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豐&站開通在即,周邊11條接駁道路已完成建設,具備通車條件。未來,市民駕車從西南三環、南四環前往豐&站時,通過周邊道路即可直接駛入豐&站二層東側落客平台。
今天(12日)上午,記者來到豐&站看到,新建成的東管頭南街已經完成了地面標線施劃,即將向社會開放。記者注意到,這條路東起麗澤商務區附近的北京西站南路,沿鐵路線北側一路向西,在空中跨越西三環後,即可經過匝道直接進入豐&站東落客平台,再經過一道門,就能進入到候車廳,十分便捷。
首發集團公聯公司豐&地區工程指揮部田偉介紹,豐&站周邊配套道路工程包含萬壽路南延(科怡路、造甲街)、橋安西路和東管頭南街三條主幹路,東貨場路、萬華街兩條次幹路,以及“一橫五縱”六條支路和東西立交匝道,總長度約為21.4公里。
路網建成後,周邊道路將連接起北京豐&站與西四環、南四環、西三環,為旅客進出站提供服務,同時也將改善區域交通環境,實現豐&站南北地區連通,解決了豐&地區幾十年因為鐵路的分隔不能南北穿行的歷史。
“目前,北京豐&站交通樞紐仍在施工當中,開通初期,部分道路仍將繼續完成施工。”田偉介紹,截至目前,北京豐&站周邊已經完成11條接駁道路部分路段建設,長度約10公里,包括萬壽路南延(南四環至豐&&路)、橋安西路(豐&&路至萬華街)、東管頭南街(橋安西路至北京西站南路南延)、萬華街和東立交匝道、西匝道地下通道,可以滿足豐&站開通後旅客出行需求。豐&站開通後,首發集團公聯公司將繼續抓緊組織實施剩餘工程,為居民出行提供更加優質的環境。
北京住總施工現場負責人介紹,豐&站東南匝道橋緊鄰三環新城住宅小區,距離居民樓最近僅有30米。為了“鎖住”車流帶來的噪聲,施工方設計了長340米、高5米的隔聲屏,“這道隔聲屏預計降低噪聲至40多分貝。”(記者 李博 程功 攝)
(原標題:駕車經匝道可直接進入二層落客平台 豐&站周邊11條接駁道路即將通車)
-
豐&站周邊11條接駁道路即將通車 具備通車條件
北京住總施工現場負責人介紹,豐&站東南匝道橋緊鄰三環新城住宅小區,距離居民樓最近僅有30米。
-
非涉疫初三學生返校 “跟同學在一起的感覺真好”
根據安排,中小學其他年級和幼兒園將根據疫情發展形勢,按照“分期分批、梯次返校”的原則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方案,具體安排確定後提前通知。
-
5000萬人次圍觀《茶館》 各地網友祝福北京人藝
特邀主持人白岩松請上了濮存昕、李光復、龔麗君、陳小藝、唐燁、馮遠征、吳剛、岳秀清、楊立新等北京人藝藝術家,展開深度對談。
-
北京人藝舉辦建院70周年紀念座談會
當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在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舉辦建院70周年紀念座談會。
-
全球連線|中國探索長城保護新路徑 傳承古老文明
2021年,為進一步加強長城保護工作的研究,解決長城保護工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時間、技術、經費等諸多問題,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以長城保護修復實踐基地掛牌成立為契機,北京把工作重心由長城一般性保護工程向研究性修繕項目轉變,選取延慶區大莊科段長城和懷柔區箭扣長城為試點開展研究性修繕項目探索,通過以考古挖掘為開端,多學科研究為手段,數字化跟蹤記錄為保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摸索“慢慢修長城,邊修邊研究”的經驗模式,力爭總結出一套長城保護修繕可複製、可推廣的北京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