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老城淘堡記

  不同於別的年輕博主熱衷前往網紅潮地,重慶3名年輕人專挑復古老建築打卡,甚至組成了一支“城市考古小隊”,用他們的話來説,哪怕一扇落滿灰塵的窗戶都蘊藏着歷史。這3名年輕人拍攝的短視頻近日在網上火了,百萬網友追着看,掀起了一股城市懷舊風。

  組隊挖掘“寶藏記憶”

  昨天上午,記者在江北區北城天街見到這3名80後年輕人,老胡、貓兒和康康,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3人從事着不同的職業,老胡是一名專業攝影師,貓兒是醫院工作人員,康康是企業職工。

  作為小分隊隊長以及視頻的出鏡主持人,老胡最為健談。他告訴記者,小分隊的成立純屬偶然。老胡和貓兒是十餘年的老友,去年底的一天,兩人去南山游玩時,發現了一座年代感十足的老建築,便將探尋過程拍成了短視頻。隨後,老胡將其發在了名為“老胡夢游記”的視頻號上,沒想到,這條視頻火了,點擊量破萬,很多網友稱太喜歡視頻裏的復古老建築。

  康康也是該視頻的觀眾之一,“我一直非常喜歡老建築,探秘它的過程是非常有意思的,能帶我們觸摸到城市肌理和深藏的文化。”康康説,看完視頻之後,自己有種找到知音的感覺,便通過私信&&上了老胡。同樣的興趣愛好,讓兩人頗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幾經合計,老胡、貓兒、康康便決定成立這支“城市考古小隊”,利用工作之餘的閒暇時間,一起去探尋深藏於市的老建築,挖掘城市“寶藏記憶”。

  遵守自定的打卡規則

  如今,3人已先後打卡了20多處重慶老建築,年代最近的是上世紀90年代的建築,年代最遠的則可追溯到民國時期。這些視頻發在網上,點擊量最高的已破百萬,不少網友&&,被這種懷舊風打動。

  老胡説,為了找到真正深藏於市、甚至鮮為人知的老建築,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辦法。首先是通過衛星地圖看,老建築的外觀往往被植物包裹,建築的屋頂造型也會有別於現代建築;隨後,康康會先去現場踩點,確認這個建築的安全性以及拍攝、打卡的可能性;最後,3人才會帶着拍攝設備前去。

  老胡説,打探老建築,他們有自己的規則。比如當地有原住民的話,拍攝都要經過他們的允許,就算是無人居住的老建築,也不會帶走任何東西,因為這些東西都是歷史記憶,必須要尊重和保護。康康透露,這一年的堅持拍攝下來,3人不為獲利,只為情懷,但有時也會遇到一些挫折甚至經濟損失。比如有次老胡在黃桷坪拍攝時,無人機直接在密林裏飛丟了,損失了數千元;還有一次在雨天探秘,老胡摔了一跤,摔碎了手機屏,又花了千余元換屏。儘管如此,3人堅持探秘老建築的決心從未變過,想要將“城市考古”行動一直堅持下去。

  這些老建築不容錯過

  藤蔓城堡

  北碚金剛碑附近,有一座療養院,如今變成了一片荒蕪的城堡。城堡的墻上、屋頂上全都長滿了爬山虎,將其密密地包裹起來。老胡説,第一次去的時候,看到這種被綠色藤蔓包裹的房子時,立刻被震撼了。經過他們打探及找附近居民了解得知,這個城堡群修建於上世紀90年代。居民們透露,就連建築內部的裝修也全部是那個年代最流行的樣子。

  打卡攻略:

  可以穿紅色這種與綠色有強烈對比的服裝去打卡,拍照時不要拍人物大特寫,可以將人物拍小一點,融入景中,這樣才有視覺震撼感。

  黃家巷建築群

  提起黃家巷,你可能覺得很陌生,但你一定見過南濱路慈雲寺背後,那一片老式房群。這裡曾是上世紀20年代商賈大亨黃錫滋的居住地。黃家巷曾經因匯聚了當時國內多家電影製片廠和電影明星,被譽為“中國好萊塢”。

  打卡攻略:

  去黃家巷拍照時,一定不要忽略這裡的一棟黃色老房子。從它的側面看過去,是江對岸那高大、時尚的來福士大樓,可以拍出繁華與復古的衝擊感。

  楊氏碉樓群

  這個碉樓群位於巴南石龍鎮。老胡説,當地居民稱其為楊氏碉樓,是民國時期的建築,如今有的碉樓內還住着居民。碉樓群裏最高的一棟建築有17米高,四面開窗,還有多個整石開鑿而成的喇叭狀射擊孔。在居民的帶領下,老胡一行人走進了碉樓裏,還能看到過去的老灶&和老式書桌。

  打卡攻略:

  這裡的居民很淳樸熱情,一定要得到他們的允許再進入。拍照的話,大場景建議只拍建築,拍人物則可以置身裏面一些有意思的小場景中,比如黑板前面,老灶&旁等等。

  喜歡這種有底蘊的打卡方式

  @小唐:讚!這代年輕人,更喜歡這種有歷史底蘊的打卡方式。

  @拉拉隊:很不錯,跟着你們參觀這些復古的老建築,看你們和老人家坐著聊聊天,時光都慢下來了。

  @鴨梨來拉:期待你們探尋更多老建築,發掘故事、記錄故事,讓我們一起成為城市故事的傳遞者。

  @濤濤:喜歡老建築,哪怕是它上面的一片灰塵,也在留住記憶和歷史。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王薇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795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