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軸線上亮出更多文物古建 公眾考古季即將啟動
2022-08-24 14:57:03 來源: 北京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鐘鼓樓片區環境整治效果顯著,胡同、四合院肌理清晰呈現;以盧溝橋、宛平城為中心的抗日戰爭紅色主題片區正在進行改造提升,更多展示空間將於2025年亮相;今年的北京公眾考古季,市民也可以實地探訪琉璃河遺址……昨晚,市文物局局長陳名傑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 提案辦理面對面”節目時,描繪了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新氣象。

  ■數字技術助力中軸線保護

  陳名傑帶來了一系列中軸線保護的最新進展:鐘鼓樓片區,嚴重影響風貌的北海醫院和東天意商城建築已經實現率先降層,鐘鼓樓周邊申請式退租和第五立面整治收效顯著,地安門外大街沿街立面煥然一新……“經過進一步修繕和環境整治,將來站在鐘鼓樓上,能看到整齊的胡同四合院肌理,在藍天白雲、鴿哨聲中感受老城魅力。”陳名傑説,從鐘鼓樓一路往南,景山、故宮、太廟、正陽門、先農壇、永定門……還會有更多的文物古建向公眾開放。

  中軸線也是活態的,數字化為文物活化利用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陳名傑介紹,市文物局還推出了“數字中軸”項目,建設監測中心和應用平台,綜合遺産日常監測數據等各類信息,數字還原中軸線;同時面向公眾推出“雲上中軸”小程序、發布北京中軸線申遺首個數字形象“北京雨燕”等。

  ■公眾考古季即將啟動

  西山永定河、大運河、長城三條文化帶上,也有新亮點。

  琉璃河遺址考古去年有了新收穫: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套青銅尊、青銅卣和青銅爵組成的青銅禮器組合,器內珍貴銘文實證了北京3000餘年建城史。該遺址2019年啟動考古工作以來,發掘面積已達1000余平方米,發現眾多西周時期的遺跡、文物,北京城的城市之源在考古發現中不斷得到證明。

  以考古成果為依據,琉璃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全面開啟。陳名傑透露,今年的北京公眾考古季即將啟動,市文物局將向社會公開招募一批家庭,跟隨考古人員一起走進琉璃河遺址,實地感受考古的魅力。“今年琉璃河遺址的考古範圍比去年大得多,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考古成果展示給社會公眾。”

  ■紅色主題片區有望“擴容”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北京的紅色資源也非常豐富。

  本市持續推動建黨、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三大紅色主題片區建設發展,打造了以北大紅樓為中心的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片區,以盧溝橋、宛平城為中心的抗日戰爭主題片區,以雙清別墅、天安門為中心的新中國成立主題片區。

  陳名傑也帶來了三大紅色片區的新進展。其中,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片區共包括31處舊址,自去年開放以來,目前已經有超過200萬人次參觀。抗日戰爭主題片區正在進行改造提升,實施盧溝橋宛平城保護修繕等重大文物保護工程和周邊環境整治工程,預計2025年將有更多的展示空間面向公眾開放。(記者李祺瑤)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 中軸線上亮出更多文物古建 公眾考古季即將啟動
    本市持續推動建黨、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三大紅色主題片區建設發展,打造了以北大紅樓為中心的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片區,以盧溝橋、宛平城為中心的抗日戰爭主題片區,以雙清別墅、天安門為中心的新中國成立主題片區。
  • 為創新“減負” 北京市科研經費管理改革提速
    為科研“松綁”,為創新“減負”,本市科研經費管理改革不斷走向深入。市財政局還&&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乾制”試點工作方案,將市自然科學基金專項、科技新星計劃專項和獨立法人研發機構科技專項三類科研項目納入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乾制”試點,進一步簡政放權,增強激勵。
  • 參評“文華獎” 話劇《香山之夜》持續打磨提升
    為呈現更好的舞&效果,《香山之夜》劇組集結人藝排練廳,對該劇進行新一輪打磨提升。
  • 專家學者共話“傳承運河文化 講好運河故事”
    (北京市文旅局供圖)  本次活動以“傳承運河文化 講好運河故事”為主題,由中國世界遺産旅游推廣聯盟主辦、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承辦。
  • 服貿會1700名志願者招募完畢 8月28日起陸續上崗
    2022年服貿會志願者招募工作已於日前結束。記者昨天從服貿會執委會了解到,本屆服貿會志願者規模將達到1700名,8月28日起陸續上崗服務,直至9月5日服貿會結束。本屆服貿會規模大、內容多、亮點活動豐富,共招募選拔志願者1700名,涵蓋14個類別90個崗位。
服務機器人讓生活更美好
服務機器人讓生活更美好
清華大學2022級本科新生報到
清華大學2022級本科新生報到
探尋“小工坊”裏的葫蘆世界
探尋“小工坊”裏的葫蘆世界
秋日北京
秋日北京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4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