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不斷落地,讓“真金白銀”以最快速度直達企業。昨天,記者從市稅務局獲悉,2022年全年,本市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2000億元。開通12366專線、設立退稅減稅專窗專區和綠色通道等舉措,既讓政策紅利惠及更多市場主體,也讓首都稅收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公司前期投資形成大量的留抵稅款,佔用了較多的流動資金。在我們資金最緊缺的時候,退稅款到賬了!”北京海博思創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劉豫介紹,公司註冊在房山高端製造業基地,主要經營儲能設備如鋰電子電池的製造和銷售,前期需要大量的資金修建廠房、購買生産設備,從而形成了較高的留抵稅。
智能預填、一鍵確認、線上直退,房山區稅務局的一系列舉措提高了審核效率,確保退稅資金第一時間到賬。在稅務部門的輔導下,海博思創先後4次申請留抵退稅,退稅金額6600余萬元。“這筆退稅款對於企業的生存與經營意義重大,我們計劃投入技術研發,擴大生産規模。”劉豫説,公司2022年僅前兩個季度的營業收入已達12.9億元,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我們有信心將企業建設得更好!”
在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中,留抵退稅是重中之重。為此,市稅務局細化梳理出12個環節6大類57項具體工作任務,在12366納稅服務熱線中開通“退稅減稅意見專線”,設立退稅減稅專窗專區和綠色通道,還通過電子稅務局的“定制e服務”“智能算稅”等功能,為納稅人提供專屬化、定制化服務。其中,“智能算稅”服務實現了申報表自動預填、減稅數據自動計算、優惠政策自動享受等。
“稅務局的工作人員全程輔導我們通過電子稅務局網上申請,短短兩個工作日,1000多萬元的退稅款就到賬了。”國汽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李澤紅説,此次申請留抵退稅極大緩解了研發資金壓力,也感受到了稅務部門便利服務的不斷優化。
多方位政策支持,便捷化稅費服務,營造了更加暖心的營商環境。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通過組建“專精特新服務團”等專業團隊,稅費服務的精細化水平不斷提升,為區域經濟發展助力。
2022年,市稅務局發布《優化首都稅收營商環境改革備忘錄》,將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改革、北京市5.0改革和“我為納稅人繳費人辦實事暨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統籌推進,121條“春風行動”措施已落實到位,“十七稅(費)合一”綜合申報等改革舉措在全國六個創新試點城市中率先落地。目前,北京離境退稅商店增至1017家,重點商圈覆蓋率100%,位居全國首位。
減稅降費“抓大不放小”,個體工商戶也有政策紅利。北京雲端蓮馨谷民俗餐廳的老闆朱銘強是一名轉業軍人。“去年6月,餐廳享受的退役軍人創業優惠政策就要到期了,當時還擔心後續負擔會加重,沒想到懷柔稅務局主動打來電話,説像我這樣的個體戶,房産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可減半徵收,增值稅季度不超45萬元的免徵,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不超過100萬元的再減半徵收,真是及時雨。”朱銘強説,他不僅發了工資、繳了社保,而且繳房産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也可以直接劃扣,“餐廳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非接觸式”辦稅的背後是智慧稅務建設的進一步深化。據介紹,2022年,稅務部門提供的“在線導辦”服務,累計解決在線提問104.4萬戶次。不動産交易“一網通辦”功能持續優化,實現“全程網辦,居家拿證”。社會保險費繳費證明開具等13項服務功能也得到升級,實現全程網上辦。(記者 陳雪檸)
(原標題:退稅“及時雨”為企業減負擔增信心 去年本市發放超2000億元稅費“紅包”)
-
去年北京市發放超2000億元稅費“紅包”
過去一年,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不斷落地,讓“真金白銀”以最快速度直達企業。昨天,記者從市稅務局獲悉,2022年全年,本市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2000億元。開通12366專線、設立退稅減稅專窗專區和綠色通道等舉措,既讓政策紅利惠及更多市場主體,也讓首都稅收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
節後現場招聘會再現人頭攢動 招聘展位“秒光”
昨天,昌平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舉辦節後首場招聘會。北汽福田、有研億金、萬泰生物等40余家區內重點企業參會,提供生産製造業、民生保供及高端電子研發等領域崗位1400余個。
-
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一周年紀錄片|冰雪再相逢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夕,我們輾轉海內外拍攝了六集紀錄片《冰雪Z世代》,片中一群青少年與冰雪結緣、奮力逐夢的故事感動了無數觀眾。
-
北京冬奧精神宣講團舉辦北京冬奧會一周年專場報告會
新華社北京2月3日電(記者李春宇、姬燁)在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一周年之際,北京冬奧精神宣講團3日在中關村(延慶)體育科技前沿技術創新中心,舉辦北京冬奧會一周年專場宣講會。
-
北京:2022年軟體信息服務業同比增長9.8%
北京:2022年軟體信息服務業同比增長9.8% 新華社北京2月3日電(記者陽娜)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在近日召開的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會上披露,2022年北京市産業經濟回穩向好,工業增加值扣除疫苗因素後同比增長2.5%,軟體信息服務業同比增長9.8%,數字經濟同比增長4.4%;工業和軟體信息服務業固定資産投資累積完成1275億元,同比增長25%;打造了83個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