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莊科長城3號敵&
經過28天的發掘,大莊科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組考古隊通過文字磚和界碑,為大莊科長城確定了“生日”——延慶3號和4號空心敵&營建於萬曆初年,而連接敵&間的長城墻體修建於天啟初年,時間跨度近半個世紀。
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日前發布大莊科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第一階段的考古工作成果,明確了該段長城建造年代、建築形制、坍塌過程等。此次考古的主要對像是延慶3號和4號敵&,位於延慶區大莊科鄉香屯村東北山脊,敵&間連接有長城墻體。該段長城墻體屬明長城大莊科段,向東與懷柔西水峪、黃花城長城相連,向西與延慶八達嶺長城相接。考古人員還清理了3段長城墻體、3座登城便門,發掘面積共600平方米。
敵&是指長城城墻上用於防禦敵人的樓&,延慶3號和4號敵&建築形制基本一致,均為騎墻而建的空心樓&。考古人員在這兩處敵&及附近的長城墻體上均發現了“右車營”款戳印文字磚。據史料記載,昌鎮“車營”設立於萬曆二年,右車營屬昌平鎮守總兵管轄。同時,在延慶11號至13號敵&間長城墻體上,還可看到“右”“安”“安(反書)”“諸”字款模印陽文磚,這些文字磚是當年燒制城磚的部隊番號,其中“右”是“右部”的簡稱,“諸”推測為諸城守禦千戶所的簡稱,“安”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次發掘出土的一通“右車營秋防工尾止”施工分界石碑也揭示,右車營不僅參與了城磚的燒制,還參與了長城墻體的營建工作。磚石為證,點明了延慶3號、4號空心敵&營建時間為萬曆初年,至今約450年。同時,考古人員在發掘過程中發現,長城墻體基礎疊壓在空心敵&基礎上,由此推斷當年是先修建敵&之後才修建墻體。墻體修建年代也可從碑刻上尋得蛛絲馬跡。1953年,北京503地質隊在香屯村後洼勘探時發現一通《天啟三年分修長城城工題名碑》。2014年,龍泉峪長城保護修繕時出土一方《天啟五年昌鎮右車營修敵&邊墻城工題名碑》。倆石碑中均提到“右車營”這一番號,與長城上的銘文磚、施工分界石碑一致,可知該段長城墻體修建於天啟初年。
考古項目負責人、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尚珩介紹,考古隊在大莊科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第一階段的考古工作已結束,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不僅確定了長城的建築形制、敵&的地基作法,還創新地模擬出了長城廢棄後的狀態及敵&的坍塌過程,為大莊科長城還原了完整的生命歷程。(實習記者 何蕊)
(原標題:一磚一碑揭秘長城年齡大莊科兩敵&營建於約450年前)
-
磚碑揭秘長城年齡 大莊科兩敵&營建於約450年前
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日前發布大莊科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第一階段的考古工作成果,明確了該段長城建造年代、建築形制、坍塌過程等。敵&是指長城城墻上用於防禦敵人的樓&,延慶3號和4號敵&建築形制基本一致,均為騎墻而建的空心樓&。
-
白鷺排排立 悠然媯水畔
河水清清,荷葉田田,昨天清晨,一群白鷺來到延慶區媯水河畔棲息。它們時而在荷塘嬉戲、覓食,時而悠然地排成隊列,在棧道兩側的柱頭上歇腳,呈現出一幅詩意的生態畫卷。本報記者 李瑤/文 通訊員 哈斯/攝
-
數字經濟體驗周啟動 百餘數字經濟新場景觸手可及
昨晚,2022北京數字經濟體驗周暨數字消費節啟動。在數字科普板塊,將在7月20日至26日分別針對青少年、青壯年、老年群體,推出數字體驗嘉年華、數字文旅打卡、智慧助老行動等多條科普體驗路線。備受關注的數字經濟場景開放日活動,將帶領觀眾走進智慧城市大腦、創新技術演示中心、數字創新産業基地、數字經濟代表性企業等。
-
北京:以“書店+”跨界打造複合型文化消費街區
書香世業實體書店一條街。服裝主題書店是一個很安靜的空間,衣架上的服裝、書架上的圖書和各種布料紋樣展示,從不同角度闡釋着書店的主題。書香世業項目負責人説,書香世業文化主題街區的打造也源自該書傳達的理念,在這裡,書和整個街區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
復活歷史風貌 創新保護模式 文化帶亮出京味兒故事
不止琉璃河,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多處遺址保護都取得突破性進展。文物部門與高校合作,打造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助推北京長城文化帶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促進長城科學保護、合理利用,探索長城文化保護利用的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