隨着水果示範基地規模的擴大,四十多戶農民每年都有了固定分紅,並實現在家鄉就業。向學明保守估計,今年項目産值將達到1100萬元左右,整體帶動三四百戶農民增收。

  今年,向學明還上馬了新項目,食品加工廠也將在11月動工,主要加工豬肉和牛肉産品。為方便鄉親出行,打通農産品運輸最後一公里,確保物流到戶,他自掏腰包為村裏修路,初步測算將修建5公里,目前挖掘機已進場。

  “政府領導和各級相關部門、以及拼多多等新電商平台,給予了我們很多優惠政策,也讓我們可以大膽搞經營,帶領鄉親們致富。”向學明説,現在鄉村振興的大戰略讓家鄉變得越來越好,他也希望用自己所學所能,帶領鄉親們致富,振興家鄉。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楊野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795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