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創新“減負” 北京市科研經費管理改革提速
2022-08-24 14:56:28 來源: 北京晚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為科研“松綁”,為創新“減負”,本市科研經費管理改革不斷走向深入。記者從市財政局獲悉,今年,本市財政安排資金16.5億元支持科研項目,將按照改革完善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要求,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促進科技事業發展。

  科研人員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中流砥柱”。為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本市放權賦能,優化科研項目經費管理,修訂《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經費管理辦法》,全面落實中央關於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要求,在“減科目、放權限、重激勵、強服務”等方面進行改革完善。比如,通過合併精簡直接費用預算科目、擴大勞務費和設備費支出範圍等舉措,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策權和經費使用權。本輪改革以來累計支持科研課題553項、科技創新主體1030家,科研人員約1.15萬名。

  市財政局還&&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乾制”試點工作方案,將市自然科學基金專項、科技新星計劃專項和獨立法人研發機構科技專項三類科研項目納入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乾制”試點,進一步簡政放權,增強激勵。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與國家和外省市相比,北京市率先將“包乾制”試點從項目支持經費擴展至機構支持經費,試點範圍更廣、政策力度更大。

  以績效為導向,公益科研院所評價指標也在不斷優化。本市開展新一輪市屬公益性科研院所改革與發展績效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分檔核定改革與發展經費額度。在內容上,本輪績效評價主要對過去三年市屬公益院所制度與管理、行業定額管理與使用、綜合實力三個方面展開評價。在範圍上,本輪參評市屬院所數量和領域進一步擴大,且首次將市社科院納入公益院所評價範圍。在指標上,進一步修訂完善指標體系,如明確“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定義和範圍,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指標權重等,進一步增強評價可操作性,體現了“放管服”改革要求。

  全覆蓋、多行業,更加科學全面的經費管理制度體系正在加速構建。針對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在科研經費管理使用方面對自主性、靈活性要求更高的特點,本市修訂印發《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着力擴大高校與科研機構經費使用自主權,加大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的激勵引導作用。圍繞精簡預算科目、擴大勞務費支出範圍、明確間接費用使用方向、完善結餘資金管理機制等方面的問題,本市修訂印發《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創新團隊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推動農業科技領域新一輪科研經費“放管服”改革落地。(記者孫傑)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 為創新“減負” 北京市科研經費管理改革提速
    為科研“松綁”,為創新“減負”,本市科研經費管理改革不斷走向深入。市財政局還&&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乾制”試點工作方案,將市自然科學基金專項、科技新星計劃專項和獨立法人研發機構科技專項三類科研項目納入財政科研項目經費“包乾制”試點,進一步簡政放權,增強激勵。
  • 參評“文華獎” 話劇《香山之夜》持續打磨提升
    為呈現更好的舞&效果,《香山之夜》劇組集結人藝排練廳,對該劇進行新一輪打磨提升。
  • 專家學者共話“傳承運河文化 講好運河故事”
    (北京市文旅局供圖)  本次活動以“傳承運河文化 講好運河故事”為主題,由中國世界遺産旅游推廣聯盟主辦、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承辦。
  • 服貿會1700名志願者招募完畢 8月28日起陸續上崗
    2022年服貿會志願者招募工作已於日前結束。記者昨天從服貿會執委會了解到,本屆服貿會志願者規模將達到1700名,8月28日起陸續上崗服務,直至9月5日服貿會結束。本屆服貿會規模大、內容多、亮點活動豐富,共招募選拔志願者1700名,涵蓋14個類別90個崗位。
  • 打造“數字通州” 副中心部分道路將智能化改造
    此次簽訂的合作項目總金額約16億元,覆蓋面積40平方公里,涵蓋通州行政辦公區、文化旅游區、張家灣設計小鎮、運河商務區等主要區域,將進行道路智能化改造升級、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城市級智慧交通大腦構建。北京城市副中心對於自動駕駛智慧交通的規劃建設具有示範和引領作用。
服務機器人讓生活更美好
服務機器人讓生活更美好
清華大學2022級本科新生報到
清華大學2022級本科新生報到
探尋“小工坊”裏的葫蘆世界
探尋“小工坊”裏的葫蘆世界
秋日北京
秋日北京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4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