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 題:數字化助力中國文創閃耀服貿會
新華社記者龔哲、楊淑君、羅鑫
戴上AR智能眼鏡,探尋“稀世珍寶”伯矩鬲背後的故事;在以鎮水神獸為靈感的“水靈龍”帶領下,感受北京中軸線的歷史風貌;在虛實融合的數字空間中,沉浸式“雲”游敦煌莫高窟……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處處涌動着科技與文化相融合的氣息,眾多數字化技術讓參觀者“跨越千里、穿越千年”,為中華優秀文化傳承、文化傳播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9月5日,參觀者在服貿會文旅服務專題展良業夜游展&的《千機圓明》沉浸體驗空間內欣賞數字技術模擬的圓明園景象。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走進位於北京首鋼園的文旅服務專題文博文創展區,“文物·創意·生活”幾個大字映入眼簾,&上博物館文創開發與文化資源推介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台下人頭攢動,“首伯牛”、國子監科舉系列、《映日》系列、二十四節氣系列文創等等文博文創産品引得參觀者頻頻駐足。
“本次文博文創展區的28家參展博物館共推出近千件文創産品。”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市場管理處(文博産業管理處)處長張軍介紹,展區綜合展示了北京地區博物館文創在新發展理念下的創新成果,重點突出北京文博以博物館為主導、企業為主體、授權為途徑的文創開發良性機制,促進傳統文化與科技創新、市場資源的有機融合。

9月5日在服貿會首鋼園區的文旅服務專題展區拍攝的工藝品。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今年的服貿會上,數字文博文創産品表現亮眼,成為消費者的“新寵”。
3日是2022年服貿會公眾開放日的第一天。上午10時,中國農業博物館發布“農博文創·藝術品風扇車”,3000件數字文創藏品很快售罄。“我們通過數字文創藏品的發布,生動化、形象化地闡述農耕文化的知識,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中國農業博物館文創産品開發中心主任安曉東説。
依託區塊鏈技術,首都博物館在展區現場首發推出了“首博文創紀念票”和“首博文創徽章——時光之輪”兩項數字文創産品,其中限量5000份的文創徽章一經發售即銷售一空。展會期間,多家文博單位的近十款別具匠心的數字文創産品在服貿會上首發亮相,讓館藏文物元素突破時間、空間、展示形式的局限,走近觀眾。
“通過高科技支撐,進一步挖掘文物博物館的內涵,通過數字化産品讓文物‘走’到千家萬戶去,形成文物活化利用的一個嶄新方式。”張軍説。
“數字文創藏品被‘熱追’,説明結合博物館文物進行數字文創發行受到市場和收藏玩家的歡迎。”北京文博衍生品創新孵化中心運營與版權負責人李寧説,“我們不只是把文物展示出來,還要通過二次創意設計,將其打造成讓大家喜愛的IP,讓觀眾把喜愛的博物館文創帶回家,去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9月4日,觀眾在服貿會首鋼園區的文旅服務專題展區體驗沉浸式數字藝術空間。新華社記者 韓旭 攝
服貿會期間,展區現場還舉行了“北京文博數字文創服務聯盟入駐簽約及授牌儀式”。北京文博數字文創服務聯盟的成立,構建了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産業合作、社會支持運營模式,促進文博與市場聯手,實現文創與科技融合,助力文化、産業雙向賦能。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近年來,新潮文創層出不窮,博物館裏老古董“活起來”,讓公眾驚喜不斷。現代科技賦能傳統文化,更“潮”更“新”的中國文化借助服貿會的平台走近公眾、走向世界。
-
節氣裏的中國|白露:露華秋濃盼豐收
9月7日,我們將迎來白露節氣。
-
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這份網絡安全清單請查收!
網絡安全既關乎國家安全,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露營熱”引領旅游新風尚 精品營地亮相2022年服貿會
在政策引領下,露營正在逐漸向更規範的方向發展。
-
我國知識産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整體步入良好階段
全國31個省(區、市)知識産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得分全面提升。
-
數字化助力中國文創閃耀服貿會
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處處涌動着科技與文化相融合的氣息,眾多數字化技術讓參觀者“跨越千里、穿越千年”,為中華優秀文化傳承、文化傳播提供了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