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二級及以上公立中醫醫院增至41所
2022-09-27 09:30:01 來源: 北京青年報
圖集

  昨天(26日)上午,市衛健委召開“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我們這十年”系列之中醫藥發展專題媒體溝通會,通報本市十年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成效。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會上獲悉,目前,全市二級及以上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增至41所,每千常住人口中醫床位1.17張、中醫師1.004人,均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全市擁有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3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54個,國家中醫重點專科133個,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項目13個,居全國之首。

  每千常住人口中醫床位1.17張

  十年來,本市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中醫藥醫療綜合服務能力持續提升,中醫藥社會貢獻度顯著增強,文化傳承弘揚發展,對外交流成果豐碩,中醫藥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副局長、二級巡視員羅增剛介紹,本市中醫藥服務可及性不斷提升。全市二級及以上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增至41所,每千常住人口中醫床位1.17張、中醫師1.004人,均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全市三級中醫醫療機構均設立康復科,婦幼保健機構均建立中醫藥臨床科室,24家綜合醫院成為“國家級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

  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持續增強。全市擁有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3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54個,國家中醫重點專科133個,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項目13個,居全國之首。建有協同區域專科48個,市級中醫專科特色診療中心37個,重點專科287個,專科網絡1+X+N聯合體16個,協同區域專科48個。

  優質中醫藥資源下沉基層成效明顯。本市已建立5個區級中醫醫聯體,100家中醫藥健康文化體驗館,連續開展健康鄉村(社區)、健康養老工程、名中醫身邊工程、治未病健康促進工程,建立了名中醫團隊主動下基層服務的常態機制。運用中醫藥流動醫療服務解決山區、半山區群眾就醫難問題,實施中醫藥精準扶貧支援。

  建17個中醫藥傳統技能傳承工作室

  中醫藥人才培養也十分關鍵。羅增剛&&,本市不斷強化高層次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開展首都國醫名師、首都名中醫、優秀名中醫、中青年名中醫學習宣傳活動,新增“首都國醫名師”187名,首都名中醫100名,優秀名中醫71名、中青年名中醫90名,帶動了一批中醫藥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和骨幹人才培養。加強中醫藥骨幹人才培養。與河南省中醫管理局、南陽市人民政府聯合創建的“仲景書院”,目前已舉辦三期仲景國醫研修班,200位學員已結業。啟動北京市三批中藥骨幹人才培養項目和二批中醫護理骨幹人才培養項目,培養中藥和中醫護理骨幹人才。加強各級傳承工作室建設。

  十年來,本市累計建設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名家研究室22個、名老中醫工作室18個、傳承工作站54個、基層老中醫傳承工作室67個、人文學術和中醫文化傳承工作室3個、老中醫傳承工作室站分站116個;在全國率先啟動中醫藥傳統技能傳承工作室遴選,累計建立中醫藥傳統技能傳承工作室17個。培養了一批區級學術繼承人,提升了區域中醫藥人才能力和水平。

  推出13條中醫藥養生旅游路線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本市中醫藥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比如,打造以“地壇中醫藥健康文化節”為代表,石景山西山中醫藥文化季、通州運河中醫藥文化節、延慶本草文化節、海淀區校園中醫藥文化節等新興中醫藥文化活動為區域特色的中醫藥科普文化大型主題活動集群。開展北京市中醫藥文化資源普查,系統整理了北京中醫藥文化資源內容和傳承發展狀況。開展北京中醫藥文化素養教育基地建設、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示範基地建設等試點活動,拓展了全方位弘揚傳播中醫藥文化的新形式。

  本市中醫藥服務新業態也迅速拓展。中醫藥與旅游、文化、生態、養老等産業融合發展態勢基本形成。在京津冀範圍內探索共同打造中醫藥特色旅游服務品牌,率先推出13條中醫藥養生旅游路線和52家中醫藥文化旅游基地。

  承辦北京世園會百草園、本草印象館等大型活動,園藝與藥植的交互融合完美演繹中醫藥文化神韻。打造融健康教育、森林療養、生態涵養等於一體的中藥特色生態産業園帶,推進中藥保護和發展,中藥産業支撐作用明顯提升。(文/記者 蔣若靜)

  (原標題:市衛健委專題媒體溝通會通報十年來中醫藥事業發展成效 本市二級及以上公立中醫醫院增至41所)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 市衛健委:市二級及以上公立中醫醫院增至41所
    昨天上午,市衛健委召開“一切為了人民健康——我們這十年”系列之中醫藥發展專題媒體溝通會,通報本市十年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成效。全市擁有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3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54個,國家中醫重點專科133個,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項目13個,居全國之首。
  • 通州燃燈塔昨起對游客免費開放
    昨天上午,通州區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燃燈塔和周邊古建築群)門口,預約參觀的游客有序排起長隊,等待進入景區。以“燃燈塔和周邊古建築群”開園為契機,通州區文旅局深入發掘本土文化,融入備受年輕人追捧的國潮風尚,將國潮文化市集融入景區。
  • 北京公交線路10年增至1633條 到達準點率達74.4%
    實時公交、定制公交、智能調度……從2012年到2022年,這些出現在北京公交領域的新名詞,彰顯着北京公交十年發展的新突破、新變化、新成果。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近200條幹線構成了“棋盤+環+放射”的地面公交骨架網絡結構,日均服務近200萬人次遠距離便捷高效出行需求。
  • 【經濟觀察】住房租賃合同需網簽 備案影響幾何?
    自9月起,在北京租房需進行合同網簽和備案登記。出租人應當在租房合同簽訂30日內,辦理住房租賃登記備案;從事住房租賃經營的企業、房地産經紀機構通過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台完成租賃合同網簽,自動提交登記備案。不同於房屋産權所有人,在住房租賃合同尚未實施網簽備案之前,承租人辦理各項業務存在諸多不便。
  • “三廟一塔”開放 國潮市集上演 免費預約參觀
    昨天,2022“遇見·運河”國潮文化市集在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北區(三廟一塔)開市,宣告該景區正式向公眾開放,市民可通過微信小程序“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免費預約參觀。
北京市花樣滑冰和隊列滑聯賽標準賽啟迪站賽況
北京市花樣滑冰和隊列滑聯賽標準賽啟迪站賽況
北京先農壇舉辦秋收農耕體驗活動
北京先農壇舉辦秋收農耕體驗活動
北京:2022亞洲數字藝術展開展
北京:2022亞洲數字藝術展開展
話劇《杜甫》走進"詩聖"精神世界
話劇《杜甫》走進"詩聖"精神世界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34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