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企業堂食使用預製菜,如何保護消費者知情權
2022-08-23 08:52:5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記者烏夢達 吉寧)近一段時間,預製菜成為食品行業中的熱門話題。預製菜因適用於家庭、個體小規模用餐,簡單便捷頗受歡迎。記者採訪發現,一些餐飲企業在堂食中使用預製菜,很多消費者並不知情。使用預製菜是否應該提前告知消費者?不予告知是否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資料照片:2021年12月2日,在2021中國預製菜産業大會暨展會現場,參展商展示一盤快熟菜品。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餐廳使用預製菜 消費者並不知情

  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國內預製菜可大致分為三個品類,一是對原材料進行精細化加工,如採用凈菜等,通過中央廚房配送;二是腌制産品、調料用品等半成品菜式;三是加熱、燉煮即可食用的成品菜式。

  據了解,目前各方爭議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成品菜式,是否應該在堂食中向消費者提供成品預製菜。中國消費者協會近日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上半年消費者投訴總體呈上升態勢,其中堂食中使用預製菜未告知等情況多次出現。

  在北京市大興區一家粵式風味餐廳,記者在點餐時詢問店家是否使用了預製菜,店家答覆是“現場烹制”,但幾位在餐飲行業工作多年的廚師告知記者原本“需要十幾分鐘才能做完”的菜品,不到五分鐘就端上了桌。

  隨後,記者隨機走訪幾家餐廳,對於是否使用預製菜的詢問,店家均語焉不詳。

  一些受訪消費者&&,對於在就餐時吃到預製菜感到“不爽”。“去餐廳就想嘗嘗廚師的手藝,體驗‘煙火氣’,如果是預製菜還不如買回來在家吃。”一位消費者説。

  近年來,預製菜行業發展迅猛,艾媒諮詢的研報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為3459億元,同比增長19.8%。預計未來中國預製菜市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26年預製菜市場規模將達上萬億元。艾媒諮詢認為,預製菜行業市場潛力巨大,不斷吸引眾多企業入局,行業業態逐漸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

  預製菜為何出現在堂食中?

  一方面預製菜快速發展,一方面針對預製菜的爭議也開始出現:預製菜是否應該出現在堂食中?是否應該提前告知消費者使用了預製菜?

  對於是否能在餐廳使用預製菜,業內人士&&應該分情況對待。在北京,一家推出預製菜的餐廳負責人説:“中餐最講究現場烹制和火候,預製菜尤其是成品預製菜可能適用於快餐等消費場景,但並不適用於中式正餐,目前我們的預製菜産品只針對線上下單的個人消費者,堂食確保是現場烹制的。”

  中國預製菜産業聯盟理事長鄧錦宏&&,受到市場需求影響,目前預製菜市場發展非常迅速,品類和樣式會越來越多。

  部分受訪的業內人士&&,一些餐飲企業開始使用預製菜等菜品出於幾個方面考慮:一是可有效節省人工成本;二是提高出餐效率;三是可以保證菜品質量的低位平衡,有效節約成本,保證經營利潤;此外,也有利於連鎖餐廳的菜品標準化、味道統一化。但對於消費者知情權,並沒有引起餐飲企業的足夠重視。

  中消協發布的情況分析指出,預製菜菜品標識不詳細,外賣、堂食中使用預製菜未告知,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受到損害。

  專家:使用預製菜消費者應有知情權

  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蘆雲認為,餐飲企業在就餐前沒有告知消費者是否使用預製菜的行為,實際上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消費者的選擇權依賴於知情權,餐廳有告知餐飲製作方法的義務,消費者在餐廳就餐就是為了享受餐飲烹制的服務,如果餐廳沒有告知使用預製菜,實際上讓消費者失去了選擇權,與消費初衷不一致。”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預製菜信息掌握在商家手中,商家的告知義務是尊重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不能使相關權益受到損害,“預製菜行業還在發展中,市場監管部門要消除監管盲區,提升監管效能,加大監管力度,用好法律賦予的市場准入、行政監管、行政指導和行政處罰等權限,進一步完善食品行業的監督機制。”

  鄧錦宏&&,預製菜産業目前屬於發展的早期,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給予高度重視,做好産業的全流程監管。

  受訪專家還建議,要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市場監管部門可以通過“互聯網+明廚亮灶”可視系統等加強監管,或建立預製菜提前告知制度,以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舌尖”安全。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陶歡
北京要聞
服務機器人讓生活更美好
服務機器人讓生活更美好
清華大學2022級本科新生報到
清華大學2022級本科新生報到
探尋“小工坊”裏的葫蘆世界
探尋“小工坊”裏的葫蘆世界
秋日北京
秋日北京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37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