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早上,車輛行駛在北京市朝陽區CBD區域。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記者羅鑫)6日上午,在北京朝陽區工作的程玥到公司後,發了一條朋友圈:“復工復産、恢復堂食……這城市的‘煙火氣’,從晨起的堵車開始。”
隨着北京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除豐台區全域及昌平區部分區域外,北京市其他區域6日起進一步分區分級動態實施社會面防控措施,包括餐飲經營單位開放堂食服務;在高三年級學生提前返校備考基礎上,中小學其他年級學生6月13日返校,幼兒園幼兒6月20日返園;快遞、外賣服務人員可進入小區(村)等。
6月6日,市民在北京五棵松華熙Live一家餐館用餐。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隨着大部分地區恢復正常生産生活秩序,北京久違的“煙火氣”回來了。
在餐飲特色一條街簋街,主打小龍蝦的一家飯館6日零時就感受到人們回歸堂食的熱情。“我們從凌晨開始,接待了350多位顧客。顧客進門前,要求必須掃碼、測體溫、出示72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北京胡大餐飲運營總監張勝滔説。
中午11時,陸續有消費者進入餐廳就餐。他們隔桌而坐,中間桌上擺放着“疫情期間 距離産生美”的桌牌。
“隔桌就餐是為了降低餐區客流的密度,確保防疫安全。為了安全開餐,我們全員出示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測溫、掃碼,對就餐環境進行清潔和消殺。”張勝滔説。
“疫情期間,快遞、外賣服務並沒有停,但是相比在家的‘一人食’,這樣和朋友坐在餐桌前,邊吃邊聊天的感覺真是太好了。”家住朝陽區的王萍説。
位於核心商圈的國貿商城,不少餐廳一面繼續深耕線上消費,一面迎接堂食顧客。在翠園香港美心中菜餐廳,工作人員於先生説:“餐廳卡座有90個,目前要求上座率不得超過50%,所以讓顧客隔桌就座。”
據介紹,翠園香港美心中菜餐廳端午假期每天接到超過100份外賣訂單。“我們不放棄線上,同時期待線下消費者的回歸。”於先生説。
在國貿寫字樓工作的錢先生中午約了一位客戶洽談業務。“恢復堂食最大的好處,就是便於我們與客戶聯絡感情。”
在三里屯,來自巴基斯坦的茜拉和朋友們點了中東美食“沙瓦瑪”。
“健身場所恢復開放,博物館、美術館恢復開放,餐廳恢復堂食,這個城市正在逐漸恢復活力。”茜拉説。