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藝術劇院70周年 七十年歲月“留”金
2022-06-12 09:40:57 來源: 北京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6月11日晚,在北京人藝曹禺劇場,演員們表演詩朗誦《向戲劇致敬》

  人藝《甲子園》劇組到香山老年公寓體驗生活,藍天野為壽星送飯(攝於2012年7月9日)

  《天鵝之歌》《論煙草有害》排練現場濮存昕、何冰

  北京人藝68周年院慶劇場朗讀直播綵排後&,馮遠征、盧芳、吳剛、張培“表演”合影

  人藝67周年宋丹丹為《窩頭會館》年輕演員説戲

  人藝建院60周年紀念會上的老藝術家們,左起朱旭、朱琳、胡宗溫、蘇民伕婦(攝於2012年6月12日)

  於是之版《茶館》劇照

  任鳴、閆銳導演的《名優之死》

  《窩頭會館》中,宋丹丹與徐帆的“武戲”

  《雷雨》:於震飾魯貴,夫人辛月飾四鳳

  2022年6月12日,這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70周年的日子。

  300餘部作品服務觀眾

  回眸四十年前,著名文學家、戲劇家,也是北京人藝的老院長曹禺先生在《建院三十周年紀念冊序言》裏寫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什麼時候有過三十年歷史的劇院?如今,這樣歷史長久的劇院,各大城市都有了。三十年來,敬愛的周恩來同志和多少革命的領導者,對北京人藝不斷地關懷與培養。他親自探望演員的宿舍,關懷他們的生活。尤其重要的是,他要求我們不斷對工農兵的文化生活做出貢獻,經常下去演戲。永遠不能忘記人民是我們的父母。要使觀眾知道,一切真善美的道理,增強我們對人民的社會責任感。”

  在這篇序言發表四十年後的今天,北京人藝的院長任鳴在《建院七十周年的紀念冊序言裏》這樣寫道:“北京人藝是‘人民’的劇院。在一代代人藝人的共同努力下,北京人藝堅守人民立場,與人民共呼吸、與民族共命運、與時代同步伐,在七十年中真正地做到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人民作為藝術創作的對象,把觀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用三百餘部古今中外的戲劇作品為觀眾服務,為祖國服務。”

  “人民藝術”貫穿人藝七十年

  “人民藝術”四字,是貫穿北京人藝這七十年始終的。

  它首先體現在北京人藝所建構的是屬於中國民族文化和美學的戲劇藝術,建構的是符合中國老百姓生活習慣和審美特性的戲劇藝術體系。它的故事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不管是當代的還是古代的,中國的觀眾總是能夠在這些故事裏看到自己的影子,並從這些“影子”裏感悟和反思生活。

  人們能夠從《雷雨》裏看到人生的因果與無常,能夠從《茶館》裏看到舊中國市井人生,能夠從《龍須溝》裏看到新中國帶給勞苦大眾的新生活,能夠從《蔡文姬》裏看到中國傳統藝術的風韻流彩;人們也能夠從《伊索》裏看到底層人民的智慧與反抗,能夠從《貴婦還鄉》裏看到上層社會人的勢利與虛偽……這些作品既具有時代性,也穿越了時代,既具有地域性,也跨越了地域。

  構建符合老百姓的戲劇體系

  在中國的舞&上構建符合中國老百姓胃口的戲劇藝術和戲劇體系,這不只是靠劇本和理論來實現的。在北京人藝,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工作者都懂得深入生活、體驗生活的道理,他們走進工廠、鄉村,去了解、觀察和體驗他們所不了解的生活,去掉自身的傲氣、嬌氣,去掉自身的學院腔,通過對各行各業工作者的學習與交流,去懂得“人世間”這三個字。

  在“郭老曹”時代,演員們會向郭沫若、老舍、曹禺學習,而“郭老曹”又何嘗不向演員們聽取意見呢?在改革開放初期,因為一個新劇本,副院長於是之請客,向編劇郭啟宏敬酒,而在這杯啤酒裏,於是之敬的不只是郭啟宏,而是編劇這個創作群體。同樣地到了今天,任鳴、唐燁、濮存昕、馮遠征……這些北京人藝的藝術家們又何嘗不是從藝術作品出發,去溝通、去碰撞,即便對方是剛入行的年輕人。

  “只有小角色,沒有小演員”

  在北京人藝的這70年裏,“戲比天大”和“一棵菜”是一直傳承的藝術精神。每一位人藝人都懂得“只有小角色,沒有小演員”的道理。話劇表演藝術家黃宗洛沒有演過什麼大角色,但卻以配角聞名,一個《茶館》裏的“松二爺”,至今為人津津樂道;何冰,現在已經屬於所謂的頭部明星,但只要是上演《茶館》,劉麻子和小劉麻子仍然演得神采奕奕。

  對於“北京人藝”這四個字還體現在劇院裏所有的人都是普通人,也許他們在舞&上是藝術家、知名演員、大牌導演,但是在生活裏,他們就是老百姓,甚至於是北京人嘴裏常説的“小老百姓”。但是這些“小老百姓”卻時刻擁有着一顆愛國之心,一顆愛人之心,在這些人藝的“小老百姓”身上,始終有着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這種社會責任感更體現在作為一個文藝團體,北京人藝人在面對國家和人民遇到危難時所做出來的表率。正如北京人藝現任院長任鳴在《建院七十周年紀念冊序言》所寫的:“特別是當國家遇到危難時, 如 2003年北京爆發非典疫情,2008年四川省汶川發生特大地震,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突發,艱難時刻,北京人藝從未缺席,積極行動,以一部部創排出的戲劇作品表達了對祖國、對民族、對人民的熱愛和關切之情,充分體現了人藝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現場

  經典劇目輪番上演 藍天野原音重現

  為人藝慶生 三代演員一台戲

  演不盡的《雷雨》;道不完的刺客荊軻;千人千面的哈姆雷特;黑夜彌留,朝陽何時挂於晨露的《日出》;學員班版的《駱駝祥子》;“五虎”齊聚的《嘩變》;舞&上難得一見的大女主戲《阮玲玉》;尚未登&先睹為快的《晚安,媽媽》;阮玲玉回憶短暫一生的獨白……此外,《天下第一樓》的“金玉滿堂”引出曹禺院長鼓勵年輕人的一首詩;《茶館》《蔡文姬》中的原音重現,勾起人們對剛剛逝去的前輩藝術家藍天野的懷念……

  一首《向戲劇致敬》回顧了人藝的創作足跡,以及一個個導演、表演藝術家金色的名字……全場的喝彩獻給了參與演出的藝術家們。

  十余出經典劇目的華彩段落輪番登&,6月11日晚在北京人藝曹禺劇場以一幕幕的形式匯聚成一台完整的院慶大戲,老中青三代演員相聚舞&。其間,青年演員更是串聯講述了建院“四巨頭”確定的劇院定位,殿堂級劇院戲劇普及的功能,獨特的“學員班”培養模式,八屆“藝委會”的功能……

  當晚演出前的北京國際戲劇中心,雨水將建築洗刷一新,“我與北京人藝”主題徵文活動的優秀來稿作者齊聚,副院長馮遠征更是來到觀眾中間,表達對“人藝之友”的感謝,觀眾也齊聲祝福人藝“生日快樂”。 (文/記者 郭佳 滿羿 攝影/記者 王曉溪)

  歷史資料圖片供圖/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原表演:今天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70周年 人藝七十年 歲月“留”金)

+1
【糾錯】 責任編輯: 畢尚宏
北京要聞
通航在即
通航在即
加油!少年!
加油!少年!
北京大部分區域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
北京大部分區域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
助力高考
助力高考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3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