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日)是中秋佳節,又恰逢第38個教師節。之前,北京市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評選表彰公布,699名教師獲表彰。每5年,本市就會評出一批“優秀”教師。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希望所有教師都能以他們為榜樣,勇擔培育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
用年華耕耘四季
講話中氣十足,笑聲爽朗,夏天一件洗得褪色的舊襯衫,冬天一件老伴織的舊毛衣套上一件舊外套……溫和、樸素,是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教授馮增昭給人留下的印象。他今年96歲,是定量岩相古地理學的開拓者,曾榮獲全國地質科技工作者的至高榮譽——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鶴發銀絲,初心未改。一個多月前,國際古地理學會成立大會在京舉行,15個國家的地質學專家成為會員。該學會發起人是馮增昭。他勉勵年輕學子:“推動中國古地理學走向世界,是我的夢想,希望由新一代的你們實現。”
在北京的高校裏,還有很多和馮增昭一樣的“大先生”。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張鴻祺帶領學生,在腦脊髓血管病診療領域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張輝致力於服裝工效學相關測試儀器、應用軟體的研發,研究成果服務科技冬奧項目;北方工業大學教授馬禮帶領團隊在物聯網、綠色網絡等方面取得創新突破,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勵、中國航空科技進步獎勵……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裏,以德而耕,傳遞育人的真心。
用情懷鋪路未來
699名獲得表彰的教師中,絕大多數多年扎根基層。他們為孩子們推開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口。
2003年7月,應雪花到昌平區長陵學校教英語。她用木板、水彩自製英文標識牌,動手印製英語繪本,用廢舊窗簾、報紙製作戲劇道具,引導孩子們愛上學英語。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應雪花就會創新英語學習方法,讓郊區學生生活的每個角落都融入語言學習環境中。她説:“老師的工作是用生命影響生命,我享受這個過程。”
“讓山區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蘭匯的職業目標。2012年,她執着地選擇到房山區河北中心校,做一名山區語文教師。她從學生視角出發,設計了“小書蟲”閱讀、“小偵探”日記等有趣的活動,讓山區孩子愛上閱讀、愛上表達。2021年,她被調入首都師範大學附屬房山學校,成立了“蘭匯班主任工作室”,將自己多年育人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年輕教師。
用創意添彩明天
美育教師,正在站上教育舞&的中心。他們用創意營造美,為學生的明天增添芬芳。
以布為宣紙,紡織染料為彩墨,用毛筆在布料上創作京劇水墨畫……走進密雲區第三小學的“布藝京韻”藝術坊,墨香沁鼻。美術教師李慶柱是這間藝術坊的創始人,從2009年畢業到該校任教,他親歷了一個興趣小組發展到布藝坊,再到布藝課程校本化,最後形成文化品牌的全過程。他説:“我要做學生的藝術引路人。”
“在音樂的海洋裏,到處是孩子們的創意。”朝陽區清友實驗幼兒園教師王敏致力於研究開創“游戲化音樂活動”。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她創設了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王敏説,她很享受和孩子們在音樂中暢游的感覺。(記者 李祺瑤 牛偉坤)
(原標題:今日恰逢中秋節和教師節 心存皓月感念師恩 全市699位辛勤園丁受表彰)
-
將藝術融入出行路上
南起新宮站北至牡丹園站的北京地鐵19號線一期全線投入運營一個多月,地鐵站內的美術和建築藝術成為一大亮點。
-
心存皓月感念師恩 北京市699位辛勤園丁受表彰
今天是中秋佳節,又恰逢第38個教師節。
-
做兔燈、學科普、賞夜景 花式游園樂陶然
明月滿中秋,圓月映陶然。
-
今天0時至15時北京感染者+8 其中發熱門診篩查1例
-
“我和祖國一起成長”主題演出活動在京舉行
9月9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等共同主辦的“我和祖國一起成長”主題演出活動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