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北京2022年經濟半年報出爐: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9352.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
我們要看到,正增長來之不易——
疫情反復,全市上下以快制快迅速控制疫情,為穩增長創造有利條件,“一攬子”措施助力經濟逐步恢復回升。
壓力下更顯韌性——
面對內外部環境超預期變化,多年鑄造的高精尖産業結構經受住考驗,軟體、金融等優勢産業拉動增長。
新動能正在積蓄——
新經濟孕育新增長,重大項目悉數開工,改革與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不斷釋放。
形有波動,勢仍向好。北京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産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政策效力促使經濟逐步恢復
日曆翻回到1月15日。北京1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檢出奧密克戎變異株特異性突變位點。此後半年,北京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最複雜的疫情防控形勢,與這支傳播速度更快、隱匿性更強的變異株展開了多輪較量。
反射到經濟曲線上,疫情對以服務型經濟和消費為主導的北京經濟而言,影響更加明顯。4月和5月主要指標出現持續下滑趨勢,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一座有着2000多萬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如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二字,既要有通盤考量的視野,又要看兼顧籌劃的能力。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出現時,全市上下以快制快:流調員與病毒賽跑,“大白”衝在最前方,“小哥”默默堅守保障。核酸篩查、暫停堂食、居家辦公……全民行動阻擊病毒。抗疫取得的成果,既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為經濟穩增長創造有利條件。
經開區景園街,北京第一座摩天工廠在疫情中拔地而起。工人們“兩點一線”管理、點對點專車運轉等一系列舉措,保障了工程主體順利完工、牽引重點投資落地。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的作用如今更為關鍵。上半年,全市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5.5%,第一産業和第二産業投資增長更是分別達到40.6%和37.5%。
一連串強信心的數字背後是一大批重大項目加速落地。半年時間市重點工程完成投資超1300億元、支撐全市投資三成以上:中關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園主體完工,小米智能工廠二期衝出正負零,諾誠健華抗腫瘤創新藥物生産基地項目一期開工建設……市委、市政府強化高位調度,市發改委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僅6月下旬以來就開展各類調度服務超170次,調度重大項目超800項。
留得青山,贏得未來,保市場主體就是保民生主體。嚴峻時刻,“支持中小微企業18條”送上真金白銀的支持,惠及160多萬中小微企業,資金總規模約1300億元。
緊接着,“統籌防疫情穩經濟45條”繼續加碼。截至7月1日,全市約有3.1萬家企業享受社保緩繳政策,惠及職工人數約98.4萬人;截至7月4日,全市國有房屋租金減免政策惠及5.55萬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金額80.8億元……
撥雲見日終有時。恢復堂食的餐廳重聚煙火氣,地面和地下交通逐漸恢復,寫字樓點亮往日的燈火……6月,大街小巷都是回暖的信號,北京經濟活動逐步恢復。
當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降幅比5月份收窄14.2個百分點,餐飲收入降幅收窄23.4個百分點,貨運量降幅收窄了9.4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收窄20.5個百分點,汽車製造業從5月份下降轉為6月份兩位數增長。北京經濟正逐步克服疫情等不利影響,呈現恢復勢頭。
優勢産業穩定增長凸顯韌性
14秒!不久前,北京企業統信軟體研發的新一代國産計算機操作系統開機時長實現飛躍性突破;很快,這家公司啟動了更大的布局——打造中國主導、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桌面操作系統根社區。
“我們的實驗室上半年就完成了4630款打印機攻關,40款二進制翻譯應用遷移,很快下半年將完成40款x86商業應用遷移及上架。”統信軟體公司負責人細數上半年的創新成果。
危難時刻見真章。雖有衝擊,但北京“軟實力”依舊穩固。上半年,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832.0億元,增長9.4%。“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總量規模首次超過金融業成為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第一大行業。”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説。
把脈經濟,既要關注主要指標、看大數,也要看內部結構、看細數。
即使工業總體在下降,但工業中的支柱行業如電子、電力行業增勢穩定。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8.9%。新能源汽車、民用無人機、集成電路産量分別增長1.6倍、33.3%和5.4%。
“進度良好,在手訂單多,産能滿載。”距離自主研發的首&8英寸關鍵尺寸量測裝備出機交付沒多久,東方晶源微電子科技公司電子束檢測和關鍵尺寸量測兩台設備也順利交付,意味着成功破解多個技術難題。公司董事長俞宗強預判,全年銷售額將有大幅增長。
高精尖産業的強磁場釋放強引力。上半年,全市工業重點産業和軟體信息服務業合計實現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57.5%,超額完成上半年任務目標,投資進度較去年同期提速13%。其中,工業重點産業固投增長39.6%,集成電路、醫藥健康等項目加快建設,帶動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78.1%。
這些産業緣何能逆勢而上?一切都源於北京長期堅持優化經濟結構和培育新興動能,多年來鑄造的高精尖産業結構更具韌性。
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速積蓄
“上半年的確是個挑戰,但我們也把它當成了機遇!”最近,北京新石器無人車公司收到一撥又一撥的合作意向,有近20個地級市向這家剛成立4年的企業伸出了橄欖枝。公司市場副總裁劉明敏介紹,今年上半年,新石器無人車的數量和落地城市的數量增加了一倍。
突發疫情讓更多人看到了無人駕駛可以大顯身手,也看到了智能網聯汽車産業崛起的可能。
新經濟牽引新動能——
上半年,全市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8381.3億元,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4.1%,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為43.3%,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增長6.9%,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為25.3%。
同時,全市規模以上“專精特新”工業企業産值增長7.2%,明顯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
新改革激發新動力——
沒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就沒有澎湃的市場活力。目前,北京肩負的98項國家營商創新試點改革任務已有94項完成,還將陸續配套推出“證照分離”“一業一證”、投資項目綜合審批改革等264項“自選動作”,瞄準更多受惠創新主體。
新消費激發新活力——
1億元餐飲消費券,每月可領1500元綠色節能消費券,總額最高達3000萬元的京郊住宿消費券……7月以來,市民在“搶券”中悄然助力多個行業恢復元氣。
從餐飲門店到工業廠房,從寫字樓到實驗室,一點一滴的活力匯聚成復蘇的新潛能,勾勒出北京高質量發展的圖景。
形有波動,勢仍向好。“對於下半年發展,我們既要正視困難和壓力,更要堅定信心,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落實落細各項政策措施,持續鞏固經濟恢復基礎,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市統計局副局長朱燕南説。(記者 曹政)
-
形有波動 勢仍向好——上半年北京經濟發展述評
幾天前,北京2022年經濟半年報出爐: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9352.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0.7%。從餐飲門店到工業廠房,從寫字樓到實驗室,一點一滴的活力匯聚成復蘇的新潛能,勾勒出北京高質量發展的圖景。
-
“二十四節氣”主題車廂在北京公交車上亮相
大暑、芒種、大雪……“二十四節氣”主題沉浸式車廂近日在北京113路公交車上正式亮相,乘客可沉浸式了解二十四節氣文化,感受中華文化之美。
-
國家植物園一株巨魔芋進入花期
7月23日,在國家植物園(北園)展覽溫室內,一株巨魔芋進入花期。
-
北京懷柔長城音樂節今日開幕
作為“來影都過周末”城市品牌打造的重要內容之一,7月24日,2022北京懷柔長城音樂節在慕田峪長城拉開帷幕,六大板塊內容迎接游客歡度周末。此後,青龍峽、雁棲湖、水長城等長城音樂節專場也將陸續推出。
-
“水立方”變身市民樂園
夏日炎炎,位於北京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在嚴格執行防疫措施和水質凈化工作的前提下對市民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