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8日電(記者吳文詡)“當前,一些學校缺少系統性和整體性,沒有形成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學校教育體系”“文化保護宣教工作還需要從‘注重宣傳’轉變為‘注重教育’”……長期從事基礎教育的北京市政協委員、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竇桂梅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學生係好第一粒扣子,在一生的成長發展中打下中國人的精神底色,在民族文化浸潤中加深文化理解、增強文化認同,為民族復興培根鑄魂、啟智潤心。
“今後無論他們走向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會都會有一顆中國心,不會忘記自己是中國人,更會時時刻刻傳承代言中華民族文化。我認為,面對兒童,文化教育不能只是一味地講道理,而應該是從上學之日起開始文化詩詞的學習背誦、社會實踐,做文化小使者,讓文化熏陶感染滲透到學生成長的精神血脈裏。”竇桂梅説。
竇桂梅建議,應不斷守正創新,推動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強化以學校為引領,堅持教育與文化産業融合發展,不斷推進首都文化工作取得新成效。具體而言:在學校層面,應重組優化實踐課程,系統化構建學校文化教育實踐和評價體系,選拔一批在文化保護與傳承方面有一定文化環境與教育經驗的學校作為全市文化保護先進學校,鼓勵學校開展組織相關課程和活動,並納入學生“綜合實踐”的考核範疇;在北京校際層面,加強示範性引領和帶動輻射作用,在城市文化中心創建過程中打破校際壁壘,充分發揮集團校等示範作用,整體構建以“首都文化保護與傳承地圖”為牽引,進而由北京帶動拓展全國示範校,全面構建“全國文化保護與傳承圖譜”;在文化保護層面,聚焦北京中軸線等極具代表性的文化精粹,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文化保護與傳承的任務活動中,獲得真實的成長體驗與角色參與;在行政方面,評選創建第一批文化保護示範引領學校,建議有關行政部門聯合評選或統籌將“文化自信”納入教育教學成果獎等,持續激勵學校積極響應,緊緊抓住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的“牛鼻子”。
-
兔年新春“文藝年”!北京將着力打造“演藝之都”
北京市代市長殷勇在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繁榮發展首都文化,着力打造“演藝之都”,推進“大戲看北京”,精心組織創作一批文藝精品,辦好惠民文化消費季。
-
家電收舊煥新帶給民眾更多實惠
2022年,在“百城千鄉萬戶家電惠民收舊煥新潮”活動推動下,家電行業企業持續優化的服務給民眾帶來更多實惠。
-
年下正忙時——中國大地火熱迎新歲
隨着線下零售逐步恢復,中國多地發放新年消費券,着力擴大消費。
-
第十二屆“鳥巢”歡樂冰雪季陪你過大年
據悉,本屆歡樂冰雪季以“冰雪鳥巢·悅享雙奧”為主題,活動將持續至2月下旬。
-
春節假期預計全國口岸&&境人數日均將達60萬人次
據國家移民管理局分析評估,預計2023年春節假期全國口岸&&境人數日均將達到6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