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琉璃河博物館內陳列着西周時期的青銅器
大運河博物館等三大文化設施主體結構全部封頂;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産業園項目計劃年內開園;形成全覆蓋、無盲區的長城遺産保護網絡……首屆北京文化論壇將於7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飯店舉辦,力爭打造成為文化領域的全國性品牌論壇,助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市相關部門了解到,本市在大運河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以及長城文化帶的建設中取得實效,成為首都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為打造北京金名片增色添彩。
大運河博物館等三大文化設施主體結構全部封頂
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在全國率先&&《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利用實施規劃》,第一時間編制《北京市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形成了“長期有規劃、中期有行動計劃、年度有摺子工程”的規劃實施體系。
該負責人指出,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本市持續推進文化之河建設,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得到加強。其中重點文物騰退取得突破性進展,“像萬壽寺周邊搬遷騰退順利完成,八里橋實現功能性退役等”。同時,運河文化公園加快建設,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一期實現開工,路縣故城遺址公園一期已具備開園條件。此外,運河文化創作層出不窮,以大運河為背景的長篇小説《北上》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和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各地巡演,第一部完整展示大運河文化的大型辭書《大運河文化辭典·北京卷》正式出版。
在持續推進生態之河建設中,大運河沿岸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大運河北京段涉及的斷面實現全面監測,主要河段水質已基本達到水環境功能區要求。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主體工程完工,蕭太后河(朝陽段)全線河道實現貫通。持續開展亮馬河綜合治理工程,國際風情水岸建成了約80萬平方米的景觀廊道。
在持續推進發展之河建設中,大運河文化旅游品牌更加彰顯。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積極創建京東唯一國家5A級旅游景區,恢復了“三廟一塔”古建築歷史格局。“大運河博物館(首博東館)、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劇院三大文化設施主體結構已全部封頂,未來將成為大運河沿線文化新地標。”該負責人透露。
此外,還將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與全民健身相結合,形成了什剎海西海濕地公園、馬家灣濕地公園、大通濱河公園、順義新城生態休閒公園等一批濱水休閒空間。&湖演藝小鎮加速成為城市副中心文化繁榮發展的新板塊,持續舉辦星期音樂會、爵士音樂節等多種形式的演藝活動。
“我們還會同天津、河北建立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協同會商機制,今年6月24日,北運河(京冀段)全線62公里實現遊船通航,標誌着京津冀協同發展再次邁出重要一步。”相關負責人説。
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産業園項目計劃年內開園
據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五年來,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建設工作在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文化、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創新性發展、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永定河生態功能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在三山五園地區整體保護上,2018年9月底實現頤和園東宮門公交場站騰退,推動遺産整體環境風貌恢復提升。2020年9月,海淀三山五園成功入選首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名單,三山五園整體保護工作提速。
在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水平上,持續推動建黨、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三大紅色主題片區建設發展;組織實施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盧溝橋宛平城保護修繕等重大文物保護工程和周邊環境整治工程,確保文物本體安全,周邊環境莊嚴;對平西抗戰紀念館、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紀念館等革命紀念館進行展陳提升;統籌協調推動“進京趕考之路”保護利用,組織編制晉察冀、冀熱遼革命文物片區工作規劃,為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提供規劃引領。
在遺址保護中,重點加強琉璃河遺址保護,編制並公布實施《琉璃河遺址保護規劃(2020年-2035年)》,推進《琉璃河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編制,全面啟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創建;完成琉璃河遺址核心區董家林、黃土坡兩村搬遷騰退;推進《周口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編制,完成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工程,2018年9月正式向公眾開放。推進《金中都城遺跡保護規劃》編制,實施金中都城墻遺址考古工作,開展金中都城遺址公園概念性設計。
同時,充分挖掘琉璃燒造技藝文化,利用門頭溝琉璃渠村停業廠區轉型升級契機,建設打造集琉璃保護性生産、琉璃文化推廣、琉璃體驗式旅游、文化創意辦公於一體的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産業園項目,開發“非遺+”特色文化産品或服務。“産業園計劃今年內開園,將促進琉璃燒造非遺技藝的傳承和保護,滿足故宮、頤和園等北京重要文物古建修繕需要。”相關負責人説。
生態環境修復也取得顯著成果。完成永定河南大荒水生態修復主體工程、功德寺地區綠化建設、冬奧森林公園建設、康西森林濕地生態修復等重點生態項目。永定河生態修復成果顯著,2019年首次實施生態補水,實現祖國母親河黃河與北京母親河永定河的歷史性牽手。2020年永定河北京段25年來首次實現全線水流貫通,2021年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全線通水並最終流入渤海。
此外,在首鋼工業園內成功舉辦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首屆西山永定河文化節等大型活動。
本市形成全覆蓋、無盲區的長城遺産保護網絡
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近年來,北京市將長城作為遺産保護和文化帶建設的重要內容相繼納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形成以遺産保護為核心,長城文化帶保護髮展為主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重點的北京長城保護新格局。
“首先優化了頂層設計,&&《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及實施方案,編制長城沿線馬蘭路、古北口路、黃花路、居庸路、沿河城5大重點組團規劃,統籌規劃、科學引領全市6區長城保護管理工作,重點實施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工程、北京長城文化節、箭扣長城修繕等3項國家級標誌性項目,實現長城整體保護。”該負責人指出,本市加大長城搶險修繕力度,在全國率先推進實施長城搶險加固工程。將重點項目納入長城文化帶年度摺子工程一體推進,截至今年6月,已組織實施50項長城搶險加固工程。“北京始終秉持文物保護‘最小干預原則’,不斷嘗試創新修繕理念和工作方法,並在箭扣長城腳下掛牌成立全國首個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選取箭扣長城和大莊科長城開展研究性修繕。通過考古發掘、地質勘探、勘察設計、數字化跟蹤等步驟和手段,不斷探索長城保護修繕可複製、可推廣的北京經驗。”
同時,本市還建設起保護隊伍,以加大巡查力度。在長城沿線6區建立長城保護員隊伍,負責日常巡視、險情監測、環境清理、游人管理等工作。目前,北京市已建成全國體系最完善的長城保護員隊伍,共488人,實現了長城重點點段全天巡查、一般點段定期巡查、出險點段快速處置、未開放長城科學管控,形成了全覆蓋、無盲區的長城遺産保護網絡。
此外,全力打造具有國家標識意義的八達嶺世界遺産核心展示區,以及慕田峪-箭扣、古北口-司馬&、將軍關-黃松峪、沿河城-黃草梁等一系列特色文旅融合示範區。整體串聯北京長城六區沿線公路,建設融“交通、文化、體驗、游憩”於一體的“京畿長城”國家風景道。(記者 解麗)
-
0!北京昨日本土無新增!新增境外輸入2+2
7月20日0時至24時,北京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2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和2例無症狀感染者,無新增疑似病例。
-
北京市通州區環球城市大道“首店經濟”成規模
從遠洋樂堤港35層眺望運河商務區。本版圖片/新京報記者 胡閒鶴 實習生 陳宇珂 攝 去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北京等5個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7月19日,記者登上通州區文化旅游規劃展廳的頂層,環球影城園區盡收眼底,霸天虎過山車呼嘯而過,在空中留下歡呼與驚叫。
-
西山文化帶琉璃河遺址:將打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郭京寧&&,通過對琉璃河遺址持續60年的考古,發現了西周時期很多精美的文物,而這些文物背後折射出來的是多元融合、文明交流的文化跡象。據郭京寧介紹,琉璃河遺址的後發掘,為琉璃河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提供了相應的考古支撐。
-
北京文化論壇力爭打造成為文化領域的全國性品牌
大運河博物館等三大文化設施主體結構全部封頂;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産業園項目計劃年內開園;形成全覆蓋、無盲區的長城遺産保護網絡……首屆北京文化論壇將於7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飯店舉辦,力爭打造成為文化領域的全國性品牌論壇,助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
2022年度職稱申報8月11日啟動 職稱評審分四個階段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自8月11日起,在全市啟動2022年度職稱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