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時公交、定制公交、智能調度……從2012年到2022年,這些出現在北京公交領域的新名詞,彰顯着北京公交十年發展的新突破、新變化、新成果。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2年到2022年,北京公交車輛數由2.52萬輛增長至2.76萬輛,增幅9.5%;公交線路從1107條增長至1633條,增幅47.5%;運營線路長度從33279公里增長至42726公里,增幅28.4%。公交線路覆蓋北京市市域並通達周邊毗鄰河北區域,基本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地面公交線網體系。
更快
專用道成網 公交跑得更快
公交專用道是公交路權優先的保障,也是提升公交運行速度的重要手段。十八大以來,北京市加快公交專用道施劃,公交專用道總里程由655車道公里(道路上下行兩個方向,因為路口、橋區等原因公里數並不相同,所以專業上以車道公里數計算)增加至1005車道公里,“五橫、七縱、一環、五放射”專用道網絡初步形成。
2014年,京開高速路公交專用道成為我國第一條在高速公路上施劃的公交專用道。2016年,三環路、京藏高速、京港澳高速等公交專用道同步啟用,公交專用道基本成網。逐漸成網的公交專用道明顯提升了公交出行效率。以京藏高速和三環路專用道連通為例,如果在早高峰從天通苑地區出發開車前往六里橋需要耗時在一小時左右,而乘坐公交車耗時甚至要低於私家車。
公交專用道成網後,如何最大程度利用專用道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話題。近日,《公交專用車道設置規範》在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網站公開徵求意見。規範提出了公交專用車道和公交優先車道兩個概念,其中優先車道有望依照交管部門意見許可社會車輛通行。市交通委公交處處長王昊&&,交通部門一直在研究公交專用道使用和利用問題,平衡公交車和社會車輛的通行矛盾。“待規範逐步落地後,我們將重點研究專用道效率提升問題,協調相關部門,改善專用道通行效率。”
更準
公交到達準點率達74.4%
近年來,隨着北京軌道交通的快速建設,市民長距離出行逐漸向地鐵轉移。以往“一線直達”的公交線路,因耗時長等弊端已不再適應城市發展和市民出行需求。
近年來,北京公交集團持續推進線路優化工作。一方面,持續優化減少地面公交長大線路,讓公交和地鐵的換乘接駁更加方便;另一方面,在地鐵乘車不方便的地區或者新建道路、小區附近新開線路。北京駿馬客運公司對順義區內線路全面進行微調,所有運營線路均與地鐵15號線連接,線網布局更加合理,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公交和地鐵的接駁服務是今年北京重點推進的任務之一”,王昊説,今年,交通部門以30米接駁距離為標準,對全市361個軌道站點的1434個&&口進行逐個摸排調查,按照“一站一策”的原則逐個研究優化方案。經過努力,30米接駁距離的軌道站點比例由去年的42%上升至目前的43.8%,市民乘坐公交到達地鐵更加方便。同時,自2019年開始,北京市推行公交區域調度,通過信息化手段,將指揮調度的基本單位由“單線路”變為“整區域”,將分散的702處調度單元轉化為集成化的54處區域智能調度中心,每個調度&平均管轄線路由2.4條增加到4.4條,發車準點率達到98%以上,到達準點率達到74.4%,市民等到的“準時”公交車線路越來越多。
更密
公交線路增至1633條
不僅“準時”,市民能選擇的公交車線路也越來越多。十年間,北京公交線路從1107條增長至1633條,增幅47.5%;運營線路長度從33279公里增長至42726公里,增幅28.4%。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近200條幹線構成了“棋盤+環+放射”的地面公交骨架網絡結構,日均服務近200萬人次遠距離便捷高效出行需求。700余條普通公交以豐富的走向與地鐵形成互補,連接各客流集散中心,服務城區中短距離和郊區區域內出行需求。300余條微循環線實現線網末梢延伸,接駁地鐵和公交幹線,日均服務約50萬人次短距離出行需要。37條線路組成的夜班線網,覆蓋了三環路內主要骨幹道路以及回天、通州地區的出行熱點。數十條跨市域公交線路,服務廊坊、保定、張家口、承德等多個河北省市縣地區,強化了京冀兩地的互動,助力京津冀交通協同發展。
線路多了,但公交車並沒有更擁擠,多樣化的公交線也讓乘客的出行體驗變得更好。從擠公交到坐公交,2013年,北京在全國首次推出定制公交服務,吸引了大量自駕車主放棄開車乘坐定制公交通勤。
據介紹,2013年以來,圍繞市民通勤、旅游、就醫、通學等差異化出行需求,先後推出了商務班車、景區專線、巡游定制、優享巴士等多個多樣化定制公交品種。經過十年發展,目前全市共有376條定制公交線路,日客運量超過2萬人次。(文/記者 劉洋)
(原標題:北京公交線路10年增至1633條 公交專用道增至1005車道公里 到達準點率達74.4%)
-
北京公交線路10年增至1633條 到達準點率達74.4%
實時公交、定制公交、智能調度……從2012年到2022年,這些出現在北京公交領域的新名詞,彰顯着北京公交十年發展的新突破、新變化、新成果。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近200條幹線構成了“棋盤+環+放射”的地面公交骨架網絡結構,日均服務近200萬人次遠距離便捷高效出行需求。
-
【經濟觀察】住房租賃合同需網簽、備案影響幾何?
自9月起,在北京租房需進行合同網簽和備案登記。出租人應當在租房合同簽訂30日內,辦理住房租賃登記備案;從事住房租賃經營的企業、房地産經紀機構通過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台完成租賃合同網簽,自動提交登記備案。不同於房屋産權所有人,在住房租賃合同尚未實施網簽備案之前,承租人辦理各項業務存在諸多不便。
-
“三廟一塔”開放 國潮市集上演 免費預約參觀
昨天,2022“遇見·運河”國潮文化市集在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北區(三廟一塔)開市,宣告該景區正式向公眾開放,市民可通過微信小程序“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免費預約參觀。
-
特色金融服務惠及800萬新市民 解決愁盼問題
-
北京8月PM2.5濃度19微克每立方米創今年單月新低
今年1月至8月,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2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