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書架、一溜兒桌椅、一個報刊架,這是北京社區書店的老模樣。如今,北京社區書店環境變美了,內容豐富了,全新理念、全新模式、全新創意的植入,讓社區書店變得生機無限。

閱想書店成為東城區首家集“社、館、店”於一體的閱讀體驗店。
新理念令讀者大開眼界
經過不斷摸索、不斷積累,北京社區書店新理念、新創意迸發,不少書店讓人大開眼界。
蝸牛慢慢書店位於通州區格斯拉小鎮內,書店環境優雅,經典兒童讀物、優秀大眾讀物將純正書香傳遞給每個人。走出書店,不遠處就能看到溫榆河,河面波光粼粼,河岸綠樹成蔭。前一段時間,老師曾帶着孩子們在岸邊草叢裏,觀察各種昆蟲,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蝸牛慢慢創始人之一何向焱説,書店設計了夏令營,孩子們日後不僅會觀察昆蟲,還會回到書店閱讀相關圖書,並製作標本。
這家書店今年4月底開業。最近,大讀者、小讀者紛至沓來,人流不斷。“它是一個想要傳播‘慢教育’理念的平台。我們想跟隨孩子,而不是拽着、推着他們,去聆聽鳥聲、蟲鳴,感受溫柔的風、明亮的星。”何向焱最近一直和各大機構接觸,她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中華白海豚、大熊貓、亞洲象等動物保護基地,除了常規閱讀和課程,她計劃開發一系列可持續發展課程,“希望孩子們能持續關注某一種動物、某一個領域,持續把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自己的思考和創意都發揮出來。”
美後肆時美書房位於東城區美術館後街,四合院裏的書房自帶高雅風範。工作人員馬李敖楠告訴記者,讀者參與活動非常踴躍,報名通知早上8時發出,只需兩分鐘,名額就沒有了。
美書房的服務不僅延伸至社區,更以定制服務讓社區文化煥發無限生機。馬李敖楠要和8個社區對接,她所做的工作正是為社區居民提供定制服務。居民們根據活動選項,曾為自己定制了端午、中秋、春節活動。去年重陽節,老人們還在一起過了節。今年春節期間,非遺傳承人被請來教居民們做布老虎,製作冰燈。這些定制活動都是美書房團隊精心策劃的。
新模式令書店華麗轉身
大膽轉型,尋求新路,北京的社區書店通過新模式實現華麗轉身,以多元形式、豐富內容實現與讀者的親密連接。
在書店裏植入圖書館,在圖書館裏植入書店,讓書店與圖書館共存,借閱和售賣同行,沿襲多年的單一模式因此得以改變。在美後肆時美書房,美書房與團結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三聯書店合作,剛剛面世的新書第一時間和讀者謀面。美書房負責人説,這些圖書實行代賣制,不佔用書房資金,出版社還會及時補貨。
位於東城區青年湖南街13號的閱想書店,在2020年還是化學工業出版社創辦的化工書店,經過一年的重裝改造,2020年11月,閱想書店正式開門營業。從最初的化工書店年入店人次不足百人,到現在年入店人次超6萬人次,閱想書店實現了社辦書店到社區書店的完美轉型。以社區書店面目出現後,閱想書店設置了一個專門的圖書館區域,6000冊圖書由東城區圖書館配送,方圓十公里的讀者常常到此借閱。引入圖書館借閱服務後,該店成為北京東城區首家集“社、館、店”於一體的閱讀體驗店,月均借閱量2500冊次。
化學工業出版社有限公司閱想書店負責人王向民告訴記者,近些年,化工出版社拓展少兒類圖書的出版,也為閱想書店的轉型奠定了基礎。書店開闢了少兒閱讀專區,並定期開展讀書會,圍繞小讀者,書店講座與博物館參觀實現有機結合,王向民説:“展覽內容進社區,成為天天可看的內容,這種模式既延長了展覽時間,也縮短了空間距離,為‘館+店’模式增添新的元素。”
讀者依賴書店感恩書店
社區書店的升級、轉型、蛻變,換來了讀者對書店的依賴、感恩、祝福,這是社區書店最溫暖、最美好的景致。
在“蝸牛慢慢”,這幾天總會來一對母女,媽媽滿頭銀發,女兒笑臉盈盈。媽媽連素華今年82歲,她正在讀《林徽因傳:人生從來都靠自己成全》,她用林徽因的故事來平復內心的哀傷。老人家最近因姐姐的去世陷入了深切悲痛之中。女兒把媽媽從家裏帶進書店,希望她和那些充滿力量的圖書同在,忘卻自己的悲傷。“我感恩這家書店,成為媽媽的忠實陪伴。”女兒説。事實上,這是母女倆的約定,每到心情不好的時候,她們都會到這裡休憩身心,療愈自己。
老人的勇敢和孩子的純真讓書店的氛圍變得更為豐富。6歲的果糖這個暑假特別開心,因為她在書店讀了不少喜愛的書,其中包括《長襪子皮皮》,“我喜歡長襪子皮皮調皮和有趣的性格。”她覺得這部書和自己的性格很匹配。
在閱想書店,一到下午所有座位就都坐滿了,17點30分,一場原版繪本分享會聚攏了一群小朋友,他們小小年紀已是書店的忠實會員。在圖書館區域,一群孩子也正沉浸在閱讀中歡樂着。“看,他們正在拿西瓜籽打架!”一位小朋友正在給媽媽講繪本,這兩年,這位小朋友在媽媽的帶領下探出一條“黃金路線”,先去青年湖公園玩,再到書店看繪本收心。馬上升入初二的賀同學也是閱想書店的常客。正值暑假,他每天都會來讀書,他説,要等媽媽下班,和媽媽一起回家。(記者 路艷霞 程功 攝)
(原標題:植入全新理念、全新模式、全新創意 北京社區書店實現完美蛻變)
-
植入全新理念、模式 北京社區書店實現完美蛻變
一排書架、一溜兒桌椅、一個報刊架,這是北京社區書店的老模樣。化學工業出版社有限公司閱想書店負責人王向民告訴記者,近些年,化工出版社拓展少兒類圖書的出版,也為閱想書店的轉型奠定了基礎。
-
北京市教委:數字教育資源上線至少須經三級審核
北京市數字教育中心作為北京智慧教育平台運營單位,將明確數字教育資源上線技術標準和程序,負責將各單位提交的數字教育資源匯聚到北京智慧教育平台。
-
全景沉浸式觀展在首鋼園的筒倉裏“看奧運”
一場“重返·奧林匹亞”中希建交50周年國際交流特展正在首鋼園展出,吸引不少市民前來觀展。
-
7月中旬至10月底 城市運行安全“百日行動”開啟
自7月中旬至10月底,全市將集中開展城市運行安全“百日行動”。
-
北京:廣告牌設置區域擬分三類管理 天安門廣場禁設商業廣告
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組織編制的《北京市戶外廣告設施設置專項規劃(2021年—2030年)(徵求意見稿)》,根據城市功能定位和空間結構布局,明確了商業戶外廣告設施三類設置區域的劃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