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丨“卷又卷不動,躺又躺不平”……45°人生:開啟另一種可能
2022-06-22 15:24:4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卷又卷不動,躺又躺不平”……45°人生:開啟另一種可能

  半月談記者 張漫子

  在內卷和躺平被頻繁使用過後,今年以來,“卷又卷不動,躺又躺不平”成為一句流行語。這句流行語背後,有怎樣的思潮騰涌?這屆年輕人,在內卷和躺平之間如何選擇?

  4位95後年輕人在卷和躺、順從和反抗、主流和邊緣之間反復橫跳後,不約而同地開啟了另一種可能:45°人生。也許這是他們步入理性的一個跡象,不是彰顯自我,而是消除自我,融入更廣闊的文化河流。


最佳姿態 傅曉寧 作


  45°的智慧

  講述者:雨函(國內TOP2高校在讀碩士研究生, 23歲,北京)

  內卷是因為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找不到方向感。

  本科時我也有過找不到方向的階段。別人做什麼,就也想要去做一做、試一試。於是,總在“做吧,其實沒那麼想要”“不做吧,又擔心別人都有、自己out”之中搖擺,所以免不了被環境的節奏帶着走,隨波逐流。現在想想,是因為缺乏方向感。

  卷對個體的影響一定是負面的。捲起來的系統就好比一個漩渦,捲進去,就是放棄思考、放棄選擇的權利,把個人交給環境,這是一種偷懶的做法,弊大於利。

  比如找工作,A和B是自己想做的,C是熱門的、選擇人數多的。到最後簽約的時候就會發現,許多人都選擇了C——這個選擇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創新,更無需為單獨的路徑費腦筋、花力氣,萬一事後發現C錯了,那麼大家要錯都錯嘛。

  卷意味着沒有效率、沒有增值的強化。卷的結果是兩敗俱傷:甲想要“我盈你損”,乙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最後兩敗俱傷,進入“囚徒困境”。現實中,完全存在共贏的可能性。我們拒絕無效率、低價值的卷,擁抱積極的合作和有效的競爭。

  躺平嗎?我們周圍真正一直躺平的沒有一個。如果躺平是貼近水平線的零度,內卷是拔地而起的90°,那麼45°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這個姿勢能夠確保我在“越多越好、越少越好”的事物中加以分辨、做出選擇,避免用細節的刻苦掩蓋方法上的懶惰。

  我是那種中了彩票都會工作的人

  講述者:文婕(24歲,入職第一年,成都)

  我比較早地意識到,現實中存在許多無法避免的“不可能三角”。包括但不僅限於“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不可能三角,還有“高帥、富有、專一”的擇偶不可能三角。

  所以,説到內卷和躺平,免不了會聯想到成功的標準。傳統意義上的成功,意味着超額的代價……有的人無法付出這些代價,所以我清醒地放棄了不切實際的想法,也不會相信速成的成功學。

  我是一個哪怕有一天中了彩票、都會上班工作的人。有想做的事,就有獲得感。社會是有分工的,每個領域的工作都需要一批人來完成,我腳踏實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漂亮就很好。

  卷,恰恰不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卷得進去,就是因為你過於關注別人,這樣的狀態自然也很起伏:卷得好,命運垂青;卷得不好,懷疑人生。

  不論是躺,還是卷,説白了,都是把自己的狀態交給環境,這樣的被動不可能帶來好的生活。45°的角度反而能夠以理性化的方式探索世界、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節奏,而不是陷入他人的世界。

  就像現在流行的“實現財務自由”的種種消費主義視角下的成功標準或人生目標,比起自己擁有多少,更重要的是一種知足自洽的心態,而45°剛好是一種余裕、平衡的人生狀態。

  創造性的生活

  講述者:展顏(21歲,TOP10高校在讀,武漢)

  不卷,意味着創造性的選擇。

  大家都那麼優秀,説沒有壓力,那是説謊。如果不能夠創造性地選擇一條新路,只能被動地充當他人的鏡子:別人怎麼想,你也怎麼想;別人認為什麼有意義,你也認為什麼有意義;別人要走哪條路,你也去走哪條路……最後把原本很寬廣的路,擠成了兩峰間的獨木。

  從大一開始,身邊的同學們,都在讀書、自習、參與實習、參加各種活動比賽、加入創業項目等方面來回穿梭。10個小時的自習生活只是及格線,有些同學已經身兼數職、擁有好幾家創業公司。

  這當然很正能量,但也會有不少人缺乏清晰的想法。如果這部分人數量增加,環境就會變差。同質化的選擇其實是被動的選擇,不會帶來成功。而好的環境是每一個人都有創造性的選擇:我有我的選擇、你有你的選擇,我認可你的選擇並尊重你我的不同,我們相互鼓勵、共同努力。

  事實上,你無法在製造問題的同一思維層次解決這個問題。創造性的生活,意味着尋找增量,而不是爭取存量。

  我們的時代,已經不再需要踩踏式的勝利,時代給我們足夠大的舞&,足夠多元化的選擇,讓具有每一種稟賦的人都有機會綻放。

  平衡存在於有些酸痛、

  卻不至於産生逃避心理的地方

  講述者:八喜(26歲,公務員,入職第一年,青島)

  誰沒有在卷卷停停中搖擺過呢?但搖擺過後就發現:躺和卷,哪一個都不是答案。

  以“多晚離開公司,證明我工作能力多強”的內卷方式,對我而言已經不奏效了。也沒有多少人,真正去一躺到底,畢竟躺也需要天分啊……

  理想的狀態,不是外生性單變量回歸,而是內生性多變量回歸,需要辯證地看待每一個生活中的變量。工作很重要,身體很重要,生活很重要,家人也很重要。

  45°就是一個穩定的平衡點,不是盲目的激進,不追逐轉瞬即逝的時髦,也不失望、沮喪,在專注現在和抓住未來之間合理支配精力、尋找樂趣。

  我給你們講個故事吧。有人問拳王阿里:“你每天做多少個仰臥起坐?”阿里回答説:“當酸痛出現後,我才開始數。”這個精妙的回答提供了尋找卷與躺的平衡點:它存在於有些酸痛、又不至於産生逃避心理的地方。

  人生是曠野,不是狹窄的賽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路。但不論是哪條路,只有保持平衡,才能走到更遠的地方去。

  (刊於《半月談》2022年第10期)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陶歡
北京要聞
護城河“清道夫”高溫下堅守
護城河“清道夫”高溫下堅守
千年古樹的新家園
千年古樹的新家園
北京:新冠疫苗接種進社區
北京:新冠疫苗接種進社區
北京故宮博物院客流逐日增加
北京故宮博物院客流逐日增加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65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