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21日電(記者吉寧)北京海關日前&&《北京海關支持首都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進一步助力北京市“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首都開放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措施》立足平台、通道、環境、産業4方面共推出26項措施,聚焦北京市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兩區”建設、數字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點領域,不斷提升海關服務能力和水平,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在積極構建高標準制度型開放空間方面,《措施》明確助力“兩區”建設向更高水平開放邁進,支持天竺、大興、中關村綜合保稅區錯位發展和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在海關備案、預約通關、稅收優惠政策、成果轉化等方面服務保障服貿會,為總部經濟發展提供稅收徵管、一體化保稅監管、AEO高級認證、人才進出境及體檢等一攬子服務。
在促進進出通道循環暢通方面,《措施》要求推動北京雙樞紐空港綜合服務平台項目,支持大興機場建設快遞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推動“船邊直提”“抵港直裝”進一步優模式提質量。通過優化郵件監管作業模式,推動跨境電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創新模式落地,進一步鞏固壓縮整體通關時間工作成效。
在優化跨境貿易的“軟環境”方面,北京海關以打造“世界一流、國內領先”口岸營商環境為目標,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在《措施》中圍繞5個專項持續推進口岸營商環境建設,通過一系列京津冀海關協作機制提升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平,在RCEP等優惠貿易協定、匯總徵稅、多元化稅收擔保改革等方面持續釋放稅收紅利,為屬地企業提供優質關稅技術服務,開展“關長送政策上門”“百名幹部下基層”“海關政策進萬家”活動。
據了解,在進一步增強産業競爭力方面,北京海關按照政策“靠前發力、適時加力”的要求,嵌入海關支持政策。
-
北京市首次發布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白皮書
3月21日,2022年北京市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白皮書發布。直接糾錯1639件,直接糾錯率13.4%,同比提高4.4個百分點;以糾錯、調解、和解等方式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4426件,矛盾糾紛綜合化解率36.3%,同比提高8.4個百分點。
-
以腳步丈量歷史文脈 《登場了!北京中軸線》啟動
節目以“中軸時空列車”為節目標誌場景,突破時空限制,前往北京中軸線上700餘年的任意時間和地點,探索傳奇故事,見證高光時刻。根據每期主題設置,還將邀請與主題強關聯的專家學者,為北京中軸線探索提供智力知識支持、文化背景補充、歷史故事延展。
-
北京沙塵天氣將於22日入夜結束 空氣能見度轉好
氣象專家預計,這兩天北京水汽條件好,在大風沙塵颳起來的時候可能飄雨,雨和沙塵結合起來,就會形成“泥雨”。從歷史數據來看,3月北京南郊觀象&常年平均(1981-2010年平均,下同)沙塵日數為2.4天,最多為12天(1954年),2000年以來最多9天,出現在2001年。
-
副中心運河商務區加快建成中國版“金絲雀”碼頭
2025年,運河商務區將形成以核心啟動區為中心,以新城金融服務園區和0101街區為支撐和延伸的“一體兩翼”區域發展格局。加快推動銀行係金融科技子公司在運河商務區聚集,積極引入提供基於互聯網技術開展金融業務的應用型科技企業,建設金融科技創新中心。
-
借鑒亮馬河治理經驗 北京通惠灌渠治理工程啟動
通惠灌渠治理工程完成後,將重現運河商業文化場景。(效果圖) 本報訊(通訊員 董文輝 記者 朱松梅)東五環附近,通惠灌渠治理工程近日啟動建設。屆時,改造後的通惠灌渠(高碑店路—五環路段)濱水空間將與周邊商街和古色古香的小巷交織交融,再現北京運河商業文化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