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到曹妃甸 “大國重器”再立新功
2022-09-11 08:49:00 來源: 北京日報
圖集

  DL330再製造盾構機順利下線。

  盾構機作為“大國重器”,從國外的技術封鎖,到如今遠銷海外,見證了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也證明了中國作為“基建狂魔”的實力。身為一個龐然大物,盾構機在城市地鐵修建中極為常見,但它並非是標準化産品,而是需要根據施工實際量身定制,一般盾構機開挖直徑從幾米到十幾米不等,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運河號”和“京華號”兩台盾構機直徑都達到了16.07米。一般情況下,盾構機在推進6至8公里之後,基本上就達到了設計壽命,退役盾構機將何去何從?記者日前探訪了位於河北曹妃甸的中鐵十六局曹妃甸重工機械公司廠區,多&&京地鐵建設中“壽命到期”的盾構機在這裡實現了再製造。

  再製造可節約成本50%

  在生産車間,一台直徑6.6米的DL330再製造盾構機立在記者面前,據介紹,這&再製造盾構機於今年5月從北京地鐵項目退役,歷經生産廠區技術人員三個月的維修改造,它將被運往北京地鐵17號線項目,以更好的性能,在地鐵施工中開啟新使命。

  記者了解到,在DL330被再製造之前,已有另外三台盾構機從北京地鐵工程中退役,經過再製造之後發往國內其他地鐵項目。

  對退役盾構機再製造,並非易事。曾經,中國在盾構機的應用上處處受制於人。比如1996年12月,我國修建秦嶺隧道,花費了7億元採購了兩台德國的二手盾構機,不久後就面臨了維修難題,還要擔負高達每日萬元的外國專家諮詢費用。

  “再製造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以舊的盾構機設備為毛坯,運用現代先進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採用合理的結構和更先進的配置,進行一次新的製造。”中鐵十六局曹妃甸重工機械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武彬華介紹,針對盾構機即將應用的新工程項目環境以及地質情況,進行機況評估、關鍵部位替代等,在性能上實現升級,使其適合新的工況要求,並達到最新標準的掘進性能。

  據估算,再製造盾構機在同於甚至優於原型盾構機質量和性能的基礎上,可節能60%,節省耗材70%,節約成本50%,是資源循環、“綠色發展”理念的實踐者。

  實現跨越式發展

  “我們公司是駐京央企,高端裝備製造是公司主業,但受場地限制,直到2020年公司從北京密雲搬遷到曹妃甸之後才開始盾構機再製造,並獲得了跨越式發展。”該公司負責營銷承攬的副總經理姜濤告訴記者,2020年11月,該公司在曹妃甸正式掛牌成立,成為中國鐵建在北方地區最大的起重機生産研發基地和華北、東北地區最大的盾構機維保及再製造中心。

  隨着曹妃甸廠區的順利投用,該公司生産能力和規模大幅擴容升級。佔地面積335畝的新基地,為企業實現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北京時我們受場地制約,只是儲備,但並沒有發展盾構機再製造主業,僅有龍門吊、電機車等産品的生産能力,搬離北京,我們獲得了更大發展的同時,也能更好地服務北京。”武彬華&&,由北京搬遷至曹妃甸之後,該公司的産品擴容到盾構機維修保養及再製造、盾構後配套設備、山嶺隧道成套設備、裝配式集裝箱、鋼材回收再製造等五大板塊。搬遷一年多來,公司承攬、産值實現雙增,其中承攬額同比增長96.7%;已完成維保再製造盾構機19&,運用到蘇州、廣州、西安、天津、北京、徐州、太原等地地鐵、隧道項目。

  不僅如此,該公司的再製造盾構機還實現了出口。目前,該公司曾出口機車類産品至莫斯科、秘魯等地,而在生産車間,一台直徑為9.03米的盾構機已經完成再製造,即將漂洋過海駛向目的地,實現該公司再製造盾構機的第一次出口。

  被譽為“渤海明珠”的曹妃甸,是河北省“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的新興沿海增長極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北京産業項目轉移的重要承載區。“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推進,曹妃甸盾構機生産的上下游産業鏈不斷完善,我們期望公司在不久的將來不僅可以對退役盾構機進行深度再製造,而且能夠成為中國鐵建在北方的盾構‘超市’,可以將更多盾構機資産盤活,充分發揮其效能,彰顯央企擔當,更好地服務和奉獻社會。”姜濤説。(記者 豐家衛 通訊員 曹亞茹)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品彤
北京要聞
  • 北京西城區大柵欄街道 百姓心事放在“圓桌”上説
    幾張小方桌拼成大“圓桌”,居民張江萍提問,大柵欄街道全響應指揮中心負責人記錄。”  話音剛落,坐在對面的大柵欄街道辦主任蘇繼洋看了看老年餐廳的負責人,示意他解答。工作機制形成非一日之功,早在“圓桌工作法”形成前,大柵欄街道“居民議事廳”已經議事多年,無奈多是居民討論,少有對口負責人直接參與。
  • 從北京到曹妃甸 “大國重器”再立新功
    記者了解到,在DL330被再製造之前,已有另外三台盾構機從北京地鐵工程中退役,經過再製造之後發往國內其他地鐵項目。被譽為“渤海明珠”的曹妃甸,是河北省“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的新興沿海增長極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北京産業項目轉移的重要承載區。
  • 東六環改造工程 6層樓龐然大物即將“重見天日”
    記者來到中間井內,在北側接收口的地下連續墻後面,“京華號”盾構機的刀盤已露出半個“腦袋”。金海林介紹,中秋節期間,項目部食堂自製了月餅發放給每個工人,這兩天還加了幾道好菜慰勞大家,讓工人們感受到節日的溫暖。
  • 北京9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4例
      9月10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97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9月9日0時至24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4例,均為隔離觀察人員。
  • 170盆盆栽桂花清香四溢 百年古桂中秋亮相頤和園
    “古桂飄香”是秋日頤和園的一個文化符號,不少首都市民都會選擇在頤和園裏賞桂花、過中秋。”頤和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年一度的“頤和秋韻”桂花文化展,是我國北方地區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盆栽桂花展覽。
京郊水鎮過中秋
京郊水鎮過中秋
將藝術融入出行路上
將藝術融入出行路上
特教廿餘年 心與手相連
特教廿餘年 心與手相連
北京:留住雨水 滋養城市
北京:留住雨水 滋養城市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9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